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在英语违实条件句中的达成机制
2013-08-15曹黎明
曹黎明
(南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否定作为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一直以来都是哲学、逻辑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就语言学研究领域而言,语言中的否定表示对句子意义的部分或全部反驳。了解否定的含义,有利于我们从句法语义的角度来解释否定的语义投射区域。英语违实条件句正是概念化者借助于语言外壳把否定概念投射于命题或命题的部分内容之上进行语义合成的结果。[1]笔者将从否定投射的角度来审视英语违实条件句中否定语义的达成。
一、典型违实条件句中否定的达成机制
典型违实条件句的形式是If p,then q。该构式中命题p通过假设词if被置于非断言范围之内,作为后件q预测推理的条件基础。
(一)典型违实条件句中的否定位置考察
英语违实条件句中,言者可以直接把否定词not投射到谓词位置,对从句中命题的真值进行逆转,这是对整个命题的否定。如:
(1)If Da5id weren’t a hacker,Hiro would despair of his ever having enough brains to do anything.
例(1)中言者直接用否定词not对命题“Da5id是黑客”进行逆转,并以此为背景条件来推断Hiro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当然,该句违实性的达成还必须考虑言者对该命题的认识立场,关于这一点,下文将详述。
(2)What if Napoleon hadn’t abolished decimal time?
例(2)中虽然没有出现典型违实条件句的后件q,但What if结构足以引导听者对其违实假设进行解读。言者直接对命题“拿破仑废除了十进时”进行逆转,并以此为条件进行假设:如果他没有废除十进时的话,结果会怎样?
有时候,言者为了突显命题事件中某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也可以把它置于否定的直接辖域内,从而构成否定的焦点。这类否定中被否定的成分不是谓词,而是命题的其他成分。这时的否定是对句子命题的局部否定,如if not for X 构式:
(3)If not for the courage of the fearless crew,the Minnow would be lost.
言者为了强调船员们的无畏,直接把该要素置于if not for X构式中加以否定,来审视如果不是这样,会出现什么样的可怕后果。
英语中类似的通过局部否定来达成违实性的例子不胜枚举:
(4)But for air and water,no living things could exist on the earth.
(5)Without the distraction of TV,they might sit around after dinner and actually talk to one another.
例(4)中言者对“人类在地球上生存”这个命题的条件“空气和水”进行否定,使其成为否定的焦点,突显了这两者的不可或缺;例(5)是对电视起到的干扰作用进行否定突显,强调正是电视这个外在原因使得人们不能够在饭后进行交流。
(二)典型违实条件句中言者的认识立场
上文我们讨论了直接利用否定词或具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对句子命题进行否定,或否定命题事件的某一成分,即进行局部否定。就动词屈折变化极其丰富的英语而言,违实性的达成还必须借助于时制后移这个虚特征或考虑言者对命题情态的认识立场。
英语中言者对于前件命题的否定多通过动词的屈折变化来达成,其最典型的特征是时制(tense)后移(backshift)。要求前件分句的时间向实际所指的后移一级,如,指现在则用一般过去时,指过去则用过去完成时;而后件所用的将来时也作相应的后移,如,用过去将来时与前件的一般过去时匹配。
时制后移的作用在于构建一个能提供背景知识的心理空间,主句的推断结论就是建立在这种背景知识条件之上的。也就是说,从句描述的事件不是以推断结论形式出现的,它只描述某一事件或事态,从而构成供主句进行推断的背景知识。
时制后移和认识立场又有一些重合交叉之处。认识立场(epistemic stance)是分析任何条件句形式和意义的一个主要的参数(central parameter)。在条件句中,认识立场指的是言者与前件p所描述的世界的心理联系。从这个角度来说,否定认识立场表明了言者对于辖域内命题的心理分离程度,违实性的达成还不是自足的,必须借助于语境和人们的百科知识进行解读。但是英语中存在一些无需语境参数就具有违实解的构式,比如,Fillmore提及美国英语中有一类只限于违实解的构式:
(6)If I’da/I’d’ve/I’d of known you were coming,I’da/I’d’ve/I’d of stayed home.
从认识立场的角度来看,这些“-a”形式表明言者对命题的否定认识立场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也就是说,这些形式足以表明言者对命题事件的心理分离程度,即使没有语境,人们也只能把命题事件看作具有违实解。
有时言者利用前件主语—动词倒装来标记自己对命题事件的否定认识立场。Dancygier观察到这种条件句出现在前件中主要有三种类型:表示强烈假设的句子,前件中使用情态动词should或were to的句子。例如:
(7)Should you change your mind,let us know.
(8)Had the children been with us,they wouldn’t have slept a wink.
倒装所起的作用和if类似,即表明言者对其辖域内命题的非断言性。例(8)具有非常显著的违实解读,因为其主句中有违实标记形式would have V-en。把单词或短语前置的目的是引起听者对该释解的某方面的注意。Should条件句以倒装的形式出现在前件中,而不使用假设词if。正如Dancygier所指出的,把should前置也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这也许是这类倒装的目的之一。
二、修辞条件句中否定的达成机制
典型违实条件句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前件是作为后件推论的背景条件出现的,前后件之间被言者赋予了一定的逻辑条件关系,并且是通过动词的虚特征来达成的。但是英语中还有一些违实命题是用事实条件句来表达的,既不采用虚拟态,又不使用虚特征,这类违实条件句叫做直陈违实句或修辞条件句[2](P113~114)。例如:
(9)If you’re the Pope,I’m the empress of China.
通过提供一个显而易见是虚假的且不相干的结论来否认命题p为真。从话语交际的角度来看,p在听者看来为真,但在言者看来为假。
这种否定是通过否定条件句中的主句来否定if从句的,其中蕴含说话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因而这种条件句被称为修辞条件句。从逻辑学上讲,修辞条件句表达的否定是用“归谬法”来完成的[3]。这类条件句语义上的显著特点是“肯定其外,否定其中”或“否定其外,肯定其中”[4]。
从认识立场的角度来看,言者把命题p置于if从句辖域的目的,是标记自己对于断言“p为真”的非断言性认识立场,并以此为推论条件来得出主句中“反常”的谬误,强化言者和命题之间的距离效应,从而否认命题p为真。所以,这类条件句中违实性的达成主要是通过主句语义的谬误,来达到言者对if从句命题事件的否定,这是修辞条件句中否定的主要体现。
三、结语
英语典型违实条件句中直接对命题进行逆转的情形比较复杂,既可以使用否定词not直接对命题进行逆转,又可以通过一些含蓄的否定词对命题加以否定,还可以通过否定认识立场对命题进行否定。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一直伴随有时制后移这个虚特征。有时候言者为了强调命题的某一要素,而直接把该要素置于否定辖域之内,并通过句法上的倒装来达到强调的目的。修辞条件句主要是从前后件之间的语义否定出发,通过主句语义的谬误来否定前件。从否定的角度对违实条件句进行梳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违实条件句的生成机制,并拓宽我们对于否定概念的研究。
[1]梁晓波.否定的认知分析[J].外语研究,2004(5).
[2]石毓智.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3]余澄清.英语修辞条件句表否定的逻辑分析[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4]徐李洁.英语修辞条件句:反常与反证[J].外国语言文学,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