如何让小学生不惧怕作文
2013-08-15文/孙玮
文/孙 玮
语文课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课程。而在小学阶段写作文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个瓶颈,学生非常惧怕写作。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不惧怕作文呢?“课外积累,课内引导,循序渐进,全面提高”是我二十几年教学心血的点滴经验。
一、课外积累——写作的源泉
有效的课外积累是解决学生作文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最佳途径,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要打好这一基础,必须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充分调动他们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去感受世界的万事万物。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到“四多”,即多读、多说、多看和多写。
1.多读。
“读书破万卷,笔下如有神。”一语道破了读写的作用,书读多了,艺术造诣提高了,提炼和概括生活的能力就强,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激发强烈的创作欲望。怎样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和质量呢?首先,我提倡每个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自己订的报刊时,遇到好词和好句子时把它勾画下来,注上眉批;阅读别人的书籍时,就抄写在摘记本上,并在班上定期展出,量多优质者获奖。其次,为了扩大学生们的阅读面,我不仅发动学生订阅报刊,而且鼓励学生到图书室借书。此外,还在班上成立了图书角,每月定期开展读书大比武擂台赛:要求学生写出最近自己阅读过的作品题目、作者、主要内容……多者为胜给予奖励。不甘示弱的同学们都积极找书看,变“要我看”为“我要看”。再次,为了让学生阅读兴趣持久,我每天利用半小时时间教他们不同的读书方法:跳跃式、提纲式、精读法和泛读法……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学生们阅读兴趣激发出来后,写作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2.多说。
“说”即说话。“精于思想,富于情感,工于表达”是叶圣陶先生在《说话训练》一文中提到的。它表明了说话不仅是表达能力的前题,更是道德情操、文化修养、性格气质的外化表现。我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故事擂台赛、争当小小演讲家、我是节目主持人等,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达到一吐为快的目的。这样不仅锻炼了说话能力还为写作文积累了素材。
3.多看。
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心灵、行为美的人,寻找色彩美、物品美、和谐美……让他们感受到美的熏陶,接受美的教育,激发写作欲望。其次,是“激趣”。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我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做游戏、放风筝和去野炊……让他们在生活的海洋中拾得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热情和乐于作文的激情。
4.多写。
俗话说:“三天不练口生,三天不写手生。”说明了写的重要性。“多写”就是督促学生坚持写日记、周记、读后感、观后感和进行课堂大练笔。将平时看到的、听到的、说过的、想到的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养成“我手写我心”的习惯。
以上这些丰富的素材积累仅解决了无话可说的难题。有了优秀素材后怎样将其组织成一篇文词优美的作文呢?这就有待于老师有效的引导了。
二、课内引导——写作的钥匙
教师课内精心的引导其实是指导学生写的过程,它犹如一把金钥匙去开启神秘的作文之门。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有效引导法——激情引欲法和观察想象法。
1.激情引欲法。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过“辞以情发”,是说文章的语言是由感情所孕育生发的,而“情”何以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情感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宽松的环境中学习,以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境创情,以趣激情,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2.观察想象法。
观察想象法就是在教学中遵循从生动的直观到思维的规律,抓住某一契机,使学生通过愉快有趣的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春天到了,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领略春天的风采。饱览自然界的风光,沐浴着祥和的春风,观赏嫩绿的小草,艳丽的花儿,飞舞的蜜蜂,此景此情激起了他们赞美春景的激情,激发和拓宽了丰富的想象力。有些小诗,有的抒情散文,真有点小诗人、小作家的气派啊!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要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课外积累,课内引导”,学生总会逐渐喜欢作文,不惧怕作文,我们的作文教学也一定会走向一个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