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后广东外向型中小企业出口能力探析
2013-08-15何世明
何世明
(韶关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韶关 512026)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源自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简称为次贷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许多大型金融机构破产,金融市场危机迅速扩散到全球,并演变成国际“金融海啸”。随即而来的是银行信贷收紧、市场信心下挫、实体经济运行困难,最后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在这场危机中,发达国家市场需求疲软,发展中国家外贸出口大幅下降。对长期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的中国来说,其外贸出口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严寒”。据海关数据显示,2008年10月起中国外贸出口连续大幅下挫,11月同比出现负增长。2009年上半年,累计降幅达21.8%。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省的不少外向型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出现倒闭潮。其中,广东省的外向型中小企业所受影响尤为严重。
一、金融危机对广东外向型中小企业的影响
(一)广东外向型中小型企业的地位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目前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以上,其创造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占GDP的60%左右;纳税额超过税收总量的50%;提供了77%的就业岗位。广东省中小企业局的报告显示,2009年广东省中小企业户数达到81.34万个,居全国第二,比2003年刚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时增加了1.4倍;目前广东省的中小企业将近100万个。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6 707.9亿元,同比增长12.3%,比2003年的6 118.62亿元增加2.7倍,平均增长15.43%,年均增速比全省GDP年均增速高0.3个百分点,占全省GDP比重从38.6%上升到42.8%;私营企业平均注册资本金从2003年的143万元提高到192万元。而外向型中小企业则是广东省中小企业的主体,也是广东省民营经济的主力军,多年来其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国三分之一[1]。
(二)金融危机对广东外向型中小企业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采取外向型发展战略,外贸出口对GDP的贡献率高达40%左右,外贸依存度高达60%以上。广东省的外贸依存度更高,2007年达到151.7%;虽然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2008年的外贸依存度依然达到了129.0%,过高的外贸依存度使广东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国际市场[2]。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外向型出口企业的影响相当大。从受影响的企业类型来看,外向型中小企业所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许多企业都处于停产或倒闭状态。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倒闭的中小企业大都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外向型中小企业。据不完全统计,仅纺织行业倒闭的中小企业就超过1万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2 000多万工人被解聘。
而广东的珠三角地区又是此次危机的重灾区。由于珠三角地区的企业以外向型加工类中小企业为主,金融危机使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商品价格不断走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珠三角地区的外向型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政府有关部门和业内人士都做过相关统计,由于统计口径不同,统计结果大相径庭。据商务部调研分析,2008年珠三角地区有8 000多家中小企业倒闭或外迁,这些中小企业基本属于外向型企业。
广东省中小企业局的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1-9月有7148家企业关闭,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如东莞市1464家、中山市956家、佛山市 526家、潮州市 432家[3]。该局对外通报显示,2008年广东省有超过一万五千家中小企业倒闭,仅广州市花都区一个镇,2008年1-10月份在工商部门注销的个体工商户533家。而工商部门的统计数据则显示,2008年1-9月广东省共注吊销企业62 361家。广州海关的统计数据则表明,仅2008年前3季度,广东无出口记录的企业达到6 823家,其中3 499家为外向型中小私营企业,占同期广东退出出口企业总数的51.3%,在2009年有出口记录的17 812家企业中,则有31.9%呈下降趋势,数量达5 676家,而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有业内人士估计,2008年1-7月已经倒闭的企业约占珠三角所有外向型企业的5%左右。2008年1-10月广东有实际出口记录的企业个数共41 498家,2007年同期则为41 734家。其中2008年1-10月新加入出口的企业有6 599家;2007年1-10月有出口记录而2008年同期无出口记录的企业6 835家,其中3 499家企业为中小私营企业,2007年同期其出口额占该6835家企业的65.4%。到2009年春节前,与2008年前三季度的平均数相比,珠三角80%以上的企业裁员,平均裁员大约15%。2009年上半年95%企业裁员,平均裁员大约35%左右。时任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刘展灏表示,在珠三角从事加工贸易的58 500多家香港企业中,2008年倒闭了1.5万家,2009年春节过后没有再开业的有2 000-3 000家。
至2009年上半年为止,广东省大约有20%的外向型企业倒闭。从地域分布来看,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地区。从企业类型来看,这些企业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对外加工型中小企业;从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玩具、鞋、五金塑料、电子产品、陶瓷建材等传统型、低技术、高耗能行业。
二、金融危机后广东外向型中小企业外贸出口状况
