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水利高等教育

2013-08-15朱晓鸿

关键词:西学东渐水利学校

朱晓鸿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

通常而言,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 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各种报刊、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媒介,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西学东渐大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明末清初,随着西方传教士的到来而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有所触动。第二个阶段是在鸦片战争前后直到“五四”运动前后,西方人再度进入中国,并以各种媒介带来西方的新知识。这一阶段的西学东渐,一直持续到当代而未止。

一、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方高等教育被慢慢导入中国。严文清认为,明末的西学东渐就已经对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创建起到了启蒙的作用[1]。肖朗则指出,意大利耶稣会士艾儒略所著的《西学凡》和《职方外纪》,德国传教士花之安所著的《德国学校论略》,美国传教士丁韪良所著的《西学考略》,为明清导入西方高等教育的几部主要著作,这些著作不仅导入了西方学术的知识分类体系及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体系,也导入了西方自然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晚清中国创立近代高等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材料[2]。花之安在1873年发表的《德国学校论略》中论述了德国大学及各类高等专门学校,堪称鸦片战争后系统导入西方高等教育的开山之作。此时,正值洋务运动中期,兴办了十几年的洋务教育已初具规模,朝野上下改革传统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清政府却缺乏对欧美、日本近代教育情况的了解,因而在举办洋务学堂等新式学校时缺少可供参考或借鉴的蓝本与范例。鉴于此,总理衙门委派时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前往日本、美国、法国、德国、英国、瑞士、意大利七国考察教育,主要内容是考察外国的高等专门教育。1882年,丁韪良回到北京后汇编了《西学考略》一书,广泛论述了欧美、日本各国高等教育。此外,丁韪良还积极投身于改革同文馆的教育,把西方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导入了同文馆,譬如采用观测和实验的方法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山西大学堂等高等教育机构的创办树立了楷模,对晚清创立专门高等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之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如雨后春笋般茁壮地成长起来。从1862年洋务运动所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开始,到1895年的天津中西学堂和1896年的上海南洋公学,再到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的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肇始时期。清末新政又先后颁布了“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确立了近代高等教育体制化。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改革高等教育,颁布了《大学令》、《专门学校令》,制定了《大学规程》、《专门学校规程》,使得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步入一个上升发展时期。

二、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水利高等教育

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水利高等教育也在西学东渐的大潮中开始发轫并不断发展。

早在西学东渐的第一阶段即明末清初,西方的水利学就已经开始由传教士传入中国。据学者钱存训统计,从利玛窦来华到康熙、雍正相继颁布禁止天主教的命令止,传教士在中国翻译西方书籍一共437种,其中自然科学书籍占30%[3]。在自然科学书籍中,除了今天我们熟知的《几何原本》、《职方外纪》、《坤舆图说》之外,还有一本书也值得一提,那就是意大利人熊三拔所著的《泰西水法》,此书主要记述恒升(往复抽水机)、龙尾车(螺旋提水车)等水利机械的结构和制造方法,以及修建蓄水池和凿井的基本方法。这本书由徐光启翻译成中文后被收入《四库全书》,堪称中国引入西方水利工程技术的开山之作,对中国农田水利事业做出了贡献。

到了西学东渐的第二阶段,在西方“船坚炮利”的刺激下,西方科学技术成为中国输入西学的主体,西方现代水利技术也随之大量传入中国。这一变化主要表现为西方水利管理理念、水利科学技术和水利工程的应用与兴建等方面。由于新的理念、制度和技术的运用,促进了中国近代水利事业的发展,然而中国却缺乏水利事业急需的大量水利人才,这一需求就直接促成了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发轫。

