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字新用法探究

2013-08-15徐孟丽邝艳艳

昭通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动宾及物动词用法

徐孟丽, 邝艳艳, 魏 刚

(1.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 乐福小学, 河南 平顶山 467000;2.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从2008年年初一个“囧”字横行各大论坛、社交网络开始,网络词汇层出不穷。最近,又有一个单字在网络上出足了风头——“被”。“被”作为用在句子中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的介词,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然而这次,“被”字却以不同于传统的新面孔出现在大众面前。

一、“被”字的传统用法

(1)我被评为三好学生了。

(2)小王被打了。

(3)树叶被风吹跑了。

这三例代表了“被”字的两种传统用法,即:用在谓语动词前面引出施事或单用“被”字;直接附于动词前,表示被动。[1]

二、“被”字的新用法

“被”字在古代汉语中一般用于表示不幸或者不愉快的事情;到五四以后,汉语受西洋语法的影响,被动式的使用范围扩大了,不一定限于不幸或者不愉快的事情;[2]而今,“被”字又发展出了新的用法。这种新兴的“被×”结构与一般的“被”字被动句不同的是:一般的“被”字被动句中的主语可以处于自愿状态、非自愿状态或中性的无自愿与否的状态,如上文的例(1)(2)(3),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其他词语极少);而这种新兴的“被×”结构中的主语往往处于一种非自愿的状态,被动意味减弱,谓语动词也不一定是及物动词,而可以是名词、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定中短语等等。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一)从语音上看

从语音上看,进入“被”字新用法的词或短语以双音节为主,兼有少量单音节的词和多音节词或短语。双音节的有:

(4)英直播杀人犯被围后寻死 弟弟称其“被自杀”(中新网标题,2010年7月12日)

(5)粤城镇居民“被加薪”一成?(新浪网标题,2010年1月23日)

(6)整个假期我都“被上学”了!(北青网标题,2009年9月2日)

(7)对此,赵冬冬自称“被就业”。(周口师范学院校报,2009年第十七期)

单音节的词进入新兴“被”字结构的迄今只发现一个,即“被潜”:

(8)自曝娱圈潜规则内幕 杨幂:自己被“潜”很难过(南方网标题,2010年3月3日)

多音节的:

(9)北青报:以完善的法治遏制“被精神病”悲剧(搜狐网,2010年7月23日)

(10)换言之,农村尚处于信息边缘,绝大部分农民根本不知道自己“被下等人”了。(大洋网,2009年7月23日)

(11)周祖德校长属“被挂名抄袭”?(江苏图库标题,2009年8月4日)

(二)从语法上看

从语法上看,传统用法的“被”字或“被”字短语后接的动词主要是及物动词;而新兴“被”字结构中的词各种各样,有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名词、动宾短语、定中短语,有缩略语,同样也有一些可用于传统用法的及物动词进入了新兴的“被”字结构槽。

1、被+不及物动词

(12)“平深恋”进展顺利 深发展“被退市”虚惊一场(中新网标题,2010年3月2日)

(13)美传奇女星嘉宝“被去世”放弃治疗办临终仪式(腾讯网标题,2010年8月18日)

(14)记者被失踪,人权被侵害(大河论坛标题,2009年1月2日)

这些例子中,进入“被”字结构槽的有退市、去世、失踪。这几个词从构造上说都是动宾型,而且首字都有离开的语义特点。另外还有“被出轨”、“被掉床”等也属于这一类型。它们都表明主体在实际上被强迫或在别人的观念中具有某种行为。

(7)对此,赵冬冬自称“被就业”。(周口师范学院校报,2009年第十七期)

(15)团队游,为什么总是“被购物”?(人民网,2010年8月12日)

(16)建水商人酒店开会“被吸毒”警方:已报请公安部删除信息(新浪网,2010年6月28日)

这组不及物动词也是动宾型的,首字“就”、“购”、“吸”都有主体接受或进入某种东西的特点。它们同上一组动宾型不及物动词一样,表示主体被迫接受某种行为,或被认为有某种行为。

(4)英直播杀人犯被围后寻死 弟弟称其“被自杀”(中新网标题,2010年7月12日)

(17)矿难潜规则:让矿工“被病死”,不占死亡指标;实名举报没用(天涯社区,2010年4月27日)

