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生网络道德现状与成因探析
2013-08-15邵俭福
邵俭福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商务分院,江苏 扬州 225127)
五年制高职是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模式,其特殊性有三:(1)五年一贯,横跨普通高中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阶段,学生在校时间长,年龄跨度大;(2)生源以中考落榜生为主,学生的行为习惯比同龄人差;(3)专业特征不明显,专业技能要求不高,学生学习压力小。鉴于这些特殊性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律,高职院校往往采取一种介于中专和普通高校之间的宽松的管理模式。生活上是中专的管理方式,细致入微,无孔不入;学习上是普通高校的管理方式,放手任之,自由发展[1],学生课后有大量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对大多数高职生来说,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兴趣特长不太现实,所以在互联网上消磨时光便成为他们普遍的选择。据不完全统计,五年制高职生个人电脑拥有率超过30%,智能手机拥有率达到85%,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者近65%。互联网上“香花”与“毒草”并存,因而关注学生的网络生活,考查学生的网络道德,对学生上网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1 高职生网络道德现状调查
根据座谈、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五年制高职生的网络行为有如下特征。
1.1 上网动因低俗
高职生上网的原因:(1)消磨时间。没有学习压力,课余有大量时间,但无人给予引导,学生如一只无头苍蝇,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百无聊赖,最能打发时间的莫过于无限精彩的网络。(2)寻求刺激。现实生活波澜不惊,甚至索然无味,但在虚拟世界里能找到挑战,受到刺激,获得快感。青春期的躁动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惊险的游戏、恐怖的电影、刺激的节目都能满足其心理需要。(3)精神寄托。部分高职生无精神追求,甚至信仰幻灭,还有部分高职生现实中有强烈的挫败感,另有部分学生对异性有一种朦胧的向往,但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如愿,而在网络世界中他们可以找到精神寄托和情感抚慰。
1.2 网前表现忘乎所以
高职生上网的地点一般有3类:宿舍、学校和网吧。他们从激烈的游戏、喜欢的娱乐节目和刺激的电影中找到快感,宣泄不满,恶俗的口头禅随心所欲地蹦出。个人完全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成了无所不能的英雄,或是极乐的精灵,仿佛这个世界只有他一人,毫不顾忌别人的感受。
1.3 网络行为触犯底线
(1)浏览、传播不良信息。不良信息包括色情、暴力和反动信息等。五年制高职生涉世未深,对一切充满好奇,容易被这些不良信息污染。色情影片可以满足他们对性知识的渴求,暴力镜头迎合了他们发泄和统治他人的心理,正面意识的系统教育软弱无力,反动腐朽的思想观念以新鲜的样式出现,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方式,任何人都可将自己掌握的信息,通过电脑终端轻易地传播出去,瞬间互联网另一端的无数个体都可以接收到这个信息。发布信息者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而发布不良信息却几乎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2)侵犯他人隐私。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便捷也意味着信息泄露的风险增大。五年制高职生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不比同龄人差,但他们却很少利用网络获取对学习有价值的信息,反而对探取他人的秘密较感兴趣。人天生有猎奇心理,但在现实世界很难得到满足;人都有一种倾诉的冲动,在现实世界很难一吐为快。网络的出现为这一切提供了便利,倾诉者可以畅快地表达,窥私者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盗取他人的账号和密码,进入他人的私域获得秘密,满足自己的窥私癖。
(3)泄愤攻击他人。高职生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与他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摩擦,部分高职生不明白这是极其正常的,是可以通过合理途径解决的。泄愤辱骂主要表现在与教师或学校其他管理者发生冲突时,鉴于自己的学生身份,不便当场激烈反击,于是怀恨在心,千方百计寻找报复和泄愤的途径。网络自然是最合适的泄愤场所,不用实名,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传播快,影响大,给对方造成的打击既大又深。
1.4 网络商务缺乏诚信
高职生网络商务活动包括两方面:网络购物和网络营销。网络购物是互联网时代时髦的商务活动,高职生多较热衷,但他们对商品的质量和店主的服务往往缺乏客观的评价,求全责备、吹毛求疵,甚至专门给“差评”,甘当专业“碰瓷”者,进行商业讹诈。部分学生开设了淘宝网店,偶尔也能成交,但因为抱着“玩票”的心理,以次充好,片面求取利润的现象普遍存在。
2 高职生网络道德失范原因探析
2.1 青春期心理彷徨
