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视阈下的高校校园网络建设

2013-08-15

韶关学院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校园网师生校园

熊 巍

(韶关学院 网络与现代教育中心,广东 韶关 512005)

网络的能量是巨大的,它将带领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21世纪被人称之为 “网络发展的世纪”,由此可知网络与本世纪生活的人们之间关系是何等密切。网络是信息的海洋。它不仅仅是人们表现自我的空间,更是人们为学习、工作、生活提取各种有用信息和进行种种交流的工具。网络文化的崛起不仅和网络技术有关,而且日趋关系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时代性变革之一。“人类之所以能在时代性变革的意义上把新的时代称作‘网络时代’,从根本上讲就在于网络文化正在深刻地变革和重塑人自身,深刻地改变和拓展着人的存在方式。”[1]37作为信息时代最积极最活跃的人群,中国2 000万大学生和百十万高校教师已经成为当今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之一。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立群,曾指导该校陈异、周隽舒、王祝怡、孙博、卫伊美等5名同学,对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10所高校的1 500名在校本科生,就网络问题开展问卷调查,受访人涵盖了本科各个年级。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 292份,调查的内容包括网龄结构、上网时间、上网目的等。本次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每天平均上网4.28小时。绝大多数受访人的网龄在2-7年之间,上大学前就有了一定的上网经验。据调查,网龄在1年及以下的只有 3.64%,2-3年、4-5年、6-7年、8年及以上的分别占到26.86%、26.39%、25%、18.11%。与此前的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初次“触网”呈低龄化趋势,许多人在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就已接触网络[2]。一方面,大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到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能更加有效地和更广泛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情感和了解社会;另一方面,网络空间又以令人眩晕的色彩诱惑着一些涉世未深的年轻教师和学生,使他们正在一步步迷失自己的本性。因此,高校校园网络的建设问题,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一、传媒信息视阈中的互联网——现代通讯技术与文化的融合

互联网是什么,从技术层面看,互联网是依托电脑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其本质则是“建立在Internet基础上的一种不分国别,不分民族与人种的信息文化。”“它以虚拟的赛博空间为主要传播领域,以数字化为基本技术手段,是人、信息文化、网络技术三位一体的产物。”[1]35

现今中国各级各类大学,自80年代之后,都纷纷宣告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络,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综观各级各类高校的校园网络,似乎都只有一个信息处理技术的空壳,而缺乏充实的信息内容。一般的高校校园网络,都只是在本校的网站上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学校的情况,诸如学校的历史,学校的成绩,学校的教学科研情况,学校各院系的师资情况、专业设置等等。如果要有别的什么,那就是在网上发发通知,编编新闻,或者刊登一点人事招聘广告之类。除此之外,似乎再也没有什么实际内容。这样的校园网络,实在难以吸引人。

从某种程度上说,现代通讯技术对于互联网,只是互联的手段,而互联网的灵魂则是在网络中呈现出来的信息文化精神。我们国家各级各类高校的互联网,名为“××大学”的网络,但从本质上看,还不能称之为完整的、健康的、充实的网络,究其实际,绝大多数只是依附于Internet的一个局域网络技术服务架构,而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信息文化精神。在Internet网上,等于只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画脸,而没有自己的皮骨血肉,更没有自己的灵魂思想。各个高校的师生上网,流览自己本校网络信息的情况是非常少的,绝大多数高校师生上网,不是上自己本校的校园网,而是通过校园网与外面世界的联系,在Internet上找寻自己需要的文化信息。

各级各类高校的校园网,同硕大无比的Internet网永远是不成比例的。但这样讲并不等于说就可以放弃高校校园网的建设,尤其是高校校园网的文化建设。相反,正因为Internet网非常庞大,信息量惊人,而各种有益的信息和有害的信息又是交互杂陈,这对求知欲旺盛的大学生和年轻教师吸引力极大,对他们产生不良影响的可能性也相应地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产生,笔者以为,我们国家各级各类高校的校园网络才更要加强它自身的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张力,以满足高校师生生活、工作、成长的需求。