(18)刘洪波:四年艾滋一朝“被痊愈”(网易新闻,2009年8月21日)

(19)何时不再“被鼓掌”(宁静致远的博客,2010年2月6日)

(20)活人“被死亡”与死人“被活着”(何亚福网易博客,2009年11月4日)

这一组词的构词类型多种多样,例(4)中“被自杀”中的“自杀”是主谓型的不及物动词,例(16)“病死”是中补型,例(17)“痊愈”是同义联合的不及物动词,例(18)“鼓掌”是行为类的动宾型不及物动词(没有“离开”或“接受”的语义特点),例(19)“死亡”同例(17)中的“痊愈”一样是同义联合的不及物动词,“活着”是不及物动词加动态助词。这些例子中的词进入新兴的“被”字结构之后,都有了主体被外界认定为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可能并不符合事实或不符合当事人的愿望。

2、被+及物动词

(21)张志斌:“被培训”教育扼杀中国青年逆向思维(商都网,2009年11月18日)

(22)别让孩子“被学习”(网易新闻,2010年7月21日)

(23)“被统计”也是一项基本权利(新华网,2009年5月5日)

以上三例在进入传统“被”字结构时需要用上文例(1)的结构,即:被某机构培训,被某些人学习,被统计为……。而在新用法中,这三个及物动词可以直接跟在“被”字后面,表达当事人不知情或不得不接受这一行为的意思。

3、被+名词

(24)如此调查让人大跌眼镜,有网友感叹就这么“被小康”。(中国网,2009年11月6日)

(25)七旬老太看病“被艾滋”疾控中心坚称程序无误(雅虎新闻,2010年7月3日)

(26)公婆来过节儿媳头疼“被淑女”(山东新闻网,2010年2月3日)

实际上没有达到小康水平,而被认为达到了;实际上没有艾滋病,而被诊断为有;实际上不是淑女,而被迫做淑女,表现出淑女的某些特点。这组名词都表现为实际上没有名词所具备的特点而被认为有。

进入“被×”结构的名词还有表节日的专有名词,例如“被元旦”(青衣夜郎的天涯博客,2010年1月1日),意为不知不觉中元旦就到来了,即被迫进入元旦。

不论是表节日的专有名词还是其他进入“被×”结构的名词,都含有被迫义。

4、被+动宾短语

(27)今天,你被涨工资了吗?(湘湖社区,2010年7月3日)

(28)与女网友共度一夜后我“被当爸”(百度贴吧,2010年3月18日)

(29)宁波一男子“被跳楼”半小时尝遍人生苦辣酸甜(杭州日报网,2009年8月17日)

(30)账单上多出两碗米饭 今天你“被吃饭”了吗?(腾讯网,2010年1月23日)

由于汉语不同层次的单位在构成上具有一致性,“被+动宾短语”的语义特点和词语构成同“被+动宾型不及物动词”的特点,都表示在实际上或意念上被迫具有某种行为。

5、被+定中短语

(31)你被“高工资了”吗(天涯社区,2010年1月13日)

(32)因祸得福 被“凤姐夫”的李耕被影视公司相中(浙江在线,2010年3月18日)

(33)台媒曝富士康“被潜规则”引深思(价值中国网,2010年6月13日)

“被+定中短语”在例(31)被认为是“高工资”;例(32)被认为是凤姐夫;例(33)被潜规则影响,即被迫使用潜规则。进入“被×”结构的定中短语的语义特点和一般名词的比较相像,都是没有“×”所代表的特点而被认为有或被强制有。

6、被+缩略语

(34)方正卓越I500欢喜过大年,拒绝“被春晚”(天极网,2010年1月28日)

(35)学校为提高毕业率 辍学生“被中考”(新华网,2010年8月23日)

名词性缩略语,具有“被+名词”的语义特点,也有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加名词性缩略词所代表的活动的语义特点。比如例(34)的“被春晚”,意为具有春晚的特点,在其他的句子中的意思也可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上了春晚(马未都“被春晚”,凤凰网,2010年3月3日)。

7、被+形容词

(36)网络游戏是否应该被和谐(网络游戏新闻,2008年5月23日)