心理彷徨是处于青春期人群的共性,五年制高职生更为明显,上高职学校的挫败感以及高职学校的管理方式,对高职生的心理彷徨起到了很大的催化作用。因为现实中被人贬低感觉羞耻,选择逃避,但仍有一种倾诉和证明自己的冲动,因此,网络成为他们最佳的选择。生活中不愿与人交流,网上可以隐匿身份与陌生人深层交流;在激烈的游戏中,成长为一个无所不能的“杀手”和“英雄”;在网聊和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心理满足。
2.2 个人主义泛滥
高职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是家庭的中心,在他们眼里别人只是作为附属而存在;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父母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成绩,忽视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因为生活奔波,教育培养孩子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明显不足;社会急剧转型,职校环境普遍不佳,不良信息铺天盖地,学生耳濡目染。这些因素造成高职生个人主义思想泛滥,产生唯我独尊心理,在面对网络的巨大诱惑时,得意忘形,极易沉迷。
2.3 法制意识淡薄
人在现实世界中,由于严苛的法律制约和强大的社会舆论导向,行为规范而合理;一旦进入虚拟世界,监管缺失,长期受压制的人性之恶则会极端膨胀起来[2]。高职学校以法治为核心的思想政治课苍白无力,学生的法制意识、纪律观念比较淡薄。据调查,高职生普遍认为,人在网络世界里是近乎纯粹自由的,法律道德的约束几乎为零,侵犯别人隐私,传播不良信息,因为是匿名或以虚假身份出现,法律难以追究,对道德谴责原本就不太在乎,造成的打击更是微乎其微。这种观念,促使他们不同程度地褪掉现实中的人格面具,尽情地表达内心欲望与自然冲动。
2.4 诚信精神缺失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传统的“义理”价值体系正逐渐削弱,基于法律基础上的“契约”观念远未形成[3]。在网络商务虚拟的形态下,买卖双方难以直观地建立信用,结果出现商务交往诚信缺失。调查显示,高职生普遍不认可现实世界的商业伦理精神——诚信,同样在电子商务里也不认可,他们感觉电子商务的世界就是发横财,讨便宜,是一本万利的场所,能多赚就多赚,能少付出就少付出,骗一个是一个,捞一笔是一笔,出了问题就溜之大吉。
3 提升高职生网络道德的深层思考
3.1 严格管理,提升品性
高职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诸多原因可以归结为一点:以文化品性为核心的个人修养差,达不到学校、社会的基本要求。高职学校必须转变只重视学生技能训练的短视心理,关注学生的文化品性、个人修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切实提高公共课教师的地位,开足开好文化课、德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等,认真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辅导等,引导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上网品性。在不侵犯学生自由和违反高校人才培养规律的前提下,高职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设计合理有效的“抓手”,对学生进行定期的量化考核,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压力的存在。指定专门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研究、人文阅读、体育锻炼,在有意义的研究、阅读、锻炼中塑造自己,寻求乐趣。
3.2 走进社会,积极实践
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面向实践的教育,参与社会实践是高职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教学大纲也安排了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学校从成本和安全的角度考虑,开足开好社会实践课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效果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出了安全事故会影响学校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实践课能不开就不开,能少开就少开。但社会这本大书无限精彩,有无数尚未被认识的领域有待去探索,学校只有开足社会实践课,学生才能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找到价值和意义,才有可能摆脱网络控制。
3.3 提高门槛,注重质量
要彻底解决五年制高职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须从源头抓起。问题的源头是高职学校生源质量急剧下降,为了求生存不断降低入学门槛,一再降低人才培养要求。因此,急需提高入学门槛,转变办学思路,走小而精的道路,关注每一名学生成才。只要保证了生源质量,坚定了培养目标,加大了监管力度,明确了努力方向,即使网络的吸引力再大,也无法让“有志者”沉迷其中。
[1]葛乃庆.论五年制高职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39-40.
[2]李琪,胡冰融.中美电子商务比较研究——文化差异的比较分析[J].电子商务,2003,4(6):74-79.
[3]杜文宏.我国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道德伦理问题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2007(2Z):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