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律平、胺腆酮、三磷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0例疗效分析

2013-08-15李晓娟

当代医学 2013年33期
关键词:室上性心律阵发性

李晓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为临床常见的折返运动引起的快速型心律失常[1],以阵发性突然发作及突然停止为特点,发作时心率160~220次/min,发作持续时间不足1s或持续数秒、数分,甚至数天不等[2]。临床症状轻重取决于发作时心室率快速的程度、持续时间及原发病严重程度。长时间的心动过速易使患者发生酸中毒,影响机体的内环境稳定。本研究对6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采用心律平、胺腆酮、三磷腺苷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均经心电图确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心慌、胸闷、心悸、气短等临床症状中的一种或多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20例。A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8~85岁,平均年龄(60.5±5.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5±0.3)h;原发病:冠心病2例,高血压病5例,肺心病3例,先心病1例,心肌炎2例,风心病1例。B组男13例,女7例;年龄40~86岁,平均年龄(60.8±5.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4±0.4)h;原发病:冠心病1例,高血压病6例,肺心病4例,先心病1例,心肌炎2例,风心病例2。C组男11例,女9例;年龄37~84岁,平均年龄(60.1±5.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6±0.2)h;原发病:冠心病2例,高血压病5例,肺心病3例,先心病2例,心肌炎2例,风心病1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采用三磷腺苷治疗。给予三磷腺苷20mg肌注,每日3次。B组采用心律平治疗。给予心律平70mg溶于5%的葡萄糖溶液20mL中,静脉注射。治疗1h后无效者重复使用心律平治疗一次。C组采用胺碘酮治疗,给予150mg胺碘酮溶于5%的葡萄糖溶液20mL中,静脉注射。注射完后给予胺碘酮250mg溶于5%的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滴速为每分钟1mg。3组治疗后均行心电监测5h。

1.3 疗效标准 给药过程中或给药治疗15~30min内临床症状显著缓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变为窦性心律为有效;给药30min内临床症状未见改善,未见心室率改变或有新心功能衰竭或心搏骤停等并发症发生为无效[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效果比较 A组有效17例,无效3例,有效率85%。B组有效18例,无效2例,有效率90%。C组有效16例,无效4例,有效率80%。三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3组治疗复律时间比较 A组复律时间(35.4±12.9)s,B组复律时间(162.8±60.5)s,C组复律时间(180.4±65.7)s。A组复律时间显著快于B组、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C组复律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 三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A组治疗过程中发生胸闷2例、心悸1例。B组、C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心律平为Ⅰc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可直接作用于心肌,延长心肌有效不应期及功能不应期,减慢旁路传导,抑制窦房结、房室结及浦肯食纤维传导,抑制心肌的自发兴奋性。静脉给药起效快,疗效好,为治疗PSVT的常用药之一[5]。

胺碘酮为Ⅲ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可减慢传导,消除折返激动,抑制窦房结及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从而降低心率。在转复心律的同时,可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及外周阻力血管,降低心肌氧耗,避免心肌缺血程度加重及范围扩大。目前为临床公认的有效、不良反应少的一线抗快速心律失常药[6]。

三磷腺苷进入人体后可迅速经酶解反应生成腺苷,与腺苷A受体结合后,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产生负性传导、负性变时、负性肌力作用。半衰期短,可于短时间内重复用药而在临床广泛使用[7]。

本研究比较3种药物在PSVT治疗中的效果,结果显示,3种药物治疗PSVT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三磷腺苷的复律时间显著短于其他两种药物,三磷腺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种药物。因此,对于PSVT治疗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病史、职业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在严格掌握好适应证及禁忌证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药物复律成功率高的药物[8]。

[1]张维军,冯继兵,肖红宇.胺碘酮、心律平、异搏定、ATP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比较[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4,5(10):80-82.

[2]刘尚,陈汉华,蔡传英,等.三磷腺苷、心律平、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2,34(8):1052-1054.

[3]吴郁珍,俞祥玫,李诸安.心律平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院,2010,5(3):188-189.

[4]丁淑婧,张建华.胺碘酮与心律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10):1217-1219.

[5]宋晓健.2种非药物转复方法在阵法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2012,3(4):389-390.

[6]李宁,仙新平,成刚.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9):67-68.

[7]董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0例治疗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8):1048.

[8]符桂浓.不同药物治疗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5):81-82.

猜你喜欢

室上性心律阵发性
房性自主心律连续夺获窦性心律的散点图特征分析
心电散点图技术在诊断室性并行心律中的应用价值
冷冻球囊与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比较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临床路径变异因素的临床分析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普罗帕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
稳心复脉汤联合心律平治疗房性心律失常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