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2013-09-21吴俏桐苏琼芳曾淑红
吴俏桐 苏琼芳 曾淑红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含不稳定心绞痛、劳力性心绞痛以及自发性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病症发生状态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此病症发生可以发生在两者之间任何一个。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的原因很多,其临床症状表现为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症状不严重患者则感觉胸前闷压有烧灼感等。此病发病急速且变化快,患者若不有效及时治疗将会造成患者的身体伤害严重者危及生命。在我国临床治疗中常运用阿司匹林进行常规治疗,但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良好的效果[1]。本研究为了进一步研究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症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4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3月收治的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48±6.2)岁;劳力性心绞痛患者30例,静息心绞痛患者4例,梗死型心绞痛6例,变异型心绞痛5例。治疗组45例患者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49±6.2)岁;劳力性心绞痛患者32例,静息心绞痛患者3例,梗死型心绞痛4例,变异型心绞痛6例。两组患者均符合疾病纳入标准,各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辛伐他汀、硝酸酯类、倍他乐克、降糖、钙离子拮抗剂等常规基础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再口服使用阿司匹林300mg,1次/d,连续使用3d后改使用口服阿司匹林100mg,1次/d。观察组4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每天给予患者口服氯吡格雷75mg,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0d[2]。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消失或者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明显减少且达到80%以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达到80%以上。(2)有效: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或者心绞痛发作的次数较少且达到50%~80%,硝酸甘油用量减少达到50%~80%。(3)无效: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不到50%,硝酸甘油用量减少不到50%[3]。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治疗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患者30例,显效率66.7%,有效患者11例,有效率24,4%,无效患者4例,无效率为8.9%,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中显著有效患者23例,显效率为51.1%,有效患者14例,有效率31.1%,无效患者8例,无效率17.8%,总有效率为8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n(%)]
2.2 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皮肤瘀点患者2例,胃肠道反应患者2例;治疗组出现皮肤瘀点患者1例,胃肠道反应患者2例,WBC轻度下降患者1例。两组患者未出现严重出血、皮疹、药物过敏的现状,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分析(例)
3 讨论
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都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急性冠脉综合症(ACS)。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症状: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梗死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发生不稳定心绞痛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纤维帽破裂、血小板聚集以及黏附引起血栓导致冠脉闭塞。不稳定心绞痛具有发病迅速、病情严重以及病症变化快等特点,发病时疼痛感相较于稳定性心绞痛更加强烈且持续时间更长,如果患者发生不稳定心绞痛在3个月内没有积极治疗很有可能发生心肌梗塞[4]。
我国临床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常规治疗方法会应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它又称乙酰水杨酸,是一种专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经临床研究证明,阿司匹林可以降低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但由于阿司匹林不能够通过别的途径抑制血小板,所以它的治疗方法仍然需要提高。
氯吡格雷也是一种抑制血小板的药物,它的药性更强能够通过其他途径抑制血小板数量,比如通过阻止二磷酸腺苷与其血小板受体相结合方式。氯吡格雷属于噻吩并吡啶类化合物,据临床研究它具有长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氯吡格雷既能有效抑制血小板的数量也不会影响环氧化酶或花生四烯酸的代谢[5]。氯吡格雷在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时不会发生严重出血、皮疹、药物过敏的不良反应症状。本研究通过对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在常规治疗方法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可以看出,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氯吡格雷能够有效地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且治疗效果稳定,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1]黄静萍.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临床治疗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9):1392-1393.
[2]黄菲.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6):153-154.
[3]熊利平,郭涛.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2,2(6):149-150.
[4]陈茹.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6):33.
[5]顾永林,陈中沛.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心肌梗塞后微循环影响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5):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