陆宏生认为,我国近代水利高等教育至少在1895年就已初露端倪,原因是这一年盛宜怀在天津创办中西学堂,开设工程学、电学等五个专门学,工程学修习《水利机器学》,而傅兰雅在为上海格致书院拟写《格致书院会讲西学章程》中明确书院开设水学课目《水重学》,并制定课程大纲[4]。但是,这两个学校开设的只是附属于工程学的某一水利相关课程,而非严格意义上的水利专业教育。此后,其它一些学堂也先后在课程中设置水学课目:如1896年,京师大学堂将种植水利附于农学科;1901年,山东大学把水学作为植物学内容,在艺学一门中设置;1911年,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规定其航海专科修习《水面测量学》与《水力学》,铁路专科修习《水力学》,1913年改铁路专科为土木科,开设《水力学》、《河海工学》;1913年,北洋大学规定矿冶、土木等学门修习《测量学》和《水力学》等课程,土木学门还开设专门课程《水力机械学及实验》和《水利工程学》。这些水利课程开设的共同特点是:均为其他专科的附属课程,尚未形成单独的水利学科课程体系。因此从这个意义而言,近代水利高等教育还尚在萌芽之中,直到张謇创立河海工程专门学校,近代水利高等教育才真正发轫并发展。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他的一生与水利有着不解之缘。虞和平在《张骞——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一书中,卫春回在《张骞评传》中均认为,最早从1874年随孙云锦到江苏淮安查勘渔滨河积压讼案时起,张謇就开始关注并研究水利问题。1887年张謇协助开封知府治黄救灾,又亲眼目睹了黄河决堤给民众造成的极大灾难,更加认识到根治水患、兴修水利的重要性。之后他参加拟定《疏塞大纲》,其所定的治河方案与前来勘察的外国水利专家想法大体相似。1906年,张謇在他创办的通州师范附设有测绘一科,聘请一个日本工程师给学生讲授现代测绘技术。以这些测绘系的毕业生为主的水利测量小组曾对淮河流域进行水文测量并获得大量的水利数据,还曾实测过淮河水道地形图。这一做法显然是受了这一时期传入的西方先进水利科学技术的影响,充分认识到了技术测绘在治河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的结果。为了扩大中国水利人才队伍,满足全国水利建设的需要,张謇酝酿设立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14年张謇任全国水利局总裁,主持全国水利工作时,更加感到技术人才的缺乏,认为建立水利专门学校已迫在眉睫。在张謇反复呼吁、多方活动之下,学校校址、经费、师资等问题终于得以解决。1915年3月15日,我国第一所高等水利工程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在南京正式开学了,此举开创了我国兴办近代水利高等教育的先河,是我国近代水利高等教育兴起的重要标志。

河海工程专门学校课程设置除基础课外,开设大量与水利工程有关或相近的土木工程各种专业课,首届正科毕业生修业证书存根中记载有成绩的课目共42门。至1922年夏学校章程规定,共设15部60门课程,其中除7门为选修课外,余均属必修课程。从1917年第一届毕业生到1927年河海并入中山大学止,10年间共为我国培养水利和土木工程类学生 232 人[5](P9-28)。“河海”从专科到大学,历时12载,在我国水利教育史上起了先导作用。1949年前学校曾多次裁并,至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定名为华东水利学院;1985年恢复为河海大学,成为我国培养高级水利技术人才的著名学府之一。其中须恺、汪胡祯、宋希尚、沈百先等现代著名水利专家学者,以及沈泽民、张闻天等中共领导人都是该校的早期毕业生。沈百先曾这样评论:“水利之有正式专门学校教育,始于民国四年南通张公季直(警)在其实业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任内首创之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欧美教育及工程专家来校参观,惊为世界仅有之水工大学,赞誉我政府贤明远大之措施。”[6](P373)美国学者戴维·艾伦·佩兹在他的著作《工程国家:民国时期(1927-1937)的淮河治理及国家建设》中将民国初期淮河治理的第二个进展总结为“引进国外现代水利科学”。他这样说道:“现代水利科学一开始是外国技术专家引进的,不久,全国就掀起强烈的学习愿望,促进了国内技术人员的成长。在这方面,张謇再一次率先而为,先是建立了第一批培训中国学生的水文测试机构,尔后创立了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成为中国训练有素的水利工程师。”

如果说张謇对中国近代水利高等教育的贡献主要是创立了我国第一所高等水利工程学校的话,另一位对中国水利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的则是近代水利导师李仪祉。他是我国近代水利的先驱者,著名的水利科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现代水利建设的先驱,享有“百世之楷模”、“水利界泰斗”的称誉。1909年他自京师大学堂毕业后,由西潼铁路局派赴德国柏林皇家工程大学土木工程科留学。回国后又于1913年返德国继续求学。1915年毕业回国后,适逢张謇筹建水利专门学校之机,李仪祉参与创办了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并亲自执教。他教授过水工结构、机械、力学、路工、数学、地质、地理、德文等课程,是授课最多的教师。他注重教学质量,不断研究改进教学方法,首创国语讲课,率先编写中文教材讲义,编写了《水工学》、《水力学》、《水工试验》、《潮汐论》、《中国水利史》、《实用微积分》等教科书,联系中国的实际讲授近代水利科学技术,阐述我国古代治河名家的著述及水利建设的经验和成就。他还亲自设计监制了一批水工建筑物、交通建筑物、施工机械等模型,收集了各种建筑材料样品、地质矿物标本等,建立起陈列室,供直观教学之用。他还经常带领学生到国内各大江大河查勘实习,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示范引导。李仪祉在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执教近8年,培养了200多名我国现代水利事业骨干科技专家,为我国近现代水利高等教育事业做了大量拓荒性的工作。此外,李仪祉在陕西筹建陕西水利道路传习所,后改为陕西水利道路工程学校,1924年学校改隶国立西北大学工科,李仪祉兼任西北大学校长,扩充设备,延聘人才,卓有建树。同时他还受聘在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南京第四中山大学担任教授,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水利人才。

