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框架的文化翻译

2013-08-15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翻译者译者重构

杨 萍

(闽南师范大学,福建 漳州 363000)

一、基本定义

(一)文化翻译

在我国当代社会,王佐良先生较早地认识到了文化与翻译直接的相互影响,开创了我国当代翻译与文化之间研究的先河,并且提出了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并对二者进行了研究,在1984年由他所撰写的《翻译中的文化比较》中谈到“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

人们对于文化翻译的大致理解为:指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翻译;是一种把该种语言文化转换成为另外的一种语言文化的翻译方法;是关于文化内容的翻译;是从文化的角度对翻译进行的一种更加深入的研究。在我国,大多数文献中“文化翻译”一词所指含义一般为:特有的文化内容或者因素的翻译。因此,我们试图将文化翻译定义为:对文中特有的文化或者因素的翻译。

文化翻译者有两种身份,即传统身份和文化协调者的身份。传统身份,即译者传统身份,包括译者的地位、素养和角色。西方国家注重翻译者的行为作用,即阶级象征。后来被认为是模仿者、传声筒,即从翻译者所起作用的角度来定义。而中国更在乎的是译者所起作用。文化的协调者主要协调因具有不同语言或者不同背景的个体或者说群体之间的沟通障碍。这就要求译者能掌握好源文化以及目的文化之间的文化特征、文化信息,要对不同文化背景给与协调。

(二)文化框架

文化框架是指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是翻译者观察世界的一种图示。比如说“I hate you”从字面意义是“我恨你”,但在特殊语境下,比如说打情骂俏的时候,又可以被译为“我喜欢你”。这就是所谓的文化框架,它反映了翻译有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之间的差异。

再者,文化框架还包括了人们反映自己心理预期的典型范例或者说是原型,是抽象的具体化。不同的文化针对同一文化或者事物会有不同原型。比如说,当提到“鸟”,美国人第一联想到“robin”即知更鸟,而中国人大多会想到“sparrow”即麻雀[1]。

因此,所谓的“文化框架”实际上是由文化背景所决定的。人们会在框架之内对外界的事物有所阐释,这个“文化框架”对文化的解释是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的。

二、文化翻译所尊重的原则

(一)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每一种文化都是经过长期的环境适应所积累起来的历史经验,每种文化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环境要求下,不同文化都可能在不同的时期或者不同的方面发挥出各自不同的优势。因此,文化多样性作为人类文化存在的基本形式,是人类交流的核心以及创造的源泉。维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有助于世界和平稳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在文化翻译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维护文化多样性原则。

(二)重视文化涵义原则

人类的文化内容千差万别,而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一个产物,这也决定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人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要注意语言中所蕴含的的文化内涵。每一种不同的语言以及文化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势以及特色,但是也被各自有限的视野范围局限着,因此翻译者在翻译中要努力突破源语言单一的视野及其局限性,将各种文化的涵义整合到某一语言当中,真正构建出多元文化直接交流沟通的桥梁。

(三)培养交际素养原则

在文化多样性条件下,除了要尊重源文化与目的文化,还要深入地了解双方语言所表达的涵义,在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寻找到过渡点,突破自身文化的界限,培养自身的交际素养,真正实现文化之间的交流。

三、基于文化框架进行文化翻译的步骤

(一)解析源文化框架

解构源文化的文化框架,这其中存在着中西方的差异。对于西方而言,文本仅仅局限在被解读成单一地为作者传达一个明显的讯息;而对于中方而言,这不仅仅是单一的讯息,当文本被解读时,它往往会存在冲突。如果仔细解构阅读文本就会发现,相对于传统阅读比较,文本中存在很多被忽视的想法及观点。

(二)重构源文化框架

对源文化框架进行解构之后,还需要译者进行重构框架。传统的语言上的解码文本不能满足翻译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也不能满足读者所期待的水平,因此还要对文化进行重构。

重构源文化是指在不改变原文本外部代码的前提下,改变内部结构,即在源文化的背景下进行重构。[2]这就需要译者在了解源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对目的文化背景有彻底的了解。

(三)做好源文化和目的文化之间的转化

文化框架之间的转换主要表现在语际的转化。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外一种语言,就是所谓的翻译活动。这要求译者熟知两种文化的本质特征,将这种能力视为成败的关键。

转换文化框架的策略包括:归纳、删减以及曲解[3]。归纳:译者用已有的文化意识来引导读者对未知事物的看法。当在目的文化之中找不到与源文化想要表达的意思相对等的词汇时,归纳就起了很大的作用。删减:译者要懂得在文化框架的内部,把大众普遍知道的累赘文化信息省去。译者凭借自己的素养,敏感地感知隐含的信息。曲解:译者把目标读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导向说话人,通过这种策略,目标读者就能忽视其他的背景,聚焦到所希望的词汇上。

(四)重新构架目的文化的框架

鉴于文化之间的差异,译者必须要参照目的文化的心理图示,顺应目的文化的思维方式,要以目的读者最能够接受和熟悉的方式,再现出源语言文化所期待的文化功能[4]。

四、结语

译者要从促进人类语言文化传播的角度,担当起责任和义务,将源文化想要表达的意义以最理想的方式传递到目的文化当中。在翻译过程之中,要深刻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只有不断关注不同文化的变化以及不同文化的框架,才能真正体现翻译者传递文化的价值。

[1]宋昊阳.翻译与文化理解[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6(6):132-133.

[2]孔梓.多元文化框架下的跨文化翻译原则[J].大众商务,2009(106):202-203.

[3]张钧伟.根植于文化框架的文化翻译[J].宜春学院学报,2013(2):109-114.

[4]陈 伟.社会文化框架视角下的翻译等值[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12):98-102.

猜你喜欢

翻译者译者重构
诠释学翻译理论研究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长城叙事的重构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论翻译者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翻译家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翻译者学术经历与翻译质量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