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的疗效
2013-08-15黄国平
王 丹 文 红 黄国平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近年兴起的一种物理疗法,具有无创、安全等优势。但就其疗效,不同的研究有不同发现。自2011年10月起,某精神卫生中心开始将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应用于抑郁症、睡眠障碍、焦虑症等疾病的治疗。本研究收集某精神卫生中心2011年10月~2012年5月的住院病例,评估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确定样本量 本研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评估研究对象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减分率大于或等于25% 为治疗有效[1]。规定α=0.01,β=0.10,计算得n=49.2。由此确定样本量为50,即研究组、对照组各50例。既往类似研究样本量为30~80例,本研究所定样本量与此相符。
1.2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源于某精神卫生中心心身疾病科2011年10月~2012年5月的住院病人。由3名精神专科医生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 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tenth edition,ICD-10)诊断标准诊断为“抑郁发作”。年龄18~45岁。排除有严重躯体疾病者、不愿参与研究者及接受ECT 治疗者。治疗前,主管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详细介绍超低频经颅磁刺激的治疗原理、特点、治疗流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药物联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组(研究组)与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31.6±2.3)岁;男性24 人,女性26 人。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31.2±1.8)岁;男性23 人,女性27 人。
1.3 方法
1.3.1 研究工具 HAMD 由Hamilton 于1960年编制,是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用得最普遍的量表,分为24项、21项和17项版。本研究使用17项版。
1.3.2 治疗方法
①药物治疗 研究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帕罗西汀(赛乐特)治疗。遵循药物治疗原则,从5mg/d起始,根据病情每3 日加量,至临床症状缓解停止加量,以症状缓解时的剂量维持治疗。两组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仅依据临床症状及副反应的严重程度。
②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 治疗前,两组均完成脑涨落图检查。其后,研究组依据脑涨落图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方案,即针对性增加功能不足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功能。患者每天接受治疗一次,每次30分钟。由于以往研究发现,连续第2~3次刺激以后,脑内递质的功率出现无规律的变化[2]。因此,患者连续治疗5~10次。对照组给予“伪治疗”,即设备正常设置但不接通电源,也连续治疗5~10次。
1.4 疗效评估 治疗前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HAMD 评定。因SSRI 类抗抑郁剂平均起效时间是2~4 周,故治疗4 周再次评定。计算两次量表分差得到减分数。评估由专业评估师完成,评估师不知道研究对象分组情况。
1.5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两组资料均数的t 检验。偏态数据转换为近似正态分布后再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AMD 得分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平均得分(19.15±1.03)分,对照组平均得分为(19.07±1.11)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分别为(8.33±0.76)分和(7.15±0.62)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药物用量及疗效比较
治疗4 周后比较两组药物用量及HAMD 减分数。结果显示,研究组平均药物用量为(31.18 +2.89)mg/d,对照组平均药物用量为(22.14 +2.13)m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量大于对照组;研究组平均减分数为(10.82+0.95)分,对照组平均减分数为(11.92 +0.8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近年来,众多学者研究了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得到的结果不尽一致。有人发现,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高频率刺激左侧DLPFC区或者低频率刺激右侧DLPFC 区[3],均有可能起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Pallanti S 等[4]发现,仅右侧低频经颅磁刺激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Carretero等[5]认为,低频经颅磁刺激不会真正减轻抑郁症状;Schutter 等[6]发现,低频、高频均有利于抑郁症;Kito 等[7]现,低频经颅磁刺激能增加额叶皮质和扣带回的局部血流量,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关于经颅磁刺激对抗抑郁剂的影响,较多研究证明,rTMS 可以加速或增强抗抑郁药物疗效[8]。
本研究结果显示,药物联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疗效差于单纯药物治疗,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缓解抑郁症状无明显益处且增加抗抑郁剂用量。换言之,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无效,而且可能降低抗抑郁剂疗效。此结论与其他研究者的究竟结果有差异,此结果可能与多方面因素有关。本研究所用治疗仪与其他研究者不一样;有的研究者只纳入首发病例进行分析,而本研究没有区分首发患者和复发患者,复发患者更有可能是难治性病例,因而病情可能是研究的混杂因素,影响结果判定;不同患者脑涨落图所提示兴奋性降低和(或)抑制性增强可能在不同脑区,经颅磁刺激治疗应选择特定的区域,但本研究所用治疗仪不能定位,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研究对象所用抗抑郁剂存在差异,不排除药物治疗方案对结果的干扰。
综上,本研究提示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可能不适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但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改良研究方法、控制混杂因素研究以证实此结果的可靠性。
1 王继军,江开达,徐一峰.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和临床应用现状[J].上海精神卫生,2008,20(1):49~52.
2 徐建兰,徐晓雪,蔡青,等.连续多次γ-氨基丁酸和多巴胺特征重复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大鼠脑内神经递质功率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2):127~130.
3 SuT P,Huang C C,Wei I H.Add-on rTMS for medication-resistant depression:a randomized,double-blind,sham-controlled trial in Chinese patients[J].Clin Psychiatry,2005,66:930~937.4 Pallanti S,Bernardi S,Di Rollo A,et al.Unilateral low-frequency versus sequential bilateral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is simpler better for treatment of resistant depression[J].Neuroscience,2010,167(2):323~328.
5 Carretero B,Martín MJ,Juan A,et al.Low-Frequency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Fibromyalgia and Major Depression[J].Pain Med,2009,4(10):748~753.
6 Schutter DJ.Quantitative review of the efficacy of slow-frequency magnetic brain stimulation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Psychol,2010,27:1~7.
7 Kito S,Hasegawa T,Koga Y.Neuroanatomical correlates of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low-frequency right prefrontal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J].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11,65(2):175~182.
8 黄满丽,许毅,胡健波,等.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抗抑郁药对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早期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0(3):286~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