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人本主义

2013-08-15文薛

陕西教育·教学 2013年12期
关键词:人格人文语言

■/文薛 媛

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如何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尊重具体的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其多样化是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用创造去展示生命的灵动与飞扬,这当是我们生活的应有意义。人类理想的尊严,也正是由创造来确定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人的一生是不断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良好的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语文教学中,只有坚持把创造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才是真正关注了学生发展的根本,体现了对学生的终极关怀,发挥了语文教学在提高个体生命质量中的应有作用。

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体会课文的美。每节语文课留出3到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篇课文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课前“1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让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3.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语言学习与训练是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语言的学习与训练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忘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人格,应该说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春》、《荷塘月色》等文章,语言生动优美、意境深远,给学生以熏陶和感染。语言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一篇文章,一个语段,甚至一句话,都是一个完整的综合体。

为实现人本教学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必须采取既符合人本教育精神又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1.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万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是非曲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因此,在教育的指导思想上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教什么和怎么教都要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使学生的发展适应教什么和怎么教。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学生都沉浸在浓厚的学习气氛中,学习、思考、讨论、研究,发挥其聪明才智。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既引导学生“学”,又从学生的“学”中得到启发,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能有所收获,并且还能优化环境。

2.注重教学内容的人文性。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诸如“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较高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和“尊重多样文化”等。我以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主要体现为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美好、丰富的情感,不能把语文教学的目标仅仅定位在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还必须立足于“人”的成长、“人”的发展。语文教学,不只对学生的语文分数负责,还要对学生的做人、对学生的发展负责。这就是人文性的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内涵。爱因斯坦说过:“只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行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最要紧的是人要借着教育得到对事物及人生价值的了解与感觉。”由此看来,语文教学更要注重人文性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美好心灵,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3.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行为。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群众的广泛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加强课堂教学的应用性,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勇于实践和关心社会的品质。作为教师,一方面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型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到充分发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都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只要我们教师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实践,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到充分发挥,就能促成学生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猜你喜欢

人格人文语言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人文绍兴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