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现场口译》课程实践教学微观研究*
2013-08-15吴正英
吴正英
(安徽三联学院 英语系,安徽 合肥 230601)
《商务现场口译》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语言模块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口译材料,接触真实的商务语言环境,模拟商务背景下的实践活动,从而真正掌握商务口译中的语体识别、对等转换、跨文化信息及模糊信息处理等知识与技巧。在积极分析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需求和现状,吸取外国最新的口译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及结合商务实践研究的条件下,我们摸索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商务现场口译》实践教学模式。
一、《商务现场口译》PEB教学模式
PEB教学模式即以实践(Practice)为核心,以英语(English)为主线,以商务(Business)为背景。商务英语口译实践是《商务现场口译》教学的逻辑起点,课程中涉及的所有其他关系与结构均围绕这一综合实践展开。“以英语为主线”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现场口译》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原则。该课程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商务实践中的英汉口头互译能力,熟练掌握商务外事口译的具体程序和相关技能。“以商务为背景”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定位。该课程教学必然要为之服务。“英汉互译”与“商务”两种知识与技能是不可分离的。作为课程根本的“英汉口头互译知识”始终是在浓厚的“商务情境”中习得的,商务知识与技能也有机融入英汉口头互译的学习之中,两者的共同作用产生较强的商务现场口译能力。
针对英语专业的人才定位,新《大纲》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1]。《商务现场口译》课程中商务口译的性质、特点、标准、类型、口译中的语体识别、对等转换等理论知识和涵盖国际商贸一线职业岗位的常见情境的主要操作过程知识,以及商务专业知识三方面要素的各自内涵、比例形成该课程在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型本科院校中内容安排的主要区别。
二、PEB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流程
在PEB教学总模式下,我们使用3P过程,即译前准备阶段(Pre-interpreting)、现场口译阶段(Interpreting-performing)、译后总结阶段(Post-interpreting Packaging)进行20个实训项目口译教学与练习。这20个实训项目涵盖了国际商贸一线职业岗位的常见情境,它们依次是:迎来送往、礼仪讲话、晚宴聚会、商务旅行、企业介绍、企业文化、商务陈述、新闻发布、人物访谈、商务广告、市场营销、商务谈判、商务会议、投资利润、经济政策、国际会展、公共关系、企业策略、交通物流、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针对这20个常见商务情境,分别进行有重点的英汉口头互译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与练习,依次为口译简介、实训模式、长期准备、短期准备、积极听入、语篇分析、口译笔记A、口译笔记B、故事复述、文章视译、公开演讲、一句多译、数字口译、成语口译、术语口译、影子跟读、视译练习、临场应变、配音练习、译后评估。这20个实训项目口译教学与练习形成了该门课程的20个教学单元。
结合20个教学单元和3P过程,我们将单元教学流程安排如下:首先确定单元目标,根据目标具体设计课堂教学任务和学生完成项目。第二步,介绍理论知识。教师对单元任务项目所涉及的口译技巧、商务文化背景等知识点简要导入,为后续环节中学生通过参与完成项目任务而掌握知识技能做好铺垫。第三步,分组练习。学生就上一环节的各知识点进行带有一定情景设计的分项任务练习,练习内容是包括语言点在内的具体知识点。项目任务设计中,教师需考虑其难易度及学生的参与度。第四步,现场模拟。分组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仿真商务情景下的口译任务综合演练。一组执行模拟任务,其余学生按计划分别扮演观众和评委,配合提问或进行评估。鼓励现场录像或录音以增加实效。第五步,译后评估。师生共同参与,教师组织学生对小组现场模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讨论,就其专业知识、语言表达、口译技巧、仪态、小组协作等进行全方面评估。第六步,单元总结。教师对单元目标实现程度进行细致总结,厘清单元知识与技能,强调重难点,部署下一单元项目任务。
三、总 结
《商务现场口译》是全国高职英语专业率先开设的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2]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PEB教学模式下,分成3P阶段按照上述流程对以上20个教学单元进行商务现场口译教学,只是现阶段我们根据需要采取的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具体的教学模式也应与时俱进。我们要以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及商务相关理论知识、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基本宗旨不断进行教学探索与改革。
[1]http://wenku.baidu.com/view/70c9dc0e76c66137ee06193e.html
[2]自廖瑛,莫再树.国际商务英语语言与翻译研究[M].(第2版).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