改革开放三十年,全国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1%,广东的贡献率在25.0%以上。以外向型为主导的广东经济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最严重,外贸出口大幅下降。2008年前3季度,广东出口3 01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5%,增幅比2007年同期回落10.9个百分点。2008年1-10月,广东各月出口增速均低于全国同期出口增幅。1-10月广东累计出口3 378亿美元,增长13%,增幅比2007年同期大幅回落10.8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出口增幅低8.9个百分点,在全国外贸出口中的比重由2007年同期的30.3%降至2008年1-10月的28.1%,2008年9月,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环比增幅比8月下降9.6个百分点,同比增幅下降7.4个百分点。12月完成出口交货值当月同比下降了1.2%,2008年出口实际为负增长。
另据广州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广东企业2008年对主要市场出口多呈放缓迹象。前3季度,广东出口市场除欧盟、韩国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外,其他市场的出口增速均呈较大幅度的回落,对拉丁美洲和非洲两大新兴市场出口增速亦大幅放缓,增速分别回落22.9和40个百分点。以服装、鞋类、家具、纺织纱线和玩具为例,这五类轻工产品历来是广东出口值最大的传统优势产品。但2008年前3季度,广东服装出口180亿美元,下降3成多;2008年第104届广交会尽管展会规模比上届扩大30%,展期延长3天,但到会的境外采购商累计174 562人,比上届减少9.1%,出口成交额为315.5亿美元,比上届减少17.5%,降幅近2成。珠三角地区所受影响最为严重。例如,2008年1月份东莞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为55.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2.8%,自2007年10月以来连续第4个月出现下跌。其中出口36.8亿美元,下降32.1%,进口18.8亿美元,下跌56.3%。
从企业类型来看,2008年1-10月广东出口额在亿美元以上企业共423家,其出口额合计1 850.1亿美元,增长19.9%,占同期广东出口总额的54.8%;出口额在百万美元以下企业有37 589家,出口额合计594.4亿美元,增长6.4%,占同期广东出口总额的17.6%,其中十万美元以下企业有21 143家,出口额仅65.8亿美元,大幅下降50.7%,仅占同期广东出口总额的1.9%。2008年8月份以来,广东省民营企业订单减少30%以上,并且接单周期普遍由1年或者半年缩短至3个月左右。据广东省海关统计,2009年第一季度广东省民营企业进出口贸易比2007年同期增幅下降近6个百分点。2009年广东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 111.18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10.8%,其中,出口3 589.56亿美元,下降11.5%;进口2 521.62亿美元,下降9.7%。2009年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21 488.54亿,同比下降10.3%,增幅比2008年下降18.8个百分点。2010年广东出口4 532亿美元,增长26.3%,低于全国出口31.3%的增长幅度。
以上数据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已对广东外向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出口产生了巨大影响。广东外向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生产技术水平、资金、规模等因素的限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不少企业面临出口比例大幅度下降、订单锐减、经营极度困难的局面。其中,纺织服装、鞋类、玩具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优势产品的生产经营企业所受影响最大。
三、金融危机后广东外向型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自身因素
第一,企业规模偏小,不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广东外向型中小企业基本上属于民营或家族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单位产品的生产经营成本较高,而且生产设备和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低,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技术含量较低,同质性高,可替代性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弱。
第二,高级专业人才缺乏。外向型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员工中大多数是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偏低,特别是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尤其是上层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层次较低,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稀缺。
第三,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创新能力弱。广东大多数外向型中小企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服装、鞋类、玩具、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的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不强,生产技术水平不高,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具有核心竞争力,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出口能力。
第四,经营管理水平低。广东外向型中小企业大多数是民营家族企业,企业管理属于典型的集权式家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企业成长初期,企业规模较小,能降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在市场竞争中形成成本优势,但也会使企业在人、财、物的配置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缺乏严格规范和专业性管理,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管理效率低下,与大型现代企业相比,治理结构简单,经营管理水平明显落后,与国外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和长远发展,不利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第五,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外向型中小企业出口的商品以资源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以及劳动密集型粗加工产品为主,涉及农产品、家具、玩具、鞋类、皮革制品、陶瓷产品、小装饰品、化工、轻工、纺织、服装、电子等行业。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品质差、附加值低,差异化小,同质性高。企业主要依靠贴牌生产、出口加工和技术模仿,产品特色不鲜明,竞争优势不明显。
