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临床实践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医学检验专业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几点体会

2013-08-15李林杰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技师双师医学

李林杰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贵州 贵阳 550081)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曾被命名为“化验室”的小科室如今已不断发展和延伸为多个分支,如医院及疾控中心的检验科、临检中心和各级血站等;检验项目和方法也与时俱进,涉及多领域、多方面、多层次,如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等,不断跟进最前沿。在大力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我国特色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当今时期,高职教育对专业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操作技能,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便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1]。因此,医学检验专业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尤为重要。笔者就近年来参与临床实践的经历谈几点体会。

1 进入临床一线,实现角色转变

医学检验专业教师与医学检验技师/医师工作性质不尽相同。医学检验专业教师主要从事教学工作,服务对象是学生,工作重心以授课为主,工作环境相对简单,工作压力和强度相对较小。医学检验技师/医师主要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工作环境较复杂,不仅要做好就诊者的各种标本的检测工作,还要做好生物安全的防护工作,工作繁琐、节奏快、任务重、压力大。因此,教师进入临床一线,必须尽快适应角色转变所带来的各种变化,增强临床工作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较好、较快地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在科室教师的指导下承担一定的工作和学习任务,实现从教师到技师/医师的转变。这也是医学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2 熟悉检验岗位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临床检验科室除必须遵守卫生部下发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外,还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各级各部门的具体岗位职责、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医院检验科都有各自的管理制度,内容包括科室文化、质量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危急值的管理与实施、服务临床意识等。如在质量管理中,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临床技师/医师和患者的根本要求。各实验室在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参加各级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通过各实验室间的对比判断本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并作为实验室工作水平的客观评价标准;在危急值的管理与实施中,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贯彻落实,电话报告制度在准确、及时地为临床技师/医师提供有价值的检验信息方面显得尤为重要[2]。这些具体、实际的岗位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是教师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不常接触到、容易被忽视或不被熟知的内容。教师只有亲临临床一线,其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才会有很大的提升,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3 参与临床实践,完善教学工作

随着医学的发展,在临床一线的检验技师/医师早已摆脱陈旧的工作模式,在临床生物化学、血液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等领域逐步告别了原始的手工时代,各类大型自动分析仪,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尿动力学分析仪、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药敏细菌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骨髓细胞分析仪等的使用,使得检验学科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一些高级别的医院引进了LIS(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建立了检验工作站。检验科基本实现了全软件信息化管理,可顺利发挥从标本申请、数据接收、数据处理、报告审核、报告发布、报告查询,到仪器维护、室内质控等日常功能。这些先进的临床检验模式和高度的智能化,在单纯的学校教学工作中是无法实现与应用的。教师进入临床一线参与专业实践,可以学到新技术、新方法,了解现代医学发展的动态,避免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将实践所得的新知识和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以适应检验医学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可以收集临床上可保留、可用于教学的特殊标本,如骨髓和血液涂片、阴道分泌物涂片等,完善教学工作。

4 与临床带教教师沟通,了解学生实习情况

临床实习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并最终转变为工作能力的重要一步,可为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检验技师/医师打下良好的基础[3]。教师通过与临床带教教师沟通和交流,可以了解到学生真实的实习情况。如是否遵守实习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带教教师的管理;是否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爱岗敬业;是否严格执行实习计划;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考核情况等。根据反馈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德育和教学工作等进行改进,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

5 完善教师临床实践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公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简称《报告》)[4]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取得许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双师型”教师仍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求,多数地方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与职业岗位要求相背离,来自临床一线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引进渠道不畅,“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缺失等。为此,笔者提出以下看法。

5.1 健全制度

教师在合理安排教学工作的情况下,可根据自身情况采用“全脱”、“半脱”或“不脱产”等形式参与临床实践。学院选派教师到临床一线学习技术、顶岗实践、积累经验,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如将临床实践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师职称评聘标准,突出专业技能考核的重要性等。

5.2 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教师激励机制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成长,引导教师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在目标、情感等精神激励的同时,不能忽视物质激励。学院可采取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如在报销进修费用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实践的工作性质,制定相应的课时/工时补偿措施,给予合理的补助和一定的奖励;在职称评聘中,将参与临床实践列为优先条件之一;根据工作实际,计入相应的继续教育学分;持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职业资格)证书、并具有相应的专业实践经历者,给予一定的奖励等。激励和鼓励有能力、有潜力的教师,通过一线岗位锻炼成长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以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

[1]陈春荣.谈医学检验专业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必要性[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7):558.

[2]刘冰,陈宇宁,陈华根.基层医院检验科管理的探讨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6):1905-1906.

[3]李斌,闫伟,张周良,等.临床检验实习生的带教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4):632.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E B/O L].2011-07-31,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12-05-28.■

猜你喜欢

技师双师医学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医学的进步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林秀娟 茶业“双师”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空中杂技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