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前都市家庭伦理剧的道德理性偏离

2013-08-15许丽萍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男权伦理婚姻

许丽萍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1450)

家庭伦理剧是以人伦情感为主线,以社会道德为题材,以家庭成员的情感纠葛、百姓的日常生活矛盾为内容,表现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的电视剧。因为其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反映了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对构建和谐家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近年来,家庭伦理剧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但是随着家庭伦理剧市场的升温,一些电视剧在走向市场、贴近大众的同时,仍然在走前人的模式,或者是简单的迎合,忘却了精神的追求;很多观众反映,看了不少家庭伦理剧,却很难得到精神境界的提升。因此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笔者认为目前在家庭伦理剧中有一些不和谐现象,希望家庭伦理剧不仅要吸引观众眼球以求“悦目”,更应该净化人的心灵来“养心”。

一、背叛故事的泛滥与丈夫责任义务的缺失

背叛是家庭伦理剧叙事中的一种结构类型,它以夫妻间的背叛为本质关系来组织情节和设置人物。背叛故事是众多家庭伦理剧中的重要情节。就《牵手》这一部电视剧中就包含了钟锐对晓雪的背叛,姜学成对妻子的背叛,谭马妻子对谭马的背叛。而在众多家庭伦理剧中,首先出现的往往是男性对婚姻的背叛。这种背叛,并不单单是传统意义上的出现了第三者,比如《蜗居》中的宋思明背叛苏淳而找了海藻做二奶,或者是《牵手》中的钟锐与王纯同居,而是更深层的精神的背叛。宋思明在感到平静美满的家庭生活的乏味—-老婆上厕所都没有关门的概念了,连晚上和太太的求欢都因为半途宋太太想起女儿的卷子不知放到哪里,起身去找而弄得暗自感叹。而钟锐更是在遇到王纯之前,就对妻子对家庭的付出觉得理所当然不知感恩,与妻子的约定,甚至是结婚纪念日都可以忘记。对妻子的态度也是表面上妥协,但心里却厌烦而麻木。甚至是自始至终都没有第三者出现的《双面胶》,看起来是因为王亚平父母的出现而打破了小夫妻俩甜蜜的生活,但是在父母到来之后,首先背叛了他们原来的幸福生活的人依然是王亚平——他并没有尝试要去努力延续他们原来的生活模式,甚至在父母走之后,他仍然不愿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上去,还感叹说,还是妈妈在的时候的生活好啊!正是先有了这种精神上的背叛,才为后面的悲剧种下了原因,埋下了伏笔。正如在《中国式离婚中》中刘东北所说的,背叛有三种,身的背叛、心的背叛、身心的双重背叛。

伦理剧中反映的是中国当下大多数家庭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男性在家庭中的责任与义务被很大程度的淡化。女性自觉的或是被要求的为家庭奉献出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来支持丈夫的事业,而男性的主要精力则放在事业上,在家庭之外也还可以与其他的女性产生“爱情”。在婚姻出现问题时,妻子苦心经营,丈夫努力挣脱。妻子在感觉到了丈夫的背叛之后,从歇斯底里到苦苦哀求、委曲求全努力想挽回婚姻,而丈夫们处理这种状况的方法却是表面上对妻子妥协敷衍,内心却任由自己离妻子越来越远,眼睁睁的看着家庭关系的岌岌可危,濒临破碎。正是丈夫的这种“不作为”的态度,直接导致了婚姻的破裂。

这种背叛故事的泛滥和丈夫责任义务的缺失在家庭伦理剧中过多的表现,虽然会引起观众对婚姻可能会出现问题的警惕和反思,但是更有可能会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一种偏颇的价值观,更凸显了其中的男权意识,也使得人们对剧中人物伦理评价的道德理性偏离。

二、男权意识与人物伦理评价的道德理性偏离

中国的传统是男权为中心,植根于传统意识中的男权意识非常明显。从热播的几部家庭伦理剧来看,虽然作家是女性,在剧中也刻画了生动饱满的女性形象,努力突出女性意识,但是从伦理道德评价上,却是偏向于男权意识。

在家庭伦理剧的主线——背叛故事中,作者为丈夫的背叛找足了原因:妻子改变了,变得失去了自我,琐碎而庸俗,不理解自己(《牵手》),或者是妻子不愿意改变自己,牺牲自己,去迎合公公婆婆,做个传统意义上以夫为尊、三从四德的妻子,从而与公婆和丈夫发生激烈的矛盾(《双面胶》)等等。或者是妻子在矛盾中变得歇斯底里和神经质,甚至把性格中的破坏性因素表现得淋漓尽致,超越了道德限度,让人无法对其产生同情,如《中国式离婚》中的刘小枫就是因为极端的不自信,采取了种种极端的办法来监督宋建平,从而倒致宋建平终于忍无可忍的想方设法来离婚。

相对的,男性则被塑造成一个个有魅力的、对女性有极大吸引力的形象。如《蜗居》中的宋思明,除了风度翩翩、有权有钱之外,还有情有义。《牵手》中的钟锐是电脑界有名的人物,才华横溢。而“小三”王纯则是美丽、单纯、充满生气。电视剧把所有好的特质,都集中在这样的角色上,让人们在无意识中对婚外情充满了同情。但是这种人物的伦理评价是不正常的。

