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公消费”能不能负增长?

2013-08-15孙兴全

财政监督 2013年4期
关键词:拍砖零增长公务用车

●孙兴全

新闻综述:

在2013年浙江“两会”上,代省长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今年“三公”及会议等经费零增长,将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在改善民生上。但这一目标,却遭到了省人大代表的“拍砖”,不少代表认为其过于保守:零增长不够,需要负增长,中央要求降低和公开“三公”经费,这是很好的时机,浙江要抓住这个机会,主动响应中央号召,减少公务招待,降低公务用车级别、节省出国考察费用。另有报道称,今年审计署要把各地区各部门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相关要求的情况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将重点检查会议费、招待费、出国费和公车购置费等情况,揭露严重铺张浪费等问题。

评论员观点:

目前,各地“两会”纷纷召开,“三公消费”再成会上焦点。今年浙江“三公”及会议等经费零增长的目标遭到人大代表“拍砖”一事也给各地方各部门提了个醒:原有的公务消费模式在当下的“社会生态”中不顺民心、不合大局、不可持续,政府应当以壮士断腕之魄力摆脱自身在“三公消费”上的被动。

打破原有利益结构的革新总会面临着巨大阻力。“零增长”的诉求和安排反映了习惯势力的强大和原有制度的路径依赖特性。一些人可能认为“三公消费”没有继续“进取”就是一种利益上的退让,甚至是一种“恩德”可以在“两会”上拿得出手。殊不知,目前的公务消费中的铺张浪费、暗藏贪腐、不正当交易等问题,本来就“捞过界”了。舆论口诛笔伐不止,网上天价菜单、超标公车、巧立名目出国玩乐等事件曝光不断,包括人大代表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也在不停地呼吁遏止泛滥成灾的公务消费,这都是民意的绝佳体现。

“零增长”即维持公务消费的现状,这种现状是否合理? 是不是必要的? 公务消费总体来说还是一笔糊涂账,但群众对身边存在的铺张确实有目共睹。地方领导有人抱怨自己成为迎来送往、招待上级的“三陪书记”,一个贫困县的乡镇干部自称一年内在公务招待中喝下了价值20 万元的半吨白酒,某一个县还定下了一般县处级干部是每桌餐饮标准3000 元,厅级干部是5000 元“吃不完也得凑齐”的招待标准。试问,这哪里是“必须办”的公务? 有媒体还对一个乡镇的公务消费作了对比,前几年每天平均公款吃喝一、两桌,花不到千元;可如今平均每天要吃五、六桌宴席花费四、五千元;原来乡上只有一辆破吉普,现在拥有四、五辆中高级越野车;原来领导干部也就是到县城开个会,如今则带着家属、情人天南海北到处跑,美其名曰“学习考察”。公务消费扭曲到这种地步,还有必要持续下去吗?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是严格限制公务消费的,一些发达国家几乎没有一般的公务用车,在北欧诸国,部长级领导连专车都没有,还有的国家根本没有公务招待报销一说。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公务消费有没有必要如此阔气? 别的国家能做到的中国为什么做不到?

巨额“三公消费”主要是供领导和实权人物享用的,开销都是由国家预算或扰民创收的资金,为的多是享受权力带来的“荣耀”,同时通过讨好上级升官发财、“跑部钱进” 营造出虚假政绩,结果必然扰乱财政分配秩序、败坏了政风和社会风气,政府信誉流失。在这样的恶果面前,维持现有的公务消费模式和规模,值得吗? ■

猜你喜欢

拍砖零增长公务用车
No.5 中国提前5年进入人口零增长时代
敢于碰硬 鼓励“拍砖”倡导科研“六不文化”
肥药使用零增长的前世今生
欢迎“拍砖”彰显执政自信
我国提前三年实现化肥零增长
八项规定精神
——公务用车
绿色环保 控肥增效 实现化肥零增长
每周作业已成习惯
政府采购公务用车定点维修存在问题分析及维修费用控制
校园BBS:九岁孩子入作协,该鼓掌还是“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