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元素重归综艺节目的支配地位——《我要上春晚》的节目形态分析

2013-08-15李佳琦

关键词:董卿人气明星

李佳琦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艺术学院,北京 100024)

《我要上春晚》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开办的一个综艺栏目,于2010年9月开播,该年度的《我要上春晚》每周五播出一期。2011年改版后,从下半年开始,形成每月连续播出七天的“播出季”。节目由央视当家花旦董卿担任主持。每期节目有五个左右的“草根明星”进行才艺展示,展示的内容囊括了各种形式的节目,除了在节目中最常见的唱歌、跳舞外,还有魔术、相声、小品、民间绝活以及各种经过选手创作与创新的杂交项目等。节目提出了“只秀不选”的理念,只请三位评委作点评,不进行晋级淘汰等活动。但每期节目会由网友评选出“人气王”,这些“人气王”将有机会真正地登上春晚。2010年节目中人气最高的旭日阳刚、西单女孩、深圳民工街舞团成功地登上2011兔年春晚的舞台。

从收视率来看,《我要上春晚》在2011年开播以后,成为CCTV-3同时段节目中首播收视率最高、投资成本最低、最为优异的节目。2011年7月11日至17日,七天连播的最新一季《我要上春晚》的第一个播出季创造了单期最高收视率1.51%、最高收视份额5.21% 的收视成绩,夺得当周综艺频道收视排名第一、全频道收视排名第二的成绩,受到观众及广告商强烈的关注和追捧。

《我要上春晚》是传统综艺节目加入叙事、狂欢等元素后的现代改编。苗棣教授在博客中写道,电视文艺的四个独立元素分别为审美、叙事、狂欢、窥视,附属元素为信息、参与[1]。在传统综艺节目逐渐被《快乐大本营》等狂欢性节目所取代、单纯的审美元素难再以独立的角色来完成电视娱乐功能、仅作为叙事或狂欢的陪衬来起作用的今天,《我要上春晚》这一栏目的出现,证明了在如今的电视综艺节目中,审美不仅仅可以作为其他元素的陪衬,也重新回归为节目的主要元素,支撑起一个拥有较高收视率的栏目。这是传统综艺节目审美方式的回归。虽然该栏目的节目中也运用了叙事、狂欢、窥视这另外三个电视娱乐的独立元素以及其中一个附属元素——参与,但若无审美这一元素的存在,该节目就不成其节目;而若是去掉叙事、狂欢、窥视、参与这些元素的话,该节目虽然可能没有目前这样高的收视率,但也是一档能够吸引观众的节目。

一、审美元素的回归

在电视娱乐的四个独立元素中,传统综艺节目中仅有审美这一元素,以《综艺大观》为代表的传统综艺节目,在上个世纪末曾以展示给观众平常并不多见的明星歌唱、舞蹈、相声、小品等节目受到了观众的极大欢迎,但随着电视栏目的多样化、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这些唱歌跳舞的节目因为观众司空见惯而失去了对观众的吸引力,远不如充满了冲突和悬念或者狂欢性的节目受欢迎。《我要上春晚》这一节目的兴起,表明了单独的审美元素依然在综艺节目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节目中,主要吸引观众的是各“草根明星”所展示的大家平常几乎见不到的民间绝活或创新节目。这些节目令观众叹为观止,他们得到了极大的美的享受。

其实,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在观众对一个艺术作品的期待视野中,创新期待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当包含歌唱、舞蹈、小品等节目的传统综艺节目刚出现时,对于上个世纪末很少有电视节目看的观众来说,是一个罕见而新鲜的事物;而对于打开电视就能看到歌舞小品、还能上网搜索相关视频的当代观众来说,传统综艺节目的内容已经是一个司空见惯的事物,一般的歌舞小品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创新期待。

但《我要上春晚》所展现的节目不同。它所展示的都是一般观众平常无法轻易见到的“民间奇人”的表演,比如美籍华人胡启志展示的“魔幻水晶球”、有声版《清明上河图》的口技表演、几近失传的川江号子、融合武术与现代舞蹈的《千佛扇舞》、结合木偶表演和舞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它们有的是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绝技,有的是传统技艺与现在科技的融合,本身具有极强的可观性和审美性,只是由于很少有电视节目来展示它们,因而对于电视观众来说,依然是一个新鲜的事物,是符合观众的创新期待的。如同歌舞小品在当年大受欢迎一样,这些具有独有性的“绝活”也以它的震撼性,让电视观众获得了审美的快感。

由此可见,并非仅有审美性的综艺节目已经无以为继,而是传统综艺节目的审美性因为不符合观众的创新期待而大大减弱,《我要上春晚》所展示的这些“绝活”却因其罕见而真正符合了观众的审美需求。其实,我们关注《星光大道》、关注《中国达人秀》的一个重要原因,不正是因为一个来自犄角旮旯、外表平凡如身边七大姑八大姨般的选手,那一开嗓一舞动的惊艳,符合了我们的创新期待吗?所以,观众所要审的“美”,不是习以为常的“美”,而是世所罕见的“美”。这就是《我要上春晚》因其审美性而赢得收视率的原因。

二、其他元素的运用

当然,光有审美性还不足以构成这档具有很高收视率的节目。当下的电视节目,除了选择这类综艺节目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以外,还可以用明星谈话节目来满足他们的窥视欲望,用选秀节目来满足他们的参与需求……所以,除了审美这一元素以外,《我要上春晚》还综合运用了叙事、窥视、狂欢、参与这四个元素,比较完美地完成了这档节目,成功地吸引了注意力稀缺时代观众的眼球。

