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人才思辨能力的培养

2013-08-15王华珍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应用型思维能力

王华珍

一、思辨能力的内涵

思辨能力源于英文的“critical thinking skills”,其涵义是“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作出有理据的判断”[1]。罗伯特·恩尼斯把思辨能力定义为“对所学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及价值进行的个人判断”,它有助于作出最佳的决定和得出最佳的结论。然而我国很多学者把它译成“批判思维能力”,文秋芳把它译为“高层次思维能力”[2]。新的译法容易产生比较宽泛的理解,故一些学者又将其译为“思辨能力”,以便能更明确地表达这一概念中所包含的分析、评价、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思辨能力缺席的原因探析

国内英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症”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3]。当今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也不例外,思辨能力缺失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归为三点:一是长期以来对英语语言学习的认识误区,重语言形式轻文章内容,认为能够进行口语交流和书写就算达到目的。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倾向于对语言学习的模仿和操练,机械性记忆和被动吸收往往多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少注重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二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不科学的课程设置、学生被动吸收式学习方法,以及课程测试与教师评价体系等不够健全,往往造成学生专攻英语,单科独进,热衷于考证书而放弃正规课程学习的极端实用主义,长此形成的语言学习习惯严重阻碍了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三是教育理念与实践转型还未完成,思辨能力的培养还未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目前,中国“对大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未完全起步。”[4]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改革中,学术界多是通过引进或借鉴国外成果来进行,对中国大学生思辨能力现状的认识仍有不足。而针对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成果更是甚微。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英语+商务”、“英语+哲学”等复合型专门人才,既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为一、二年级开设专业基础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为三、四年级开设专业课,提供给学生思辨能力训练的空间,但因课时及表达能力有限,学生专业思想淡薄、人文素质差、阅读量少、思考少、思辨能力差,导致思辨能力培养进入瓶颈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基础较薄弱,加剧了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不协调,这是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的症结所在。具体体现在——阅读量:一本课本现象;系统性:教材知识零碎;知识性:缺少人文底蕴;思辨性:缺乏思考激励;思想性:中西传统缺失。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三、英语实践教学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一)创设有效课堂,开展合作教学,探索课堂魅力,让学生乐于思辨

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的兴趣,开展富有创意性和实效性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鼓励同伴之间互助合作、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活动,其内涵远不止小组活动,而小组活动里包含合作学习。主要是(1)Effective presentations;(2)Effective reading&writing activities;(3)Design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for the EFLclassroom。教师与学生专注课堂,设计活动,提升教学效果。

(二)具体的专业课教学中体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性,让学生敢于思辨

在英美文学教学中一方面注意传授东西方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则强调对作品的分析能力和欣赏能力;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将演讲和辩论引入电影赏析课以提高学生的听说思辨能力;在翻译与写作教学中,应用融合法与过程法来提高学生的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而阅读等以细读和讨论为主,做好预习,课堂积极参与讨论;前后打通,联系比较,发现问题;中西经典融会贯通,比较讨论中西文化的相通相异。特别是学生毕业论文撰写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东、西方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更能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思辨能力。

(三)在专业实用课程学习中强调质性研究,让学生善于思辨

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了一批专业实用课程,如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谈判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的未来就业息息相关。让学生去实训基地实习,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工作中的难题,激发学生积极地思辨,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创新与思辨能力,可以铸就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未来职场的灵活应变能力。教师作为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和提高的保证,本身也是一位思辨者,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优化知识内涵,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陶冶。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课堂之外的交流平台和渠道。在教学探索中,注重知识与能力并举,思辨与情感并重,旨在提高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人才的思辨能力。而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该方法提倡教师对研究情境的参与,直面实事,能够对事物的复杂性和过程性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考察。因而,质性方法尤其适合教师深入教育内部进行探究。

(四)在毕业论文环节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毕业论文是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业务能力的具体表现。很多学生的论文选题不规范、论述无序、内容肤浅,有的甚至只是随想、心得体会,这些都是思辨能力缺失造成的后果。因此,学生要完善知识结构,拓展视野,积累素材;教师更要积极引导,巧妙设题,激发学生写好毕业论文的信心和能力。

四、结语

改变英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的现状,丞需进行教学改革,突出思辨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必须改变观念,形成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及质量保障、评估机制;同时需要围绕认知能力开发,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及思辨能力,提升人才素质。

[1]Paul.R&Elder.L.Critical Thinking:Learn the Toolsthe Best Thinkers Use[M].New Jersey:Prentice Hall,2005:20.

[2]文秋芳.论述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0):29-34.

[3]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8-19.

[4]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3).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应用型思维能力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培养思维能力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培养思维能力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