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考评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

2013-08-15郭潜深

韶关学院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考勤理论课思政

郭潜深

(韶关学院 思政部,广东 韶关 51200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1]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然而,现状却不容乐观,正如《意见》中所指出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1]因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已经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的重要课题。

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原因探索

(一)环境因素——国际国内环境复杂

国际上,崇拜资本主义的国家居多,信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屈指可数。在国内,资本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正成为很多人向往的目标。市场经济冲击下,一些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社会责任淡薄,等等。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的变化,使大学生易受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影响。这样的大环境,对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严重挑战。

(二)学生因素——思政课“无用论”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无用论”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笔者曾在开学时第一节课做过一次测试,问学生“如果思政课是选修课,你会选修这门课吗?如果会,请举手”。结果在所教的四个班级当中,没有一个人举手。问其原因,回答是无用。

(三)教师因素——教学态度和能力有待提高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教师上课是否认真,学生能够很快察觉得出。教师是最好的榜样,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除了教学态度外,教学能力也非常重要,思政课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特别高:一是知识面要广。思政课几乎涵盖所有文科专业知识,如哲学、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法律、战争、国际关系、党史、心理学、思想政治等。个体思政课教师,不可能全部熟悉这些知识。二是要求用教材中的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难以用教材中的理论来解读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现有的思政课教师中只有少数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解读社会热点和难点。三是要求深入了解学生。每个课室有近100人,而且每个教师都有两、三个班级,教师难以做到深入了解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教材因素——教材内容太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 《原理》)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具有内容丰富、逻辑性、基本原理多等特点,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就一般而言,大学生更愿意接受带有感性化的课程,他们对信息的接受取向更倾向于直观和形象。而《原理》课又是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后安排的一门课程,而且比较深奥。学生此前学的课程容易学,就不太愿意再学难的了。

(五)评价因素——考评模式单一

学生成绩的考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对教育效果的一种评价方式。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考评方式难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的难以实现。大多高校实行的是期末开卷考试占70%,平时成绩只占30%模式。这种模式使学生容易产生投机心理:平时不需要用心听讲,只要考试时答好卷,就可以及格过关了。

在以上各个因素中,对于环境因素高校教师无法改变;学生的思政课“无用论”更增加了上好思政课的难度;教材内容太难,也是对教师的挑战;而提高教师积极性和教学能力却大有可为,但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办到。在笔者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实行多元考评模式,改变单一的考评模式,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操作简单易行。

二、多元考评模式研究现状分析

一些学者对高校思政课的学生考评方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共同点是探讨了改革现有的考核方式的必要性,提出了多元考评模式的实践和理念。

多元考评模式是指根据学生的思政课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态度、实践教学、思想转变等方面,根据重要程度不同,由这些构成要素组成相对应的指标模式[2]。多元考评模式有利于学生从重视学习结果转向重视学习、成长过程。多元考评可以提高考试的灵活性。学生考试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有自我发挥的空间,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其思想动态、学习能力和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

从研究现状来看,多元考评模式可分两种,即模糊型多元考评模式和准确型多元考评模式。考试方法有开卷和闭卷两种。

模糊型多元考评模式,没有具体说明多元中的各部分应占多大比重,只是提出应多元考评学生。学者俞勇建提出实行多元化复合型的考评形式。过程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相评相结合;注意考试方式的灵活性[3]。学者乔永平提出科学界定考核目标以实现 “理论型”、“知识型”向“创新型”目标转变,从而构建“知”、“信”、“行”合一的考核内容体系,利用多种考核形式,实行多主体参与的教学全程式考核[4]。学者聂军提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考核方式的改革要实现从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向考查知识和能力并重转变,注重理论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转变,实现从考智向考德和考智并重转变[5]。学者曾云燕认为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改革创新思想政治课考试机制。由传统的“单一阶段”转换为全程考核;由一卷式转换为复合型多元化考核制度;由注重知识转向强化实践能力的考核[6]。

准确型多元考评模式,准确地说明了多元中的各部分应占多大比重。不同的地方是多元在考核中的比例略有差异。如学者刘晓娟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业评价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素质(50%)、思想品德修养(10%)、社会活动能力(5%)、语言表达能力(5%)和社会实践能力(30%)等五个方面[7]。学者兰启发提出将考试转变为多元考评,期末30%,学习态度10%,平时成绩30%,实践成绩20%,思想测评10%[2]。学者郭霞提出通过改革考试考核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现性,平时成绩10%+社会实践20%+期末成绩70%很合理[8]。

考试方法闭卷和开卷结合,如学者兰启发提出平时成绩是通过单元闭卷测试获得[2]。申艳婷提出平时成绩量化,闭卷中增加能力型的题目,减少知识型题目[9]。

模糊型多元考评模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或理念,为今后的考评的实践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具体操作没有涉及。如果再加上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广大教师就有章可循了。

准确型的多元考评模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的方案,而且考评的内容非常完整。多元的中内容占到多大的比重具体到各个高校,应以实际情况为准。列宁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10]但多元中的思想品德修养、社会活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考评难以把握。

考试方法中的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的方法,在实践操作中会有困难。平时成绩是通过单元闭卷测试获得的,可操作性不强。因为每门思政课程都有很多单元,测评多次才能完成,况且每个教师教两三个班级,工作量太大。现在的大趋势是开卷,这与思政课考查能力、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主相适应。