(一)叙事元素

叙事性是该节目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个元素。该节目并不存在“PK”这样强烈的悬念和戏剧性,只设置了一个“人气王”投票,由观众决定,得票最高的可以被送上春晚的舞台。可以看到,该节目的内部推动虽有,但也不是十分强烈,却很好地运用了外部推动元素——春晚。《我要上春晚》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这样一个知名的节目基础上延伸出来,从未开播就广受关注,这是对品牌优势绝佳的运用。在节目类型上,《我要上春晚》和春晚一样,选的是各种各样包罗万象的节目;在主持人的选择上,起用了春晚的主持人之一董卿(用央视“当家花旦”当主持人本身就是一种对主持人品牌的利用);从节目的结果看,“人气王”会被送上春晚的舞台。该节目的一切都和春晚有密切的联系。关注春晚的受众是一个非常大的基数,在这个基数上,显然也有数量可观的观众来关注这个节目,这也成了该节目的先天优势。

(二)窥视元素

乍一看,《我要上春晚》的评委设置与一般选秀节目非常相似,也是由三位业内人士组成。但其实在节目中,这三位评委的作用与其他节目并不太一样。因为节目“只秀不选”的理念,三位明星评委并不具有决定选手去留的权力,而只是现场说出自己观看节目的感受,并随时和演员进行互动,做一些即兴表演。例如,在该节目的第一期,评委韩红当场和外国选手飙歌,共同演绎了《青藏高原》和歌剧片断,这种即兴的表演带给了观众惊喜。同时,经常在点评时间里,评委与主持人的对话有部分谈话节目的效果,如第一期中韩红和董卿调侃不在现场的朱军,等等。节目不时还会请一位名气大的明星嘉宾“反串”,比如首期周杰伦来表演魔术。明星的反串和谈话给了观众观察明星平常生活状态的机会,让观众看到了明星的真性情,看到了明星在不熟悉的领域里带着笨拙和稚气的表演,满足了一部分窥视的欲望。

虽然在该节目中窥视元素的运用远不如一些明星才艺秀和明星谈话节目,但这种方式带来的一个好处是让节目具有极大的亲和力,使得整个节目流畅自然、丰富多彩,相比通常的综艺类节目,该节目的风格更加接人气。节目虽然是录播,但意外事件却没有剪辑掉,许多过程细节、不完美的表演甚至表演中的出错,都让观众觉得有意思。比如在第一期中两只狗熊表演结束后在台上打起了架,主持人董卿机智的调侃和救场,不但挽救了失误,而且这两只狗熊的憨态可掬比它们表演的节目更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是那一期中,两个十来岁的孩子令人瞠目结舌的杂技表演以及他们背后的辛苦训练,使董卿忍不住擦起了眼泪,节目用字幕更强化了董卿这一不由自主的表情,使节目更加真实感人。同样,节目中还有工作人员直接跑上台拆演员行头这种本该在后台出现的镜头,主持人的言语让观众注意到拆行头的工作人员之多,从而表明行头之重、演员表演之不易。

(三)狂欢元素

《我要上春晚》在镜头运用、观众安排等方面则有意识地加强了狂欢性。比如每个嘉宾出场时,镜头有一个从大全景直接到出场口的迅速移动,此时观众纷纷起立,迫不及待地想和嘉宾握手,嘉宾则是一路握手直到台中央。这些都有借鉴国外综艺节目狂欢性表现的痕迹,让节目显得热闹非凡。

(四)参与元素

《我要上春晚》虽然号称“只秀不选”,其实还是采用了选秀节目的形态,也将平民化和互动性的特点贯穿其中。平民化是对参赛选手的“零门槛”,甚至不需要像“快乐女声”那样要求会唱歌,只要有特殊才艺皆可展示。互动性则是指观众通过网络投票评选“人气王”,最终将参赛选手送上春晚,将春晚节目的选择权部分地交给了观众,符合了“以受众为中心”的潮流。另外,现场引入了微博互动,在节目进行中,主持人几次及时读出展示在大屏幕上的、来自观众的对节目的观感。利用微博这一新的传播技术,缩短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时间,真正实现嘉宾、主持人、现场观众的无障碍沟通,同时也显得该节目与时俱进、与观众关注焦点的零距离。

节目中的叙事、窥视、狂欢、参与这四个元素的运用都并不强烈、并不到极致,与以这几个元素的运用著称的真情节目、选秀节目、游戏节目等远远无法比较。但在《我要上春晚》中,这四个元素作为审美元素的辅助,却收到了非常合适而不喧宾夺主的效果。如果说审美元素为该节目创造了可看性的基础条件,叙事、窥视、狂欢、参与诸元素则为节目吸引了一部分人气,让观众看得舒服、看得有劲。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这其中有一个问题,作为《我要上春晚》节目的母体的春晚,本来和《我要上春晚》两者是双向拯救的关系,现在的情况则是《我要上春晚》借助了春晚的人气办得风生水起,它为春晚提供的节目却与在该节目上的表演并没有多大的改变,这让看过《我要上春晚》的观众再看春晚时觉得无趣,这是观众的创新期待未得到满足的缘故。如此,《我要上春晚》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对春晚起到了反作用。所以,建议《我要上春晚》把“人气王”送上春晚时,一定要尽量让他们表演一个与在《我要上春晚》的舞台上同样的素质但形式上大相径庭的节目,这样才能真正地使两个节目互利共赢。否则,作为春晚子体的《我要上春晚》损害了母体的利益,可谓得不偿失。

[1]苗棣.电视娱乐的六个元素[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ef3bd0100m7df.html

猜你喜欢

董卿人气明星
有一种友情叫倪萍与董卿
人气“日抛脸”
董卿最有才华的四次救场
与中国诗词有不解之缘的董卿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董卿的宝贝
扒一扒明星们的
谁是大明星
Skin Food人气果蔬系列体
人气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