(37)黄朝峰:“被满意”是穿“民主外衣”捞政治资本(凤凰资讯,2009年12月13日)

(38)电动汽车充电市场“被繁荣”(凤凰网,2010年5月31日)

这一组进入新兴“被”字结构槽的词都是性质形容词,表示主语拥有或在外界的观念中拥有某种属性、处于某种状态。

8、被+数词

“被+数词”这一结构迄今为止发现的并不多。

(39)教育部称67%公众赞成汉字调整 网友调侃:被67%(中国新闻网,2009年08月25日)

“被67%”应属于“被统计”的范畴,许多不赞成汉字调整的人也被算在这赞同汉字调整的“67%公众”之列。

9、被+传统用法中能进入“被”字被动句的词

传统用法中能进入“被”字结构的词在新兴用法中更彰显了被迫的意思。如:

(40)勇抓小偷受重伤术后醒来“被改名”(中国日报网,2010年4月28日)

(41)在俺印象中,尹翠不是第一个“被热爱”的百姓了。(人民网,2009年8月25日)

“改名”一词也可用于传统用法中,例如:小明被改名了。在新用法中,“被改名”更突出了当事人不知情这一特点。“热爱”一词的传统用法如:周总理一直以来都被广大人民热爱着。在新用法中,“被热爱”则表明了主体对“被热爱”这一行为的意外,当然,这也是不受当事人主观意识控制的,也是一种被动的行为。

常规用法中是“被改名了”,省略了动态助词,成了“被改名”;“热爱”用于被动句一般使用“被+行为发出者+热爱”结构,而(42)例中的“被热爱”刻意省略关系语(即行为发出者)。“被”字的这两例新用法比之传统用法都更彰显了被迫、受事者无法控制的含义。

另外再看下面两例:

(42)新年愿望:不再“被代表”(新浪网,2010年1月20日)

(43)“被领导”的是媒体思维(金华日报,2010年2月5日)

这两例中的“代表”和“领导”都是兼类词,这些类词根据它们在句中的词性确定用法。本处用为动词,按“被+动词”对待。

(三)从语义上看

进入这一新用法的词多种多样,然而并不是任何一个词都可以进入,比如“被桌子”、“被椅子”的说法就是不成立的。根据对上文中进入新兴“被”字结构的词进行的语义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谓词性词语或短语

以不及物动词为代表,进入“被×”新用法的谓词性的词或短语都有强烈的自主性(“加薪”除外,而“加薪”这一行为在一般情况下也是当事人所希望的),所有的谓词性的词或短语都没有处置义,“被+谓词性词或短语”都表示主体在实际上或意念上被迫具有某种行为。例如:

(12)“平深恋”进展顺利 深发展“被退市”虚惊一场(中新网标题,2010年3月2日)

(21)网络游戏是否应该被和谐(网络游戏新闻,2008年5月23日)

(27)今天,你被涨工资了吗?(湘湖社区,2010年7月3日)

(36)张志斌:“被培训”教育扼杀中国青年逆向思维(商都网,2009年11月18日)

2、体词性的词或短语

进入“被×”结构的体词性的词或短语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表示节日的专有名词,如“被元旦”,意为不知不觉就到了元旦,显现出了当事人有时间面前的无奈;

第二类,一般的名词、定中短语、名词性的缩略语,如“被小康”、“被潜规则”、“被春晚”,意为没有“×”所代表的特点而被认为有或被强制拥有。这两类进入“被×”结构的词,其所涉及的受事者都是弱势一方,即有[-强势]的语义特征;隐而不现的施事往往是强势一方,即有[+强势]的语义特征。

(四)从语用上看

根据对以上各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新兴“被”字结构的语用意义,即非真实、非意愿、非自主:“被自杀”,暗含有被认定是自杀(非真实)、被迫自杀(非意愿、非自主)的意思;“被就业”某些部门或高校为追求毕业生的就业率而弄虚作假的现象;“被上学”指违背当事人意愿面强迫其去上学。也有个别例外,比如例(42)中的“被热爱”,从常识来判断,主体(尹翠)是有意愿接受这种行为的,即没有“非意愿”这一语用特征;而且这一行为是真实的,没有“非真实”这一语用特征;但其依然符合“非自主”这一语用特征。另外,新兴的“被×”结构虽然不合常规,但是它在使用中能让人心领神会,每位以汉语为母语的人都可以看出来它的意思,有一定的修辞效应。

