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男权,一把悲剧的锁
——细读《孔雀东南飞》

2014-03-12赵婉竹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名作欣赏 2014年5期
关键词:焦仲卿孔雀东南飞刘兰芝

⊙赵婉竹[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吉林 四平 136000]

男权,一把悲剧的锁
——细读《孔雀东南飞》

⊙赵婉竹[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吉林 四平 136000]

细读《孔雀东南飞》的文本,就会发现很多细节蕴含着深刻的寓意。从横向上看,男权锁住了挑战者刘兰芝的命运,锁住了捍卫者焦仲卿的命运;从纵向上看,男权锁住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也在影响当代人们的思想。这也正是很多细节问题迟迟没有浮出水面的原因。

遮蔽 立场 男权 悲剧

推介语

赵婉竹的三篇文章对作品有深入的体会与揭示。《男权,一把悲剧的锁》是通过细读文本的方式,深入挖掘文本内部形式所隐含的却没有浮出水面的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纠正了一些对文本的误读,揭示了男权力量的强大与残酷。《荒诞外衣下的民间罪感文化》通过万心晚年罪感意识的回归,揭示中国民间罪感文化的来源与强大力量,指出莫言借助万心这一形象进行着深刻的自我反思和批判,重新审视人的卑微的脆弱的灵魂。《隐形沼泽——无路可退的性别死角》通过对三位不同时代女性的悲剧命运原因的探讨,揭示出女性的性别如同一个沼泽,深陷其中的女性无论怎样挣扎,都逃脱不了作为祭品的命运。女性寻求性别解放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一、小序——真实死因的遮蔽。小序是对全文的总结归纳,可细读会发现小序与下面的正文内容不符。小序中刘兰芝的死因是“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可正文中刘兰芝家人逼她再嫁,她虽痛苦,却也同意了,并不是因此而死。刘兰芝的死有着别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刘兰芝在被休以后,望穿秋水地等待焦仲卿。然而,焦仲卿来了之后,无法兑现承诺,却嘲讽刘兰芝:“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焦仲卿没有检讨自己在山盟海誓之后,为什么不尽快把刘兰芝接回去,而是理直气壮地指责刘兰芝。在他眼中,刘兰芝“她不过是丈夫的一份动产”①。男权,让刘兰芝成了焦仲卿的附属品、仆人。他把由自己造成的婚姻悲剧包括刘兰芝再嫁的全部责任推到刘兰芝身上,给刘兰芝带来了更大的精神痛苦。焦仲卿不分青红皂白的嘲讽是导致刘兰芝走向绝路直接原因。

再细读文本,会发现刘兰芝是被焦仲卿“谋杀”的。我们来看刘兰芝从嫁给焦仲卿一直到死的心路历程:刘兰芝初嫁他时,“心中常苦悲”,心境是愁苦的。刘兰芝和婆婆的矛盾达到顶峰时,她说:“君家妇难为!”此时刘兰芝满腹委屈。面对婆婆的休妻令和丈夫无可奈何只能空许誓言时,她说:“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她是理智而又失望的。当她被休回家后,“日欲暝,愁思出门啼”,这样的等待充满了煎熬。当翘首企盼的爱人策马赶回时,她虽然“怅然”、“心伤”,但心中还是有希望的,但面对丈夫的不理解、不信任,并嘲讽她负了誓约时,唯一能让她甘心等待的信念消失了。焦仲卿的一番话质疑了刘兰芝的人格,她绝望了,并不惜以死来证明自己的人格。刘兰芝的心境由愁苦——委屈——失望——煎熬,最后到绝望,这一切都是焦仲卿造成的,所以,刘兰芝不是自杀,是被焦仲卿一步一步地谋杀的。而更悲哀的是,无论是被害者还是害人者都不知道造成他们悲剧命运的力量到底是什么,这是一只“无形的手”,就是男权。所以,是男权借助焦仲卿的手谋杀了刘兰芝。由此,导致刘兰芝自杀的根本原因是男权制和男权思想意识。

二、题目——浪漫悲剧的。“孔雀东南飞”是后人改的题目,原来的题目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原题目有一种专属性,是对女性地位和身份的认可、肯定、强化,诗中引申出来的主题是对女子受到不公待遇、遭遇悲惨命运的呐喊。原题目是很醒目的、刺眼的,在男权社会公然为女子作诗,这是一种变相的挑战,直击人们潜意识里男权的堡垒。而如今的题目就掩盖了这些性质,有很强的误导性、遮蔽性。由于现在题目的诱导,人们会更注重对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的理解,却容易忽略这爱情背后更深层的悲剧意味。

前面说过男权借助焦仲卿的手谋杀了刘兰芝,刘兰芝的死是一种悲剧,而“悲剧的制造者正是来自她所痴心的爱人和同样痴心爱着她的丈夫”②,而焦仲卿的死是更大的悲剧。焦仲卿自杀的前提是得知刘兰芝已经“举身赴清池”,他必须为自己的错误负责任。“因为焦仲卿如果不‘践约’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因为是他先提出‘吾独向黄泉’,从而迫使刘兰芝提出‘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并毅然决然赴死的。”③

刘兰芝有自由女性意识,是男权的挑战者,而她要反抗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是整个社会不可逆转的制度。所以,刘兰芝必然为社会所不容,她的牺牲也是必然。而焦仲卿作为男权忠实的奴隶,也为男权而死,这更显出了男权力量的强大与残酷,还有男权制度下人们无尽的悲哀。因此对男权,无论是反抗还是服从,都摆脱不了最终毁灭的命运。这也是《孔雀东南飞》所要表达的最悲哀之处。

