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堂教学评价参考标准

2013-08-15钟昭英

陕西教育·教学 2013年12期
关键词:班会心理健康心理

■文/钟昭英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不是以讲授心理学知识为主的课程,而是一门实际应用课,是依照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特点有计划、有系统、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提高学生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和预防心理问题发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其教育的核心是个性成长教育,力图帮助学生适应环境,战胜挫折,确立有益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

一、着眼于对教师的评价

与其他学科课程教学相比,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更加具有灵活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评价突出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课型定位是否准确。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不是以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为目的,而是为了达到助人自助,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在课型上,能够正确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主题班会在设计上的区别,课型定位准确。

2.教师对整个活动的设计、调控和评价。其评价的要点是:(1)能否对班会进行科学的设计。一节主题班会的设计包括确定班会的目标、内容和形式。对班会设计的评价主要包括:班会目标是否明确、集中;班会内容是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班会方式的选择是否有独到之处;班会结构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2)教师能否运用心理教育的技术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支持。在班会中,教师对学生真诚、尊重、关注、鼓励,可以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信任感。同时,班会运用角色扮演、心理剧、空椅子训练、头脑风暴、心理训练、心理游戏、主题联想等心理教育的技术和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激发他们解决自己问题的动机,学会自助。(3)能否做到灵活民主的评价。教师在对学生的人格、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适应性、社会交往能力等内容进行评价时,不应该采用固定的模式,而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一般用恰当的语言,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提供建设性意见的方式来描述,评价是具体的、个性的、民主的,要善于运用表扬的艺术。

二、着眼于对学生的评价

1.学生是否是班会的主体,学生的心理需求是否得到关注。学生是班会的主体,教师是班会的协调者,对学生问题的解决,教师只提供建议,但不替学生做决定。教师重在调控整个班会的方向,调动学生全员参与,防止活泼外向的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性格内向的学生受到冷落。

2.学生是否认真投入班会活动。对学生活动状态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1)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班会活动。(2)学生参与过程中,能否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心理活动表现出来。(3)学生在班会中能否获得自我体验,愿意积极地进行自我探索。

3.学生是否在班会中获得改善,改善的状况如何。在班会中,要让学生在认知、情感和个性三个层面有所改善。通过改变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学会认识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新的态度;通过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从而改变学生的行为,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获得不同程度的心理体验以及认知和情感上的领悟。

三、着眼于对活动结构的评价

构成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要素与实施过程所涉及的要素之间不是封闭的,而是多元化的。体现在:

1.班会目标的达成是否是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有明确的预期目标,重在发展和预防。它是一个方向目标,侧重在学生自我观念的建立、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和个性品质的改善等方面。在班会目标的达成程度上,对于每个学生而言不是统一的,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发展。

2.班会的内容和结果是否是多元的。班会内容的选取应遵循“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选取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或最关心的自身心理问题。不论选择什么样的问题作为班会的内容,归根到底是要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师生关系是否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彼此尊重、平等、民主、和谐、合作、开放的,学生是班会的主体,教师是班会的指导者,教师对学生持非批评的态度,为学生提供服务,班会过程是师生互长的过程,不存在一方灌输给另一方的问题。

猜你喜欢

班会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心理感受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