三、新兴“被”字结构的语法功能

根据对新出现的“被”字结构的考查,我们发现“被”字的语法功能如下:

(一)作主语

(22)黄朝峰:“被满意”是穿“民主外衣”捞政治资本(凤凰资讯,2009年12月13日)

(36)张志斌:“被培训”教育扼杀中国青年逆向思维(商都网,2009年11月18日)

(38)“被统计”也是一项基本权利(新华网,2009年5月5日)

这三例中的新兴“被”字结构都是作主语,不同的是前两例中的“被满意”、“被培训”是用于人物的姓名之后表示此人的观点,后一例中的“被统计”是典型的主语。

(二)作谓语

作谓语的现象在出现此用法的句子中比较常见,上文例(5)、(6)、(7)、(10)、(14)等都是这种情况。其中例(10)的“被下等人”是作宾语的主谓短语中的谓语。

(三)作宾语

上文的例(4)、(11)、(15)中“被”字结构都被用作宾语,其中例(4)中“被自杀”被用作“称”的双宾语之一——直接宾语。

(四)作定语

上文的例(32)和例(42)中的“被”字结构被用作定语。

另外,例(40)中的“被”字结构用于“的”字短语,在全句中“的”字短语作主语。

四、“被”字新旧用法的对比

通过对“被”字的传统用法和新兴用法的比较,我们发现:

(一)是否有处置义

一般来说,传统用法中的“被”字句中的动词有处置义,如“树叶被风吹跑了”中,“吹跑”是风对“树叶”的处置性动作。而新兴用法中,进入“被”字结构的词语并不仅是动词,还有形容词、名词、动宾短语、定中短语等,其处置义并不明显,更为明显的是其状态义,如“'被领导'的是媒体思维”中“被领导”更倾向于是一种状态。

(二)是否是光杆动词

一般认为,进入被字句的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动词后面多有补语或其他成分。如果只用一个双音动词,前面就要有能愿动词、时间词语等状语。如“我的书被同学拿走了/他被打得鼻青脸肿/你的话可能被人误解了/他的书包昨天被弄丢了”。但在新兴的用法中,往往是“被+词语或短语”,其前后一般没有能愿动词、时间词语或其他成分。比如“这项新规定被通过了”一句中,“被通过”结构后有动态助词“了”;而在下例的新兴用法中,“被通过”这一结构直接作谓语,其前后并无任何附加成分。

(44)沪上车检站调价风波续 车检“被通过”(腾讯网,2010年9月26日)

(三)与“把”字句的转换

就“被”字的传统用法而言,“被”字句与“把”

(1)我被评为三好学生了。→我被咱班同学评为三好学生了。(补出施动者)→咱班同学把我评为三好学生了。

(2)小王被打了。→小王被小李打了。(补出施动者)

→小李把小王打了。

(3)树叶被风吹跑了。(施动者已存在)

→风把树叶吹跑了。

施动者可以补出的“被”字句一般都能变换为相应的“把”字句,但祈使语气的“把”字句不能变换为相应的“被”字句。如“把门打开”转换为“被”字被动句是“门被打开了”,语用价值与原句明显不同,反之亦然。

“被”字在其新用法中一般无法补出施动者,不能转换为相应的“把”字句。如“被跳楼”、“被培训”、“被通过”等等。

(四)语法功能

在传统语法中,“被”作为一个介词,用于引出动作的施事者,由其构成的介词结构只能作状语;在省略了关系语的句子中,“被”字放在动词前,单纯地表示被动义。而新兴的“被”字结构打破了传统,“被××”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如上文第三部分所述。

五、“被”字新用法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的前景

(一)产生的原因

以“被自杀”为代表的新兴“被”字结构有社会原因,也有语言本身的原因。

1、社会原因

污浊的社会环境是新兴“被××”滋生的沃土,互联网的高度发达、舆论的相对自由以及媒体的推波助澜是“被×”产生的现实基础,而公众个体权利意识觉醒和对个体利益的无奈诉求的社会心理是新兴“被××”产生的心理因素。正因为污浊的社会环境的存在,公众才会被迫接受一些子虚乌有的统计、忍受根本不存在的“病死”等等;在互联网上发帖作为适当的发泄途径,使得进入“被×”结构的词语为更多的人所知晓;公众个体权利意识的觉醒使公众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受到了损害,而对个体利益受损却无可奈何的状况使其只能通过发表一些于事无补的言论来发泄。这些都是“被××”大行其道的社会原因。