在河海水利专门学校的带动下,一些著名大学相继设置专门的水利学科,如1926年清华大学在土木工程系下设水利学科,1933年北洋大学土木系始建水利组,1935年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设水利组,1944年四川大学建立的理工学院土木水利系,1947年山东大学建土建与水利学院等。这些水利学科的设置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近代水利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且为我国水利学的现代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我国近代水利高等教育的特点

(一)西学东渐是近代水利高等教育发轫的外在条件

首先,中国高等教育是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逐渐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并一步步成熟、完备的。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近代水利高等教育也在这股大潮的裹挟下开始发轫并不断发展。其次,在西学东渐的两个阶段,西方近代水利技术都通过不同途径和媒介传入中国,对中国水利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第二阶段,除了西方人给中国引入西方水利科技知识外,留学海外的水利留学生学成归国,他们也带回来西方先进的水利技术和水利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这成为水利高等教育发轫的有利条件。

(二)中国水利建设的需要是近代水利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进入近代以来,中国水利事业全面衰落,江河失修,水利设施和水利观念落后,频繁的洪涝灾害严重影响着国计民生,尤其在黄淮海平原上,由于黄河多次决口改道严重破坏了水系,几乎每年每地都遭受水患。面对这种现状,社会各界治水的呼声日益高涨,一些有识之士如张謇、李仪祉等人大力呼吁、倡导引进西方现代化的水利科学技术,建立水利工程培训机构培养本国的水利专业人才。民国建立后,政府积极回应这些建议,先后设导淮总局、全国水利局等机构负责水利工作,成立水利工程研究所,建立水利测量和工程学校。最终,在此基础上,在多方的努力下,终于有了我国第一所高等水利工程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中国近代水利高等教育由是水到渠成地发展起来了。

(三)留学归国的水利知识分子是近代水利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

在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的教师队伍中,除国文、图画、地理、体操外,均系留学欧美大学工程科毕业者,如第一任校长许肇南先后留学日本、美国,李仪祉曾两次留学德国,茅以升、须恺、汪胡桢、沈百先留学美国,严恺留学荷兰。李仪祉创办的陕西水利专修班教员中,除李仪祉外,有教授7名,都是毕业于国内名牌大学,并赴德、美、法留学取得学位的学者。国内其他大学水利学科的教师也大抵如是。这些留学归国的水利知识分子不仅把西方先进的水利技术传授给中国学生,而且将西方水利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广泛传播,为我国水利工程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四)学校教育与水利实践相结合是近代水利高等教育的优势所在

河海工程专门学校除课堂教学外,还注重组织学生参观实习,每年各班学生分别由老师带领外出参观工厂、水利工程,进行实地测量实习,或开展调查研究。如1918年夏,李仪祉先生抓住教学间隙,沿运河北上,在山东、河北实地考察了黄河、海河等河流的水利工程情况,写出了图文并茂的考察报告,阐述各种工程的建造方法、功用、材料、利弊。学校还屡次应水利机关和社会的要求,选派教师带领高年级学生支持抗灾抢险的水利工程建设,既锻炼了学生,又受到社会的欢迎。如1917年海河流域大水,北洋政府成立京畿水灾河工善后处,举办春工修复堤坝,向学校求援,本科二年级29人全部参加,被分派在南运河、北运河、大清河等河流参与施工技术与抗洪抢险工作,受到一致好评,师生均被授予二等河工奖章。西北农专水利组为学生准备的课题也与正在进行中的关中水利事业息息相关,譬如,水利组设置了测定渭惠渠水位与面积流速及流量曲线的实验、流速计测流法实验、浮子测流法实验、渭惠渠携沙量分析实验,等等[7]。

伴随着西学东渐大潮而产生的中国近代水利高等教育,不仅培养了大批现代水利专门人才,而且推进了我国水利学科的现代转型,也为新中国水利高等教育和水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严文清.明末“西学东渐”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蒙[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3).

[2]肖朗.从传教士看西方高等教育的导入[J].高等教育研究,2000,(5).

[3]钱存训.近世译书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J].文献,1986,(6).

[4]陆宏生.近代水利高等教育的兴起与早期发展初探[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

[5]刘晓群.河海大学校史(1915-1985年)[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6]沈百先.中华水利史(中册)[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

[7]尹北直.李仪祉与近代中国水利事业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西学东渐水利学校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全国质量奖“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时期政治学学科发展研究刍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演进轨迹与时代特征
“西学东渐”与上海近代体育的嬗变(1843-1949年)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