二、跨文化视阈中的网络文化——西化占压倒优势

网络文化,表面上是一个跨文化视域交往的平等文化;充斥于网络中的信息,表面不分国别,不分民族与人种,都能在互联网中通畅传播。但是互联网上有一个情况是大家千万不能忽视的,这就是网络文化产生于美国,英语是网络电子文本的最主要语言,Internet网上约有90%的信息是出自西方国家用英文传播的信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正是利用其以英语为主的网络语言的优势,源源不断地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用各种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渗透进网络世界,泛滥于互联网的各个局域,从而倾销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因此,当今的网络文化,虽然表面是一种不分国别、不分民族与人种的信息文化,但究其实质,则西化的倾向毫无疑问占有压倒的优势。基于这一点,有人预言,包括中国在内的非英语国家,未来都面临着“殖民文化”的侵略威胁[3]。这种说法,表面看来似乎有点危言耸听;但我们却应该清醒地看到,在Internet网上西方的这种强势文化面前,绝大多数的高校师生网民,都会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对西方文明产生认同感和亲近感,从而逐渐消解当代大学生传统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种西化倾向,必然给当代大学师生带来价值标准的迷茫和文化精神的困惑与危机。

我国自80年代之后,才在各级各类高校建设校园网络。我国的网络文化,无论是从质还是从量方面来看,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正因为跨文化视域中的网络文化西化的倾向占有压倒的优势,故从育人的目的出发,现今高校的校园网也更应该突出文化建设的视角。

三、在校大学生“玩网”——思想的迷茫与文化的饥渴

大学生作为最活跃的求知群体,信息获取、情感交流、社会体验、思想意识不再仅仅来自课本,来自老师,来自校园,学生对社会的观察也不再限于下基层、下企业等实习机会,而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网络在给当代大学生带来诸多学习、生活上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大学校园网正在“网络”着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也正随着校园网络的发展在不断发生变化。各级各类大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网络中心、电子阅览室、计算中心等信息化部门已融入普通大学校园,大学生可以在多种场所方便接触网络。手机网络的开通,更让大学生网民数量和上网时间剧增。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科学的管理,高校校园网络强大的教育功能似乎没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上网,聊天与游戏仍是基本主旋律[4]。高校中网络设施倘若仅仅用来为在校大学生们提供游戏、聊天等娱乐活动的服务器,这似乎已远远偏离教育信息化的初衷。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每天花费大量宝贵时间“玩网”?是大学生自身比较浮躁还是我们的大学教育出了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笔者认为,造成在校大学生每天花费大量时间“玩网”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最突出最直接的两个原因就是思想的迷茫与文化的饥渴。而这两个原因的产生,都与现今大学校园网的建设现状紧密相连。

大学生出现思想的迷茫与接触大量的网上不良文化信息有关,大学生文化的饥渴症的出现,则与大学校园互联网缺乏应有的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相连。大学生对目前高校网站的现状是很不满意的,他们认为,多数高校校园网内容枯燥、形式呆板、模式雷同、缺乏吸引力且管理较乱[4]。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玩网”问题,高校校园网的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从“国家战略”的高度

互联网技术和网络文化,已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国际交往、国家安全产生了极为深刻而重要的影响。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刘正荣先生曾经撰文指出:对于网络文化,忽视建设,放松管理,有可能丧失对国家政权、经济命脉、传统文化的主导权,后果不堪设想。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已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必然要求,成为顺应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树立国家良好形象的必然选择。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因此,刘先生认为,有必要“把网络文化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来考虑。”[5]

高校是先进思想和现代科学创新发展与传播的前沿,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毫无疑问要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来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考虑。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2007年1月23日下午进行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曾经指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6]。胡总书记的指示,为加强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五、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党、政、公、团、学齐抓共建

对高校校园的网络建设问题,很多人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但绝大多数仅限于硬件建设方面。笔者认为,高校校园的网络建设,在硬件建设到位以后,更重要更困难的还是软件建设问题。高校校园的网络文化建设,就是一个漫长而困难的值得特别重视的“软件”问题。