第六,出口秩序混乱,企业低价竞争。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外贸依存度位居全国第一,过高的外贸依存度使广东省外向型企业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其中,中小外向型企业的依附性更加严重。这些企业为抢占国际市场份额,不惜采取低价竞争战略,造成行业秩序混乱,自相残杀,其结果是本省的外向型中小企业整体利益受损,而其它省份的竞争对手以及国外的采购商和消费者则渔翁得利。
第七,缺乏自主品牌。广东大多数外向型中小企业属于“三来一补”企业,以贴牌和粗加工为主,位于产业链低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在国际竞争中不具有市场控制力,企业难以获得丰厚的利润。自主品牌缺失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企业本身品牌意识淡薄,对国外生产技术和工艺形成习惯性依赖,不注重培育本土品牌,却热衷于“代工”角色;另一方面,企业自身资源有限,特别是高端人才奇缺,品牌创新能力不足。
第八,出口市场结构不合理。尽管广东外贸出口市场实施了“多元化”战略,但出口市场集中度依然过高,市场结构仍然不合理,对特定市场的依赖过大,难以降低出口风险。广东出口商品的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香港、美国、欧盟和日本。无论从出口风险化解还是市场效益提高的角度来看,这种市场结构都是不合理的。
第九,对外部市场依赖性强。目前广东外向型中小企业主要以代工的角色参与国际分工,以加工贸易或代工贴牌方式承接跨国公司的业务活动。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主要介入低技术、劳动密集型的低端生产,制造、加工、组装环节,处于世界价值链低端位置。企业只能按照跨国公司和国际采购商的订单来加工生产,从而过度依附位于产业链上游的跨国公司和国外厂商。这种严重的依附性降低了企业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国内环境中的不利因素
一是政府金融服务环境差,融资难。外向型中小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企业生存期短,受国际市场风险影响大,信用度低,抗击风险能力差,加上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和金融机构的偏见,融资难是这类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长期以来,大多数外向型中小企业主要通过自筹资金或非正规融资渠道的方式来创业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有数据显示,90%以上的外向型中小企业只能通过各种非正常手段获得高息贷款。这种融资方式不但增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阻碍了企业规模经济效应的产生,也降低了企业的出口竞争力。金融危机爆发后,广东外向型中小企业不但遭受外贸出口的资金回笼困难,而且面对国内银根紧缩问题,致使企业融资极度困难。
二是政府政策歧视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功能弱化。虽然政府和行业协会都在号召外向型中小企业勇于开创和拓展国际市场,但是没有制定具体的有助于中小企业扩大国际市场业务的政策措施。大多数情况下,广东外向型中小企业没有享受政府的特殊政策扶持,反而遭受政策歧视。比如,外向型中小企业无法像大企业那样享受税收、资金筹集、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待遇,社会资源、政策法规和优质服务体系等也都向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倾斜。此外,目前政府的人事管理和分配体制以及信息服务机制等都不利于中小企业;而其它社会化服务机构以商业化模式运作,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社会服务功能不足,企业获得服务的成本过高,负担过重。
三是政府管理机制不完善。由于政府管理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或多或少受过去管理思想影响,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还未能真正有效发挥,使得多数外向型中小企业认为政府对企业干预过多、扶持太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仍然遇到政府的外贸经营许可制度、烦琐的审批制度等各种制度限制。
四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升。广东大多数外向型中小企业属于“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目前主要为国外采购商提供特定的贴牌生产或来料加工业务。企业的生产成本不仅受欧、美、日等主要目标市场国国内货币政策变动、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世界通胀水平上升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到出口退税率降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增大、新《劳动法》实施所产生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国内因素的影响。在内外因素共同影响下,外向型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提高,削弱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特别是在企业不具有产品定价权的情况下,增加的生产成本无法转嫁给国外的消费者或采购商,只能由企业自己承担。这使得企业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丧失殆尽,以生产成本为基础的比较优势不复存在,竞争力下降。