很显然,现有的题目根本不能将诗中蕴含的深刻主题表达出来,它会误导人们自动过滤掉主题所要揭示的深邃意义,遮蔽了文中要揭示的男权制社会的罪恶、残酷和男权制社会中人们无尽的悲哀,美化了这段凄美的爱情,遮蔽了这首诗背后的震撼人心的悲剧意味。题目的改动,不仅回避了对男权制的不满,而且还在无意识地维护捍卫着男权。

三、省略——真实态度的掩饰。“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是刘兰芝的诉求,焦仲卿听了以后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何意致不厚?”在这两段中间出现了一个缝隙,就是焦仲卿是在听完妻子的诉求之后去见母亲的,他应该知道刘兰芝抱怨的原因是什么,可是对于刘兰芝的诉求却没有任何表示。实质上,焦仲卿的没有表示就是他的表示。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这并不是对刘兰芝诉求的表示,而是从自身出发,把自己放在了第一位。他是在降低了自己位置的前提下,才与刘兰芝达到了一种平等状态。“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是说刘兰芝的行为没有不得当的地方,是什么让您不满意呢?很多人会认为这句话是焦仲卿对刘兰芝诉求的表示,因为提到了刘兰芝的行为,这和刘兰芝向焦仲卿的诉求中看似有迎合的地方,会不会是焦仲卿为了不惹母亲生气,委婉的说辞呢?不是的。刘兰芝的一番诉求实质是在宣泄自己心中的痛苦和不满,自己外美如花,内秀如竹,为什么自己德才兼备却得不到理想中的爱情呢?这是刘兰芝诉求的原因。而焦仲卿口中的“女行无偏斜”和刘兰芝的诉求根本沾不上边,他说出了是自己在心中给刘兰芝的定位和评价。由此说来,焦仲卿在向母亲诉说的时候,完完全全是从自身出发,忽略了刘兰芝的诉求和不满。

托马斯曾说女人是“不健全的人”,是“附属的人”,女人是“第二性”。④焦仲卿把刘兰芝当成自己的附属品。因为“现在是过去的发展,而过去的全部历史都是男人创造的”⑤。男权给了焦仲卿天然的优越感,给了他忽略刘兰芝诉求的权利,也正是这种男权思想成了横亘在他和刘兰芝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刘兰芝有自由女性意识,她的诉求表达的不仅仅是对丈夫和婆婆的不满,而是对男权制的不满,他们的矛盾,也不仅仅是媳妇和婆婆、妻子和丈夫的矛盾,而是男权思想和女性自由意识之间的矛盾,是男权的捍卫者和男权的挑战者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所以才酿成了后面的悲剧。

四、重复——对立立场的强化。文中不仅有省略,还有重复。刘兰芝开始的诉求“十三能织素……心中常苦悲”和她被休之后刘母的质问如出一辙:“阿母大拊掌:十三教汝织……不迎而自归。”两段话字面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写刘兰芝的多才多艺,但背后的意义和目的不同,这源于她们的立场不同。

刘兰芝多才多艺希望自己以后能够得到理想的爱情,可她并没有得到婆婆的喜爱,她说这些话的时候是在诉求、抱怨,现实中的一切和自己原本学习这些才艺的初衷完全相反,她不知道导致这种事与愿违的原因是什么。焦母休刘兰芝的原因是她的“举动自专由”,实际上就是因为刘兰芝有超出一般女子的女性自由意识。那样的男权社会,是不能容忍这种自由女性意识的,刘兰芝的诉求和抱怨实质上是对男权无言的宣战。焦母为了维护男权,为了维护儿子的权利,必然要休了她。刘兰芝的多才多艺成了她有女性意识的一个原因,而她的女性意识成了她被休的根本原因。所以,刘兰芝诉求的这段话是站在女性意识的立场,也就是男权的对立面。

刘兰芝母亲的这段话,同样是说刘兰芝的多才多艺,也希望女儿嫁到夫家之后不犯错,不给娘家丢脸。刘母的这种想法其实是站在维护男权制的立场上的,一切都是为了迎合男权社会的需要。

那么,同为女子,为什么刘兰芝和刘母的思想却截然不同呢?因为一个是男权的挑战者,一个是男权的捍卫者。刘兰芝的自由女性意识并不是人人都有的,她必然为社会所不容,被休的结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方面,刘母包括焦母虽然也是女人,但是她们已经身受男权统治多年,已经被同化为男权的奴隶。她们虽然不能直接行使男权,却可以间接地利用男权去操控别人的命运。另一方面,反抗男权的结局只有毁灭,与其站在男权的对立面做“无谓的”牺牲,不如“狐假虎威”,利用男权去“统治”别人。所以,她们心甘情愿地做男权的奴隶,从维护男权的立场出发去“清理”一切与男权对立的思想和行为。所以,虽然是表面意思相同的话语却表达着双方不同的立场,但这种表面意思相同的话语的重复恰恰强化了双方不同的立场,使彼此的立场更为鲜明。

①④⑤ 波伏娃:《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91页,第4页,第10页。

②③ 杨朴:《语文经典重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7页,第72页。

作 者:赵婉竹,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12级研究生。

编 辑:赵红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焦仲卿孔雀东南飞刘兰芝
谈《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情感变化
浅谈焦仲卿的悲剧
浅析《孔雀东南飞》悲剧之因
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原因及思想意义
沈阳求职竞争指数高 东北继续孔雀东南飞
谁在说谎
翻飞在性格的掌中
焦仲卿:一个被误读的人物
孔雀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