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化学教育评价体系创新

2013-08-15黄玉蕊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小节考试笔者

黄玉蕊

(福建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3)

目前,中职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承担着为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但是,由于高中与大学近年来纷纷扩大办学规模,就业市场对毕业生学历的要求逐步提高,中职学校在生源质量上受到一定的限制,文化底子薄、学习习惯差是中职生常见的素质缺陷。笔者在化学教学中,深感教好中职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化学是卫生类专业较为重要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我校开设了医用化学基础、无机和分析化学、有机化学3 门课程。受专业限制,女生占我校学生总数的95%以上,绝大多数中职生化学基础很差,未能在中考中达到B级。因此,在教学中完全沿用传统的“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的考核方法,具有以下弊端:一是不利于对学习效果的迅速反馈,教师难以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整;二是一次性考核内容较多,中职生复习难度大,畏惧心理重;三是考试成绩权重单一,无法全面反映中职生学习成果;四是教师难以把握考试深度,不易找到既照顾中职生基础、又检验教学质量的平衡点。所以,笔者通过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并与学校前辈探讨、实践,认为评价体系若要满足生源素质对中职教育提出的要求,需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创新。

1 正视现实,转变思想,削弱大考成绩在评价体系中的指向性作用

中职学校生源素质严重滞后于中职教育和社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一局面难以在短期内得到缓解乃至扭转,成为严峻现实。根据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一篇专题研究报告[1]对2216名初中二年级学生进行随机和跟踪调查显示,就教育分流意向来看,只有22.7%的学生初中后打算上中职,而有70.2%的学生打算上普通高中,还有7.1%的学生表示初中后不再继续上学。原本打算初中毕业后上普通高中的1557名学生中,只有836名(53.7%)如愿以偿地进入高中,而有316名(20.3%)被分流去了中职,还有199名(12.8%)选择复读准备下一年再考高中。意愿和最终结果的差异表明,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上普通高中的梦想被阻止或中断,导致上中职学校成了学生最不情愿、最摇摆不定的选择。

虽然笔者尚未发现东部沿海省份的相关权威调查报告,但就福州市近几年中职学校招生情况来看,除了极少数几所学校外,绝大部分中职学校难以完成招生计划。而且只有极少数学生是怀着明确的职业意向和强烈的学习欲望主动报考中职学校的,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以大考成绩作为检验学生、评价学生的唯一坐标体系,已经给他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痛苦回忆。因此,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对“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流程既熟悉又惧怕。尤其是化学这门在中考中分值低、权重小的科目,更难引起他们的重视。这就要求教师摒弃以大考成绩作为评价中职生唯一标准的观念,要有意识地根据学校、中职生的实际情况,重新建构一套较为细致的、“不唯分数论成败”的评价体系,以鼓励(而非惩罚)作为评价的主要手段,强调化学学科在职业技能形成中的重要基础作用,以及在实践操作技能中的特殊地位,从而逐步将中职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培养其自信心,最终让中职生接触化学、接受化学,了解化学知识对其专业学习的重要性。

2 细化考核内容,优化考试题型,分阶段、多层次地建设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传统理科考试都是以单个章节及其相关的实验作为最小的考试单元,内容涵盖章节中的各个小节和实验里的各个环节、步骤。由于中职生大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使是章节考试对他们来说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以我校《有机化学》第二章“烃”为例,考试的及格率仅为45.0%,而期中考的及格率也只有57.0%。这至少说明3 点:一是教师教学效果没有得到及时反馈,滞后于中职生对学习的要求;二是中职生缺少复习的动力和方法,无法系统地对较多内容进行有效的回顾和梳理;三是考试的难度超出了大部分中职生的能力范围,难以真正考查其学习水平。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尝试采用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2.1 在教学中,将考核细化到单个小节

在单个小节教学完成后,在下一节课用3~5分钟时间以小测验形式对上一小节内容进行一次基本考核,内容着重于知识运用及与下一小节的联系,力求题目少但重点突出。这样学生不仅能兼顾复习与预习,并且大大降低了复习的难度。如笔者在《有机化学》“烯烃和炔烃”小节考核中设计了以下两个题目:

(1)鉴别炔烃和烯烃可用的试剂有哪些?

(2)烯烃和炔烃都可以发生的反应有哪些?

