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教师如何依法治教*

2013-08-15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治教法律法规高校教师

熊 芳

(湖北科技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依法治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高校教师作为国家教育专门工作者,只有做好依法治教,才能培养出知法、懂法、守法、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以及拔尖创新型人才,促进全民法制教育的进步和社会主义法制化建设,有力保证依法治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一、树立依法治教的理念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趋渐健全和完善,高等教育己经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高校教师要在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上发挥高级知识分子的主人翁作用,必须树立依法治教的理念,指导跟教育相关的一切活动或行为。笔者认为,高校教师树立依法治教的理念,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认清高校教师的法律地位

根据《教师法》第3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由此可见,教师不仅是普通的公民,在宪法和其他普通法律的规定下从事各种活动,享受相关权利,履行相关义务。同时,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因其特定的职业性质而与其他公民有所差异: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由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所设定,是一种职业特定的法律权利和职业特定的法定义务。

根据《教育法》第17条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与学校之间由于聘任关系继而具有合同关系的特点,即:(1)双方地位的平等性。同样作为法律主体,教师和学校是平等的,学校具有聘任自主权聘任所需要的合适的教师;教师具有自由选择权可以受聘拒聘。双方均不受他人干涉和制约,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2)合同关系的契约性。一旦双方就聘任达成意向,签订双方均认可的聘任合同,双方就都要受到合同的法律约束,不得违反,否则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作为青年教师,我们首先要认清自己的法律地位,然后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下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依法享有特定的法律权利,履行职业特定的法定义务。

2.理顺高校教师在学校中相关法律关系

高校教师在学校中的社会关系有:教师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关系,教师与学校的关系,教师与同事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等。要做到依法治教,就必须把握法律调整的教师在学校中与其他主要角色的社会关系。在本文中,我们主要阐述一下教师与学校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学校的关系是一种由学校工作的特性和权责分配所决定的管理关系,教师被学校聘任或者任命。为了保证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会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指挥和协调,以明确分工和职责,对教学进行监督和评价,根据效果进行奖惩。在此背景下,就要求我们高校教师配合学校的领导,按相关规定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提升文化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和社会使命。由于高校教师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学校应根据民主管理的原则,让教师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管理,充分发挥教师在推动和深化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教师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由于高校学生大都远离父母,作为教师,我们还承担监护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教师提升依法管理的能力,做到管放有度、宽严并济,必须体现民主、平等的精神,进行培养与疏导。禁止体罚、摧残学生和侮辱学生人格,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教师应当充分保证学生在学校的受教育权,按教学安排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根据学生表现对学生进行公平、公正评价和考核。学生还享有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的权利,教师应根据学生反馈意见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完善。

二、践行依法治教

1.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提升自身法律素质

高校教师要做好依法治教,首先必须学法懂法,这是前提条件。没有法规知识,就不可能有运用法规的能力,依法执教就是一句空话。

近年来,高校学术造假事件频发。从法律角度来谈,本人认为发生此类事件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教师法律知识缺乏,不懂得国家在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没有对法律的畏惧感,导致违法事件的发生;二是部分教师知晓法律,但是守法不严,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归根结底来说,就是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这值得我们青年教师警醒。

那么,作为高校青年教师,我们该如何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呢?主要途径是参加学校的培训和自学。对于教师来说,平时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教学活动中,因此要充分把握好学校定期、不定期组织的教育法规辅导培训的机会,通过专业老师的讲解加深对教育法的本质特征、法律规范、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实施教育法规相关政策、法规的理解。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利于业余时间关心时政,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具备一定的行政法、民法和刑法知识。

对教师来说,知法懂法是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保证学校和学生合法权益的必要条件。我们青年教师要充分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素质,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才能依法参加学校的民主管理,推动教育改革与进步。

2.提高自觉遵守法规的能力

提高守法能力,是指把法律意识转化为守法行为,要具有这种能力,一要熟悉法律,二要守法主动性。只有熟悉法律,才能严格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的要求下从事各种活动,不做违法犯罪之事,敢于揭露违法犯罪现象,同其做斗争。作为教师,也应该在学生面前、家长面前甚至整个社会面前展现遵纪守法的良好形象,积极主动地带头执行法律法规,为人师表,起到楷模作用。

为人师者当以己为尺。作为高校教师必须做到有法必依,守法必严,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甚至不能存在于教师队伍,这一点必须加以警戒。

3.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法律引导

为人师者传“道”为先,本文中“道”指利用法律武器的方法。作为高校教师,在学生面前既要承担教育者角色,依法履行教育学生的义务,保障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教授学生法律法规知识。同时,高校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还承担管理者角色,辅助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高校教师一定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引导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其遵纪守法的能力和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力。

“马加爵事件”作为一个悲剧,相信每位高校教师都会觉得残忍和心痛。但痛定思痛,本人认为此类事件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对学生的法律教育的缺失。高校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包括民法和刑法等等。

对于高校学生,不仅包括接受教育过程中享有的受教育权、升学权、公正评价权、隐私权、名誉权和荣誉权,而且还包括其他人身权和财产权。面对部分权力得不到保障时,可能不知所措,甚至会干出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高校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既要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也要学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在法律的规定下进行合理的申诉,以保证合法权益。

4.依法参与学校管理,促进教育改革和进步

高校教师作为学校的被管理者和学生的教育者,既要依照法律法规和学校规定服从学校工作安排,也要按照法律法规和学校规定对学生教学安排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一环,高校教师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促进学校依法治教的开展。

首先,高校教师要依照法律法规保障自己的合法权利,是“依法治教”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教师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公民,具有自己的多项权利,尤其是《教育法》、《教师法》及其他法律法规赋予了教师们一些独特的与其身份相关联的权利。教师争取自己和学生的合法权利,这就要求学校领导依法保障教师和学生的权利,才能促进学校依法管理,是依法治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高校教师对高校管理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于这些需要处理的问题,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参与民主管理依法要求学校对不符合法规的制度进行废除和修订,以利于学校的法制化、规范化管理。例如现在有些学校领导还是陈旧思想,“人治”思想根深蒂固,制定的一些校纪校规全凭个人意志而定,有些甚至与教育法规相悖,不能保证师生的合法权益,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教师在参与民主管理时进行修正。

高校依法治教的进步,才能深化教育改革和进步,才能为党和国家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促进全民教育水平、法制化水平的提高。

三、结 论

高校教师是促进依法治教的先锋力量,青年教师更应该发挥年轻人的热情和动力,加强法律学习,提升法律素质,带头学法、懂法、守法、普法,促进高校的法制化建设,提升学生的法律水平,为依法治国贡献科教力量。

猜你喜欢

治教法律法规高校教师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新时代高职院校依法治教模式研究
嘉庆皇帝治教策略研究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临高县举办依法治教专题培训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