高校校园网络服务的基本对象是本校的师生员工,高校校园网络应以本校的师生员工为本,在为本校师生的信息服务中树起自己的文化品牌形象。建设好高校校园网站,首先要针对高校师生群体的文化精神需求。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应该放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大系统中全盘考虑。一所高校能否办出自己的特色,与其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紧密相连。校园文化的特色和精神文明的特色突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就会自然而然地突显出来。反之,学校的办学特色突显出来了,校园文化的特色也会得到充分的展示。

高校是高校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场所,高校师生既是高校校园网的基本用户,也应该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力军。高校校园网络应该成为一条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校、师生与领导共同沟通的畅通无阻的信息渠道。高校校园的网络文化建设,如果离开了高校师生的全员参与与鼎力支持,就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为了发挥高校师生建设校园网络文化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笔者认为,高校中的党、政、公、团、学都应该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且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合理分工,齐抓共建,才能真正把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

党、政、公、团、学齐抓共建不是一句口号,是把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的一条科学的思路。这个建设思路首先要求每个高校的党委和行政,都要把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工作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来抓,将它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作总体设计和分别实施。其次,学校工会、学校团委,学生会等高校中的群团组织,也要最大限度地组织动员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参与支持本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工作。

从文化层面讲,高校师生员工是一个对文化非常敏感的群体,这就对高校校园网络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比普通网站更高的要求。首先,高校是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因此,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的现有优秀成果,要尽一切可能逐步做好它的转化工作,并在高校校园网络中反映出来。其次,高校校园网络比普通网站更应该注重对国内外重大科技、时事新闻和社会焦点、热点的报道,以满足高校师生追新逐异的文化需求;第三,高校校园网络要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其进程紧密结合,要在网站中设立各科系、各专业教学和答疑专栏,介绍相关课程的基本范围、教学大纲、学习方法、名师教案精选等内容,并有相关任课老师在网上值班,就专业课程的教学问题与学生进行网上对话。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注册用户进行即时查询和与老师或他人对话,以便师生及时就学习或思想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以满足高校师生的教学需求。第四,选派在校内有较大影响的高层次人才,就当前师生共同关心的学术问题、思想问题或时政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并适时在校园网上发布;第五,设立心理咨询方面的栏目,以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解决成长中出现的相关心理问题。第六,针对学生的实际,及时发布各类信息,诸如学习、考研、就业等相关信息,以便学生即时查询。第七,高校网站要设立学术争鸣园地,要有留言板和BBS,要尽可能让师生广泛参与进来,对共同关心的学术问题、思想问题或时政问题进行切磋交流,在遵循现有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应允许师生发表自己的不同思想和学术见解,并利用校园网络进行沟通。要多给师生一些自由发言的机会,以便向学校最高领导直接反映学校学习生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第八,要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尽量发掘校园生活中的各种乐趣,大力创作和适度引进相结合,尽可能丰富和充实高校校园的文化生活。各级各类高校都要党、政、公、团、学齐抓共管,全面启动,全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全局。只有这样,健康向上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才能逐渐形成,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基本格局才能有所好转。最后,要把高校师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和培养提上议事日程。要通过教育,让人们懂得如何更科学更合理地使用互联网;同时,通过教育,让涉世未深的学生和年轻教师提高抵御有害信息侵蚀和防范网上不法行为的能力。

[1]宋元林,吴克明,关洁等.网络文化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调查:天津 90 后大学生日均上网 4 个半小时[J].北京:中国青年报,2013-03-01(3).

[3]张振岩,杨洪江.警惕西方文化侵略和殖民文化的沉渣泛起[J].科学社会主义,1996(6):34-39.

[4]李顺利.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EB/OL].[2013-06-25].http://wenku.baidu.com/view/37519489d0d233d4b14e69c3.html.

[5]刘正荣.把网络文化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来考虑[EB/OL].[2013-06-25].http//www.xinhuanet.com.

[6]胡锦涛.以创新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EB/OL].[2013-06-25].http//www.xinhuanet.com.

猜你喜欢

校园网师生校园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及运行的几点思考
试论最大匹配算法在校园网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NAT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麻辣师生
VPN在校园网中的集成应用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