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对行政单位列支人员经费监督的探究

2013-08-15

财政监督 2013年4期
关键词:列支经费支出补贴

●高 洁

按照国家津补贴政策,在2005年全面清理后,在第二步规范尚未实施前,允许按照上报的津补贴标准发放,但资金来源由原渠道解决。部分行政单位采取了直接在事业单位发放人员经费的做法,应引起警惕。

一、行政单位列支津补贴的危害

目前,行政单位举办事业单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事业单位经过中编办批准设立,预决算纳入到主管行政单位的汇总范围。一种是事业单位经地方编办审批设立,经费自收自支,机构财务预决算也不纳入行政单位的汇总范围之中。

第一种情况,汇总的部门预决算报表反映的人员经费支出情况是真实、完整的。但是,行政单位和下属事业单位各自的人员经费支出却存在行政单位虚低,事业单位虚高。造成了以一个单位为主体的财政决算报表的人员经费数据失真的情况。

第二种情况,由于地方事业单位不纳入中央部门预算决算报表的编制范围,从而造成行政单位在事业单位直接列支的人员经费情况脱离了中央财政的监管,直接列支部分的人员经费支出数被人为地隐匿了。

二、原因分析

(一)津补贴改革在进程中,财政保障水平与实际发放水平存在差距

目前,三级预算单位的津补贴改革第二步规范仍在进行中,目前执行的津补贴标准为2005年的清理上报标准。部分预算单位当时发放标准偏高,财政预算保障存在不足,造成资金缺口。如某三级预算单位上报人均津补贴标准13 万元,远远高于规范后的二级预算单位的津补贴标准。如此高的津补贴标准,财政预算不可能给予完全保障。

(二)资金缺口需要下属事业单位收入弥补,但收入上缴办法不明确

还是以某三级预算单位为例,2011年,该单位发放人员津贴及补贴1306.15 万元,预算内人员经费544.21万元,仅占41.66%。按照原渠道来源解决的办法,该行政单位只能用下属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来弥补。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也明确:“非财政补助收入大于支出较多的事业单位,可以实行收入上缴办法。具体办法由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制定。”由于财政部及其主管部门未制定该系统事业单位收入上缴办法。在上缴收入和直接列支都违反规定的情况下,该预算单位变通采取了在下属事业单位直接列支的做法。

三、改进对策

(一)加快津补贴改革,切实保障人员经费

目前,三级及以下单位津补贴改革尚未进入第二步规范,从而造成了同一区域内不同中央预算单位之间、中央预算单位与地方预算单位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津补贴发放标准不统一,个别单位畸高畸低的情况。长此以往,将影响所在地公务员的心态。因此,应加快三级行政单位津补贴改革步伐,对津补贴规范后的预算单位财政全额保障其人员经费,并加大对违反发放津补贴问题的处理力度。

(二)建立配套制度,明确事业单位收入上缴办法

在津补贴改革尚未完成之前,原渠道解决的是津补贴改革的一项过渡性措施。部分行政单位收取下属事业单位收入用于发放津补贴是一项合法的行为。鉴于此,建议在改革未完成之前,财政部和主管部门研究制定事业单位资金上缴行政机关,并将相关收入用于弥补人员经费不足的具体办法,通过明确上缴比例,上缴资金用途、会计核算等办法,确保行政机关人员经费支出信息的真实、准确。■

猜你喜欢

列支经费支出补贴
中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的公平性研究
——基于Gini 系数和Theil 指数的测算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in aortic surgery and disse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论高校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的工具理性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看“存货”科目的运用
规范财政预列支行为提高财政支出真实性
中央“三公”经费5年减35.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