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角色扮演刍议

2013-08-15张成林

韶关学院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冲突专业学校

杨 翠,张成林

(1.韶关学院 韶州师范分院,广东 韶关 512009;2.韶关学院 教育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一、理论洞察与诠释

(一)角色理论(Role Theory)

“角色”原是戏剧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20世纪初,一些学者把“角色”一词引入社会学,并最终形成角色理论,角色理论是研究个人态度与行为怎样为其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及社会角色期望所影响的社会学理论流派,角色理论包括角色行为、角色扮演、角色丛、角色冲突等重要内容。角色理论开创者G·H·米徳强调自我在社会情境中承担的角色,运用语言等附有意义的符号与不同社会情境中的他人互动,并在互动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认识自己。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承担各类角色、参与互动并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反应,由此形成自我。戈夫曼认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借助于互动和行为的规范。角色扮演在戈夫曼的眼中是个体在履行特定角色需求时表现出来的实际行动[1]。

角色理论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角色调适和扮演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不同社会场域中扮演者多种角色:在校园场域中,教师是学校制度的落实者(领导场域),是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教学管理场域),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引领者(学生场域);在家庭场域中,教师为人父母,要肩负起抚养孩子的责任,为人子女,要肩负起赡养父母的职责。社会多重角色要求教师扮演着不同角色行为,并且不同社会场域中相互转换,无形中给教师角色扮演带来了诸多困惑,引发职业角色冲突。

(二)冲突理论(Conflict Theory)

冲突理论强调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来洞察社会变迁和更替。冲突论者以冲突为主线来考察和研究教育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质疑学校教育的合理性,反思课程知识的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表象,用冲突的视角来分析学校教育问题。冲突理论认为社会的每一方面都在变化,社会变化是普遍存在的;同时,每一社会每时每刻都会出现分歧和冲突,社会冲突时普遍存在的,冲突是社会生活中一种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现象。冲突论者认为,人类存在的目的是追求进步,而不是维持现状(即功能论者的安定、有序),没有正常的冲突也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因此冲突和变化对人类社会是完全必要的,具有积极意义[2]。

冲突理论认为各种矛盾冲突的存在和斗争是社会常态,是社会前进发展的助推力量。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群体同样存在着诸多冲突:课堂教学进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取舍、师生关系中教师置于什么样的位置、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妥善处理、教学改革中理想追求与实际效果的差距……角色冲突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叶澜等学者通过深入的研究,把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3]。每个教师职业发展阶段关注的任务各不相同,其职业成长冲突的表象也有所差异。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角色疑惑

(一)社会期望与现实处境

教师是一个伟大且崇高的职业,社会对教师职业寄予殷切期望。英国哲学家Francis Bacon曾说:“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是文明之树的培育者,是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捷克教育改革家J.A.Comenius曾说:“教师的职务伟大而光荣,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被喻为蜡炬,照亮学生的前程;被喻为春雨,点滴知识播撒学生心中;被喻为金钥匙,打开科学知识的宝库;被喻为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被喻为粉笔,默默奉献人生价值。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被看作是学期教师群体中的佼佼者,站在象牙塔的殿堂上传播并创造科学文化知识。学前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对人的各种行为习惯养成和性格塑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承担着培养幼儿师资的重任,肩负着比其他专业教师更神圣的职责。

然而,现实社会中,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工作状态则是另外一种情形。1993年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六章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许多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待遇仍与之明显不符。教师生活待遇上得不到保障,很难积极开展工作,只讲贡献不求回报存在较大逻辑问题。此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工作既要把教学工作搞好,又要完成学校下达的科研任务,如此繁重的工作得不到外界的理解和认同。

(二)专业前景与实际境遇

近些年来,重视学前领域的呼声越来越高,幼儿教育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也陆续出台一系列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学前教育进入许多人的视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大家的心声,幼儿园教育资源成为争相讨论的对象。公办和民办幼儿园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成为教育部门关注的对象,适当加大幼儿园的教育经费投入,改善现有幼儿园教学条件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培养高水平的幼儿园师资,许多师范院校创办学前教育专业,招收学前教育专业本、专科生,有实力的高校也开始申请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博士点。

然而,学前教育尚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教育经费投入有限,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受限。映射到高等教育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得不到学校层面的重视,在学校专业建设(硬件和软件)中处于弱势地位。学前教育专业对于学生的技能要求较高,琴房、舞蹈室、绘画室等都需要有配套的硬件建设,建设成本较高,许多学校很难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求。另外,许多幼儿园成为“女儿国”、“娘子军”的现象较为普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男女性别严重失调。女性教师比例过大不利于幼儿性别教育和全面发展,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与科研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两大任务是教学和科研。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前提是能够站稳三尺讲台,教学工作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现有的晋升制度存在争议,重科研、轻教学的导向存在偏差,也导致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均衡二者关系,在教学与科研关系处理过程中出现了冲突和疑惑。