2、语言本身的原因

语言学中的‘经济原则’这个术语是法国语言学家马丁内在其《普通语言学纲要》中提出来的。[3]在构词、句法、修辞等方面我们都可以观察到经济机制的作用。新兴的“被××”结构如果要用传统的“被”字句来表示,则要加上一些其他的成分。如“被自杀”,用传统的语法结构来表示的话应为“被认定为自杀”;“被上学”应为“被强迫上学”,等等。直接用“被×”来表示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然而,新兴的“被××”结构也有瑕疵,即表义不明。如“被自杀”可以理解为“被认定为自杀”,也可以理解为“被强迫自杀”。这种多义只能靠语境来确定一种意义,才符合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语义双关情况除外)。

另一方面,语言本身的模因也是“被××”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模因一词因由新达尔文主义者Richard Dawkins在其1976年所著的《The Selfish Gene》首次提出,取名为 Meme,是基因的仿造词。模因可以在任何两个个体之间传播,是平行传播或多项传播生成的。[4]将这种复制传播方式延伸到语言学领域,人们的话语之间相互模仿,便被称之为“模因”。何自然、何雪林则指出,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工具之一,语言本身即是模因,语言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就是得益于语言使用者不断的模仿、复制与传播,它可以在字、词、短语、句、段乃至篇章体现出来。[5]王也在《网络语言的模因论分析》一文中认为,“在一些原有的比较固定的语言框架上,换上新的词、短语,甚至是篇章”这种类型的模因是“同构异义传播”。[6]而新兴“被××”即是语言模因在短语和句子方面的体现。自从网络上出现了“被自杀”,各种“被××”层出不穷,由此可见模因的威力。

(二)发展前景

新的语言现象的出现不仅要合乎语言发展的规律,也要符合人们日常的使用习惯,同时要接受语言自身的选择。从唐至元“被”字的发展就体现了这一点,如:

(45)被猴行者骑定了馗龙。(《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46)被杨行密拿了庞师古。(《五代史平话》)

施事者在动词前,受事者在动词后,和一般的“主动宾”结构相似,但是,“被”字放在主语的前面。若非词序变换,就不能成为被动式。“被猴行者骑定了馗龙”即“猴行者骑定了馗龙”或“馗龙被猴行者骑定了”;“被杨行密拿了庞师古”即“杨行密拿了庞师古”或“庞师古被杨行密拿了”。

又如:

(47)白虎精闻语,心生忿怒。被猴行者化一团大石,在肚内渐渐会大。(《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此例中“被”字仅仅用来表示一种不幸的遭遇,而没有被动的意味。即使词序变换,也不能转换成被动式。“被猴行者化一团大石”即“猴行者化一团大石”。

上述两种情况是根据“被”字用法的某一方面所做的引申,由于用法不甚规范而逐渐被淘汰。现今新兴的“被××”结构是对“被”字表被动、被迫义所做的引申,这一用法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也有语言自身的原因;然而现阶段有蓬勃生命力的这一用法是否能在语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继续存在与发展、是否能接受语言自身的选择,还有待时间来检验。

综上所述,“被”字的新用法的范围较广,用途也多。这些新用法的出现不仅有其社会原因,更有语言自身的原因;这些新用法是根据其传统用法的某一特点发展而来。然而这些用法能否长久地存在,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Richard Dawkins.The Selfish Gen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5]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200—209.

[6]王也.网络语言的模因论分析[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51—52.

猜你喜欢

动宾及物动词用法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作”与“做”的用法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
特殊用法
“救火”带标记动宾对象式结构语用认知分析
动宾结构中动词虚化的认知阐释
现代汉语“动宾式动词+宾语”的搭配规律研究*
“撞车”、“撞衫”及其流行中的三种用法
Swagger:气场压人
及物与不及物动词的用法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