这两个题目的难度虽然都不高,但是需要中职生对小节里的基本知识能灵活运用。在评改过程中,采用当堂讲评、同桌互改的方式,既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从考核结果来看,大部分中职生在这种小考中表现良好。将小考成绩计入平时成绩,也能增加学生对课前测验的重视程度。而这种测验次数多、单次分值小,即使某次考差了也不会让中职生失去信心、放弃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得到最及时的教学反馈,以快速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2 在大考中,细分考试题型,分层考核

教师根据随堂测验和小节考核,在大考前通常能较详细地掌握中职生的学习情况,即了解他们能解答何种深度的考试题目。所以在出考题时,应较好地照顾到各层次中职生,以利于他们了解自身的学习水平。具体来说,笔者主要从3方面细化了考试题型。

一是根据卫生类中职学校化学教育不是以升学为目的的特点,以及大部分中职生基础不牢固的现状,大量设置基础题,约占总题的80%左右。只要中职生对课本知识有所了解,能及时完成平时作业,就能顺利地解答这些试题。

二是照顾那些学有余力且想获得高分的中职生,设置20%左右的提高题。提高题的目的在于考查中职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需要其有一定的变通能力和想象力。还有一部分实验题也在提高难度题的范畴内,以便对中职生平时是否认真做实验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进行一个全面的考查。

三是每份试卷在选择题和运算题之外各设置一道加分题,分值为5~10分,主要针对少数学习能力强、解题水平高的尖子生。加分题需要学生对课堂知识和实验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涉及的公式较多、步骤繁琐、计算量大,既能有效激发这部分学生钻研化学的兴趣,又不会影响大部分学生获得与他们能力相匹配的分数。

在细化考试阶段和优化考试题型后,中职生普遍反映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畏惧心理减弱了,有了更明确的学习、复习目标,也不再为考试成绩而发愁,能较专注地着眼于阶段性目标,逐步掌握需要的化学知识。

3 强化实验训练,加强学科联系,将动手能力作为重要评价要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学科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无论是中学还是中职,都设置了专门的实验。而中职生的特点是学习基础薄弱,合作能力差,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不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中职生对实验不感兴趣,甚至出现一个人做、一堆人看和抄袭实验报告的不良现象。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4 点:一是重课本轻实践的思想作怪,认为实验只是辅助手段,学不学都没关系,只要背下实验结论就可以;二是有些实验理论性太强,中职生不感兴趣,自然也就缺乏积极性;三是化学实验需要精确计算结果,如溶液浓度等,很多中职生基础差难以完成;四是中职生惰性大,看到有人会做就不愿动手。针对这几种情况,笔者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

3.1 强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提高学生思想认识

通常,笔者会将有关实验的章节教学放在实验室进行。目的是向所有学生说明,化学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每一个理论知识都可用相关的实验来验证。在实验中学习、成长是学习化学的捷径,而将实验视为辅助手段,或只背实验报告,是很难在化学学习上收到良好成效的。

3.2 强调化学实验与医学相关学科的紧密联系和培养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无论是护理专业、助产专业、药剂专业,还是农村医学专业,中职生今后的工作或多或少都与化学有联系。无论是配制药品、溶液还是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都少不了化学知识的渗透,其中以实验操作能力为主。笔者通过向中职生展示化学与医学重要的对应关系(如药品说明书中的化学式等),让他们不再轻视化学实验,真正将操作能力作为一项重要能力来培养。

3.3 解放思想,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解放思想,不再死板地选用化学课本提供的实验,而是联系实际,设置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与日常紧密联系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有机化学》“醇”这一节,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制造彩色火焰”,过程如下:

(1)实验用品:喷雾瓶、酒精灯和乙醇。

(2)实验步骤:①将KI 溶于乙醇溶液中,然后装入喷雾瓶中;②点燃酒精灯,将喷雾瓶对着酒精灯火焰进行喷洒;③用其他物质(如食盐、蔗糖等磨成粉)重复上述实验,可看到美丽的彩色火焰。

这个实验并不复杂,但十分贴近日常生活,既激发了中职生操作的兴趣,又让中职生牢牢掌握了相关知识。

3.4 以小组组合、综合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参与实验

3.4.1 根据实验难度、步骤和学生能力分成不同小组 首先,小组配对。不一定要遵循“强—弱”组合的原则,而是灵活配对。既可以“弱弱”也可以“强强”——针对前者可以给予其更多的实验前辅导,增强他们的信心;针对后者可以激发其竞争意识,更好地完成实验。

其次,明确小组分工。可将小组人员分为计算员—配制员—组装员—报告员等角色,各司其职,协作完成任务。如果实验失败,也可以很快找到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再对负责相关环节的学生进行辅导。当然,角色分配不是固定的,要轮流担任,以全面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

3.4.2 建立小组整体评价与组员互评机制 教师根据小组完成实验的情况对小组进行整体评价,整体评价主要由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效果、报告撰写4 部分组成,以较全面地反映中职生操作能力与学习能力。组员互评则是让分工不同的中职生互相评价,了解哪些中职生在哪个环节上表现出色或有所欠缺,督促他们在下一次实验中做得更好。

总之,通过对中职化学教育评价体系的创新,收到了一定成效,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都有一定的提高,凸显了化学学科在医学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宋映泉,罗朴尚,魏建国.农村初中生的分流意向、教育选择及影响因素[EB/OL].http://ciefr.pku.edu.cn/publishsinfo-330.html,2011-05-12.■

猜你喜欢

小节考试笔者
快把我哥带走
德沃夏克
——《幽默曲》赏析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音乐分析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承德清音会16首乐曲段落分析
准备考试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