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危重症护理在“3+2”中高职衔接中的一体化设计和实践

2013-08-15胡爱招李春燕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监护阶段教学内容

胡爱招,李春燕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17)

“3+2”培养模式,即中职读3年、高职读2年的培养模式,它综合了对口升学和初中后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模式的优点,真正实现中、高职教育的全面衔接,在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避免了接轨过程中的损耗和学生在同一学校完成两种层次教育等缺点[1]。浙江省对“3+2”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于1999年进行试点,2000年全省展开,该模式已经被省内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各中职学校也积极参与,把它看做办学实力的具体展现。我校护理专业“3+2”中高职衔接模式培养的第一届学生于2011年5月毕业。急危重症护理作为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中高职衔接较为理想的课程。现将该课程的一体化设计和教学实施总结如下。

1 明确中高职教育的关系,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衔接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阶段和层次。两者的衔接是多方面的,如宏观的学制,微观的课程;有形的教学模式,无形的培养目标等等。中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侧重于培养单纯操作性人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民经济的生产、管理、服务领域培养应用型、管理型和高级技能型的技术人才。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较高层次,培养的人才除了掌握相应的岗位技能外,还必须具备相应学历层次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完成高等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拥有较雄厚的理论基础和较宽的知识面[2]。

急危重症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教学目标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进行合理的统筹设计,减少重复,避免脱节。在中职阶段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急救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使学生能对各种危重症病人进行初步处理和抢救配合,并能正确进行急救护理操作,为今后从事或参与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高职阶段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为能在不同场合对常见危重症病人进行评估、判断,实施急救和监护,熟悉常用抢救监护仪器的使用和监测,有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目标实现了从基本技能到综合技能的递进。

2 召开教学研讨会,实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衔接

我校和合作的中职院校联合举行各种教研活动,实现5年教学计划的系统化设计,具体到一门课程,明确哪些课程内容在中职阶段上更合理,哪些内容在高职阶段上更有效;根据教学条件决定哪些实验在中职阶段进行,哪些实训在高职阶段开展。并且以课程为单位研讨教学计划、规划教材、听课评课、交流心得,通过这些方法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

急危重症护理在中职阶段的教学内容包括有关院外急救、医院急诊科管理和重症监护的基本概念,心脏骤停和心肺脑复苏的基本理论和操作,休克病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理化因素急性损伤的基本理论和一些操作。高职阶段的教学内容在原来中职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以情境和案例为载体进行综合技能培训。教学内容包括院前急救(现场心肺复苏、创伤现场急救、气道梗阻现场急救、常见意外伤害现场急救),院内急诊室的救护(院内进一步的生命支持、各种中毒病人的急救、常见危重症病人的急救),ICU的监护(高级生命支持、常见大手术后病人的监护等),中职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具体的情境和病例中,以复习考核的形式加以巩固,将中职阶段未涉及的抢救监护仪器的使用作为重点。在学生入学后对该课程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中职阶段该课程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高职阶段的教学内容,重要的内容要强化,没学过的内容要详细讲解。高职阶段本课程以项目化的形式开展教学,在院前急救阶段以院前各项急救技术为主,复习现场心肺复苏,重点学习创伤病人的现场急救、气道梗阻病人的现场急救,对院内急诊室的救护以各种医疗仪器的使用为重点,ICU的监护以监护仪器的使用和监测护理为重点,在每节课后让学生写反思日记,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每一个项目教学后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届学生教学计划的调整提供依据。

中、高职阶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不同决定了教学方法的不同。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而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应尽量发挥其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强的优势,采用经验课程教学法。中职阶段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教学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对基本技能采用案例教学、问题讨论等方法。高职阶段由于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学方式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合作伙伴的理念,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监控和评估,强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和案例,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实现学习过程和发现、创新过程的统一,采用多媒体技术、交互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高职阶段本课程实践教学占总教学时数的80%以上,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选择实践项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运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问题引导等教学方法。

3 明确高职介入中职教学的时间和途径,实现教学资源的衔接

在中职学校制订授课计划时,高职教师就提前介入,做好课程内容衔接,与中职教师一起共同研讨教学方法,并通过课程的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中职阶段的教学要考虑到高职阶段的衔接,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本课程是国家精品课程,建有课程网站,网站上有该课程的图片、课件、视频等资源,中职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充分使用这些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衔接得更紧密,也可以参考高职的考核方案,让学生在中职阶段就熟悉考核过程。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站熟悉高职院校的实训条件、教学方法等,对将来高职阶段的学习有一定的了解。

4 改革评价方法,实现教学评价的衔接

中职阶段根据教学内容以纯理论考试、单项技能的操作考核为主,但在高职阶段应以具体的情境和案例分析为主考核学生的综合技能,并紧密衔接行业标准,让学生参与浙江省红十字会的救护员资格考试。在课程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自学能力,我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综合病例的团队考核,不仅考核相关的技能操作,还注重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团队精神。可让每个小组选定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触电、溺水、中暑、毒蛇咬伤、烧伤等)为主题进行PPT制作,一名学生在全班学生面前讲授,其他组员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将急救处理过程展示出来,讲解结束后回答其他组学生和教师的提问,最后根据他们的表现由学生和教师进行打分。

总之,每门课程的中高职衔接都由中高职教师对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进行分析,遵照教育规律和知识的相关性设计教学内容,形成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块,组成一个从中职到高职一体化的专业课程设计。

本课程在中职教育阶段,侧重于对一般原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和了解。在高职教育阶段,更加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技术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重视学生的个性表达。高职教育不仅要强调基础性,更要强调课程内容的整合性、融通性和应用性,注重学生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与做人基础的形成和培养,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1]张英,张志元.农业中高职教育“3+2模式”的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15(3):5-7.

[2]杨国祥,丁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监护阶段教学内容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带养之实能否换来监护之名?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