通过分析多元考评模式研究现状,既吸取其多元考评的先进理念,又要完善其具体操作方案,为广大思政课教师提供可资借鉴的操作模式。

三、多元考评模式方案的完善

改革考评方法,激励、制约和引导好学生。由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各占30%和70%,改为平时成绩占70%,期末成绩占30%,期末考试为开卷。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学生只重视期末考试结果而不重视平时学习的过程。考勤20%,课堂发言20%,学生主体性教学20%,学习心得10%,期末30%。考勤和课堂发言可以考查学生学习态度,主体性教学考查学生的社会实践的活动能力,学习心得考查学生思想转变和学习收获,期末考试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第一,改革考勤方法,提高学生的出勤率。考勤成绩占20%。由传统上课教师点名,改为由学生助理考勤。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的是学生随便旷课的问题。

第二,改革课堂管理方法,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上课举手发言成绩占20%。学生每次回答问题给予一定的积分奖励。教师结合《原理》课的内容多提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读社会热点,让学生消除马列知识“无用论”的怪论。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学生上课发言不积极的问题。

第三,改革主体性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能力。主体性教学是指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和引导下,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和其他教育活动,自主地探究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1]。主体性教学成绩占20%。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学生对教师所提供的内容不感兴趣,让学生选择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择业、人际关系、学习方法等问题。

第四,增加学生写学习心得环节,提升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同时教师也获得了教学反馈。学习心得成绩占10%。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停滞不前和学生思想转变的问题。

第五,改革期末考试题型,以考查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题型应由辨析题、材料题和论述题组成,这种题型有利于考查学生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答题,由于开卷的缘故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单纯的判断对错的题型也不应出现。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学生照抄书本即可考试过关的问题。

四、多元考评模式的具体实施

教师在学期第一节课就告知学生该课程如何考评,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一)严格考勤——确保出勤率

在学期的第一节课,根据班级的大小,每8-10人分成一个小组,选出小组长。分完组后,各小组座位固定且集中坐。选出一名教师助理,为了保证考勤的公正性,助理不能加入其他小组。助理主要负责考勤。助理只需要到小组长旁边问“本小组8成员是否到齐”如果没有到齐,请交出名单即可。如果小组长撒谎,助理立刻发现空位,并告知教师,这样对小组长是一个威慑作用。一次考勤缺席的同学扣5分,两次扣10分,4次扣20分,5次者勒令其补考。迟到或早退一次扣1分,请事假扣1分,公假和病假不扣分。没有迟到旷课者得考勤满分20分。考勤由原来教师花10分钟,现在由学生助理来考勤,不浪费学生的时间,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助理如果出现营私舞弊现象,直接宣布为补考,另选助理,这有助于助理公正无私。每次上课都会考勤,消除学生缺课、迟到投机心理。

(二)课堂提问——增强师生互动

上课时,教师提问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协作精神,为今后的就业增加法码。以小组为单位与教师互动的方式,解决了学生多、交流难的问题。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发扑克牌作为记分。每节课结束时,助理统计小组得牌情况。每次上课前,公布各小组上课发言得牌名次,激发各小组成员发言的积极性。到学期结束时,统计各小组得牌情况,得牌最多的小组成员得分为20分,第二名为18分,其他依次类推。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增加。无论是举手发言,还是主体性教学,还是写心得体会,学生都会积极,因为这与他们的成绩直接挂钩。在选择扑克时,要注意让学生无法轻易买到或在普通的扑克上盖上教师的印章,保证扑克记分的真实有效性。

(三)主体性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主体性教学时,以小组为单位,教学内容可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的问题,如就业,学习方法,恋爱,职业生涯规划,小组也可自行选择其他问题作为上课的内容。不论小组选择何种问题,都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小组派代表上台上课,其他小组成员要做点评,这样学生就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课了。学生点评也可以得到牌,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教师点评学生上课,最好的小组是20分,差的可能只有10分。上课发言和主体性教学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记分的,小组所有成员这两项得分是一样的。

(四)学习心得——加强反馈调节

学期结束最后一节课,教师布置学习心得。每个学生都要求在课堂上写。写学习后的一些感受,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看法是否有所改变、对社会的认识是否更加深刻,对资本主义的本质是否有新的认识,以及对教师的点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认真程度给学生打10分或5分,教师可以看出自己有哪些不足,也可以看出学生的思想态度的转变,以便教师今后改进和提高。学习心得要求写上学号和姓名,以方便教师登记成绩。为了激励学生认真写学习心得,教师承诺将他们的学习心得装订成册,留作纪念,将精心保存。学生毕业多年后,可以找教师查看。

(五)期末考试——学习过程与结果并重

期末考试30分,既可以考查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结构和运用原理的能力,又能够避免学生最后期末考试时考好,平时就不用努力学习的尴尬局面。期末考试只占30分,可以改过去重结果为重过程。教师第一节就宣布,不会划出考试范围,不会泄露期末考试题,而且与往年的试题不一样,杜绝了学生投机取巧心理。学生除了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外,没有其他办法考试过关。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5(1).

[2]兰启发.多元考评模式:更新高校思政课考试理念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5):70-73.

[3]俞勇建.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方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12):84-86.

[4]乔永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及问题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2(2):30-32.

[5]聂军.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以教学效果为视角[J].怀化学院学报,2010(6):122-124.

[6]曾云燕.创新教育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15):144-146.

[7]刘晓娟.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方式[J].教育探索,2011(12):153-154.

[8]郭霞,唐桂莲,亓慧坤.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实践性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5):120-121.

[9]申艳婷.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体系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211-213.

[10]列宁.列宁全集:第 39 卷[M].第 2 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8.

[11]主体性教学[EB/OL].[2013-09-04].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14312004.html.

猜你喜欢

考勤理论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考勤应用研究
智能人脸识别考勤系统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电子考勤的优势及简介
便携式指纹考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