在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基础上,一些高校给教师下达科研指标,以量化的形式进行考核,导致教师科研压力远大于教学压力。现有职称晋升制度给教师群体指明了前进方向,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在其职业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这就要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把完成基本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把更多的时间投放在课题的申报、科研论文的撰写。制度导向的偏差给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带来了诸多疑惑,教师角色扮演出现了障碍。

(四)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

当前高校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互制约,共同为学校发展发挥着应有的作用。然而,“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根深蒂固,一直影响着读书人职业发展价值趋向。优秀的教师(学历高、职称高)慢慢远离了讲台,走上了从政之路。行政权力话语权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权限过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术权力的正常表达,也给高校教学改革蒙上了一层阴影。教学改革的直接参与者——一线教师对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最为了解和熟悉,然而,在教学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被置之度外,或是教师话语权和建议分量有限。教学改革实际上是由学校层面直接操作,结果导致制定的教学改革计划很难收到实际预期效果。

学术权力有限性限制了许多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高校教师地位被进一步消弱。一些专家学者只能呼吁学校应该怎么做,而不是强制要求学校必须这样做,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曾提出“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的办学思想很难得到落实,学术权力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三、高校学前教师专业教师角色调适

(一)摆正社会舆论导向,关注教师实际生活状态

社会各界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抱有殷切希望,与其实际生活处境形成鲜明对比。社会过于强调教师职业的伟大和崇高,赞颂无私耕耘和贡献,却很少关注其耕耘过程中留下的汗水,贡献之余付出的辛苦,很少关注教师职业的实际经济、社会地位。对于学校教师的社会舆论导向出现某些偏差,导致社会大众误解高校教师工作。

我们要摆正社会舆论导向,创设融洽舆论氛围,把殷切期望转变为切实关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工作生活、关注教师群体物质和精神诉求。当前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区域差异较大,导致师生社会流动频繁,出现“孔雀东南飞”现象,致使落后与发达地区教育两极化趋势进一步拉大。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政策调整,促使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切实提高教师经济社会地位

我国多年教育经费投入达不到预期目标 (占GDP的4%,少的年份为2%多一点,多的年份为3%多一点,仅2012年达到预期值)。有限的教育经费更多投放在大城市、经济发达区域,按照教育层次来说,学前教育属于教育的起始阶段,对其教育经费投入十分有限,许多幼儿园的硬件、软件设施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样,对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来说,教育经费的投入与实际需求明显不符,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可谓困难重重。

学校中教师群体需要生存和发展,也需要职业精神的前提条件。教师不仅仅是燃烧的蜡炬照亮别人,也需要物质和精神能量照亮自己;不仅仅是吐丝的春蚕温暖学生,也需要生活无忧的条件下生存;不仅仅是修叶剪枝的园丁,也需要工作的源动力。我们的国家应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切实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经、济待遇,满足其生活基本诉求,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提高教师发表言论的话语权。

(三)调整评价制度导向,均衡教学与科研关系

面对当前轻教学重科研的教师评价制度,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群体不得不遵从于规章制度,把自己工作经历有所侧重,为自己的职称晋升道路排除障碍。为了高校健康持久发展及扭转诸多不利局势,调整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势在必行。教学是每个学校的核心工作,教学事关学校的发展前途,应当增加教学水平在职称晋升中的含金量,提高教师教学的隐形地位。科研是高校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提高高校影响力的拳头工程。科研工作急不得,不是短时间内可以促成的,一项科研也许花费一年能够取得成果,也许多年努力未果。高校教师每学年科研量化指标本身就是一种荒唐式的做法,真正的科研是逼不出来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自身,应该以身作则,肩负起教学与科研使命。首先是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好,站稳讲台,真正扮演好“传道、授业、解惑”职业角色。教学工作事关学生培养质量,事关祖国未来和希望,我们没有理由不把教学做扎实。其次,高校教师应该把自己的科研工作搞好。科研是深化对学科领域认识,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在高校实际工作中,均衡教学与科研关系,才能在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

(四)合理表达学术主张,传达教学改革诉求

针对当前行政权力拥有绝对话语权,学术权力受限的事实,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应当遵照高校发展规律,调整学术与行政权力的权限比例,推行“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在高校内部,行政级别阻碍着学校的发展前景。官本位的思想可谓根深蒂固,突出贡献的学者大都想拥有有一个行政头衔,满足其欲望诉求,这本身就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这种“学而优则仕”趋势的扭转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要通过改革杠杆还高校一份清静、一份自由。

高校教师要学会运用既有制度规则,关切学校各种问题,合理表达学术呼声,传达教学改革诉求。高校应当鼓励一线教师献言献策,发表主张见解,并适度放权,把部分教学改革的自主权下放给教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学校教学工作当中,扮演好社会赋予的多重角色,使教学改革取得真正成效。

[1]庞树奇,范明林.普通社会学理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137.

[2]S·南达.文化人类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195.

[3]叶澜,白益民,王丹,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227-306.

猜你喜欢

冲突专业学校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学校推介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