在家庭伦理剧的剧情设置中,大多数人在起初会同情这些被背叛的妻子们的遭遇,但后来就会把她们的结局归结为咎由自取。

这些在背叛故事中被粉饰了的男性和被丑化了的女性,无疑会在伦理道德评价上误导大众的价值取向,造成大众对人物伦理评价的道德理性偏离,而面对婚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剧中给出的解决之道又用女性单方面的宽容和牺牲巩固了本就在中国有着深厚根基的男权意识。

三、过度渲染婚姻矛盾对观众的负面影响

在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利益的膨胀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所带来的社会压力变大,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信任危机,一方面使得传统儒学提倡的家庭伦理中的夫妇之道、孝道和悌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人们也越来越希望和依赖家庭的温暖来抚慰在外的压力、疲惫、沮丧和失落等负面情绪。而家庭本应该是以爱为本质的直接的伦理实体。爱是家庭伦理的核心原则,它不仅包含了诸如平等、尊重、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等原则,而且拓展出理解、关心、爱护等具体行为。正因为有爱的这些因素,家庭才具有安抚和心理慰藉等情感功能,从而保证了家庭生活的和谐与幸福。

在现今的信息社会,“大众传媒主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电视剧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主要艺术样式,电视也日益成为人们理解社会、审视现实的重要媒介”。家庭伦理剧一方面应满足人们向善的本能,另一方面应满足社会规范的需要。而现在多数家庭伦理剧为了吸引观众眼球、提高收视率,过度的强调激烈的矛盾冲突和离奇刺激的情节,婆媳矛盾、夫妻双方城乡的家庭背景不同所造成的矛盾、第三者插足等矛盾在整部剧中被夸张的反复渲染,每个人的全部精力用来解决这些家庭矛盾还不够;声嘶力竭的哭泣和尖锐刻薄的吵架的场面必不可少而且时常出现;双方父母间的和夫妻间的斗智斗勇层出穷……虽然往往会有一个温情和谐的结局,但是整部剧看下来,观众的感觉是: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种对于婚姻痛苦的表现,必然会给一部分观众留下负面的印象,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恋爱观和婚姻观。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表示,“某些电视剧价值导向错误,社会影响低俗”,直批《蜗居》“有很大的负面社会影响,靠性,靠荤段子,靠官场腐败,靠炒作来吸引眼球”。因此家庭伦理剧应重视其社会导向的力量,完成对观众的正面指导。

四、都市家庭伦理剧泛滥与现实生活的偏离

随着家庭伦理剧的热播,作品数量的大量增多,在情节、素材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等方面都出现的重复与模仿。首先是素材的模仿与雷同。例如,在多数都市家庭伦理剧中,表现“婚外恋”的内容,绝大多数是经历了婚姻的“七年之痒”和“出轨”等问题的妻子,她们的形象要么是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女强人”,“工作狂”;要么是年华易逝温和保守的贤妻良母。展现婆媳关系的情节都是看似不可调和不能容忍的各种矛盾,不过是源于城乡差异,或者是南北地域风俗差异。

其次是人物形象的模仿。比如除了往往作为背叛者的丈夫和忍辱负重的妻子的形象之外,在家庭伦理剧中也占着重要地位的婆婆形象,往往是喜欢挑剔并且多数来自农村,带有一股狭隘偏执、封闭守旧、目光短浅的小农意识。诶在剧中又往往将这些缺点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着力的去渲染。总之,近年来一些都市家庭伦理剧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不仅缺少深度,而且对现代人的内心情感把握不足。

再次,在情节设置上,偏离现实生活,叙事模式雷同,表现非常态处境的情节要远多于表现温情的场面。比如破碎家庭、破碎情感和破碎婚姻的“三破一苦”模式,婚姻里面的枯燥乏味和越演越烈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最终加入的婚外情的情节。这是市场下编导的刻意追求,也是作者缺乏对生活的感悟所致。

曾庆瑞教授也说过,“现在是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再谈熟悉生活已经不能完成对作品的认真诠释,因为网络上什么都有。但是,真正的好作品需要对生活的切实感悟,只是熟悉已经不够了,需要对现实生活灵魂上的感悟。”因此,目前家庭伦理剧所缺乏的正是从平实当中表现生活,从生活常态中发现和提炼诗意的真正对生活的感悟,使观众在看的时候就像是接受一位和善又睿智的朋友的建议一样,靠感情化解矛盾,融化冲突,引导人们用和谐的家庭形式应对和化解社会的道德危机,抚慰处于现代社会压力下变得浮躁、脆弱的人心,调节紧张的人际关系。

总之,都市家庭伦理剧作为老百姓喜爱的电视剧的类型,其创作前景是非常美好的。只要创作者们能够深入生活,锐意创新,克服现存的模式化倾向,那么,我们相信,家庭伦理剧的未来会越走越好。

[1]【法】西蒙·波伏娃. 第二性[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2] 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

[3] [德]黑格尔. 美学·第一卷[M]. 朱光潜,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 张咏梅. 浅析当代中国电视文化的东北叙事——从媒介地理学的视角分析[J]. 中国广播电视月刊,2007,(2).

[5] 李京盛. 关于电视剧题材规划与创作的几个问题[J]. 现代传播,2005,(3).

猜你喜欢

男权伦理婚姻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Myth and Mechas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体育运动中的性别与性:反抗男权制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浅析《金瓶梅》中男权社会的畸形状态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男权,一把悲剧的锁
——细读《孔雀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