五是国内其他地区同类企业的竞争威胁。近年来,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的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外向型中小企业像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并迅速发展壮大,呈现出后来居上之势。在服装、鞋类、皮革、农产品等大宗出口商品市场占据了较大的份额,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外向型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性质、特征以及业务范围与广东的外向型中小企业具有很高的同质性和相互替代性,不同地区同类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六是企业发展面临环境、资源和能源等瓶颈因素。中国经济已保持了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外贸出口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伴随中国经济和外贸出口的高速增长,资源和能源消耗也以几何级的速度增加,国内资源和能源供给已无法满足高速增长的需要,资源和能源进口量出现大幅增长,对国际要素市场的依赖日益严重,并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和外向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性制约因素。与此同时,我国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峻,“三废”排放量已经位于世界前列,国际社会要求中国节能减排的呼声和制约越来越强;此外,国内土地、环境对粗放型经济增长的承载力日趋弱化。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外贸出口的持续增长,对外向型企业特别是对资源密集型中小企业提出了严峻挑战。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广东省的环境污染损失总值为全国第一,高达287.3亿元,主要集中在外向型中小企业密集的珠三角地区,“世界工厂”成为资源和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的主体。
(三)国际环境中的不利因素
其一,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市场需求萎缩。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欧盟、美国、日本等世界主要进口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不足,市场需求减少。2008年11月初结束的第104届广交会成交额相比上届下降17.15%,而2009年5月结束的第105届广交会的出口成交额与上届相比减幅为16.9%[4]。国外需求的急剧下降,使广东外向型中小企业出口困难。
其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层出不穷。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这些经济体一方面加强了关税、配额、“双反”调查、特保措施、采购政策等传统的贸易壁垒,据统计,到2008年底广东外向型企业遭遇反倾销、反补贴、特保措施和337调查共156起,占同时期全国总数的1/3;另一方面,新的环境标准、技术标准、知识产权法、歧视性贸易政策、劳工标准壁垒以及烦琐的进出口手续等技术性贸易壁垒层出不穷,严重阻碍了外向型中小企业的外贸出口。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广东省至少有八成以上出口企业遭遇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制约,主要涉及陶瓷、纺织、家具、鞋类、玩具、服装等具有传统优势的行业,这些行业是广东外向型中小企业的聚集地。美国、日本、欧盟成员国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实施者,占技术壁垒总量的95%左右[5]。而这些地区恰好是广东外向型中小企业外贸出口最主要的目标市场。因此,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广东外向型中小企业的外贸出口造成极大影响。
其三,世界技术变革日新月异,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企业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不但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模式、服务渠道和客商关系,也使产品和品牌的生命周期缩短,顾客需求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追求健康、安全、环保、时尚、高品质已经成为世界消费观念的主流。在工艺设计,生产技术、营销方式、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创新能力强弱决定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创新能力和创新速度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广东外向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其四,国外竞争者不断涌现。广东外向型中小企业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多以低价竞争来抢占市场份额。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如越南、印度,孟加拉等国的企业正以更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大大削弱了广东外向型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
其五,人民币升值与美元贬值加剧了外汇风险。我国长期实施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人民币长期被低估。这种汇率机制有助于企业形成低成本竞争优势,促进外贸出口。但近年来,汇率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人民币汇率由固定汇率逐步转向浮动汇率,人民币呈现不断升值的趋势。外向型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中小企业面临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上涨、竞争优势弱化、出口量下降等外贸风险。此外,我国一直以美元作为外贸进出口和利用外资的基本计算货币,美元的持续贬值致使外向型企业的外汇资产不断缩水或直接受损。
其六,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外销货款回收困难。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日本、欧盟等国的进口需求疲软,外向型中小企业的出口商品价格持续下降,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挤压,盈利微薄,甚至出现亏损。与此同时,进口商或经销商拖欠货款现象屡见不鲜,货款回收困难,企业资金周转异常艰难。
:
[1]温必坤.金融危机背景下广东外向型中小型企业扶持研究[J].管理观察,2011(20):7-9.
[2]辛诚.广东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措施研究[J].特区经济,2012(4):29-31.
[3]崔晓林,邹锡兰.珠三角“倒闭潮”真相[J].中国经济周刊,2008(48):14-17.
[4]钟懿辉.金融危机对我国外向型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1):65-70.
[5]刘耘.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广东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