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推进生命教育的策略与实践

2013-08-15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校本生命家长

石 英

(兰州市城关区教学研究室,甘肃 兰州 730030)

生命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目前,在中、小学系统开展生命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缺少现成的课程资源和实施模式。近年来,我区在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基础上采取区域联动、多元介入、系统开发的策略,在西北师范大学课程专家的指导下,以省级课改重点课题“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为抓手,通过与课程专家、教研员、校长、教师、家长以及体育、卫生、心理健康、环保、司法、气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人士的密切配合,依靠集体的智慧,自主研发了一套跨学科、跨时空、基于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生命生活社会课程资源包,使之成为我区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的课程资源和载体。

生命生活社会校本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依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以生命教育为主旨,围绕“关注生命、认知社会、热爱生活”这一核心理念,选取小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个人健康问题和需要思考、应对的社会健康问题,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使其在活动中体验生命、健康和生活,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认知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具有正确对待生命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掌握保护、呵护生命的技能和有关生命健康的知识,成为具有现代健康意识、公共安全意识,有一定公共安全常识,有自救自护应变技能,具有环保和法律意识,会学习,有良好行为习惯,有健全人格和精神的社会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一些成长过程中需要知道和掌握的生活知识技能,以此促进他们具备健康的生命质量观、良好的心理品质,引领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整体设计和架构上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形成一个螺旋式递进、有内在联系的内容体系。1~6年级均围绕两条主线——健康成长(含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运动与健康、饮食与健康和环境与健康)和快乐成长(含学习中的快乐、兴趣爱好中的快乐、做受欢迎的人和保持快乐的诀窍)呈现内容,弥补了国家课程教材的空白,体现了原创性、统一性、系统性、创新性,具有区域特色。各校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生命生活社会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在校本化和个性化的实施过程中,使之与国家课程相结合,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实际,实现学校培养目标,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为了推进生命教育,我们采取先实验后推广的方式,在全区30 所小学开展实验,主要工作策略如下:

第一,行政推动。一方面,采取自上而下的策略,对课时安排、实验团队的组成、实验教师的配备提出要求;引导学校实现生命生活社会课程资源包的校本化,鼓励学校在实验过程中凸显各校特色和文化。另一方面,将此项工作列为政府重点工作,区委、区政府拨款30 余万元用于实验工作,区领导深入实验学校听课调研实验情况。教育局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参与研讨达50 余节课,组织8次观摩研讨交流活动和阶段性总结,推出102 节课例,边实验边总结,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保证实验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

第二,专业引领。实验工作开始至今,区教研室教研员到实验学校听课150 余节,多次组织观摩交流研讨活动,针对如何创造性使用生命生活社会课程资源包,如何实现校本化生命教育目标,如何组织活动课,以及如何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邀请省、市教研部门和西北师范大学专家深入实验学校听课30 余节,进行了有效的高位引领,确保实验科学合理地开展。

第三,教研促进。全区以实验年级为单位建立实验研究共同体。在30 所实验学校自愿申报实验年级的基础上,依据“大小校搭配”的原则,形成实验年级团队,并任命研究能力强的校长担任实验年级的组长,负责组织交流、协调实验工作。实行教研员年级负责制。为实验年级指定了负责教研员,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指导活动。各校均组成了实验领导小组、研究小组和实施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第四,培训跟进。我们多次组织了实验教师培训活动。首先从生命生活社会课程资源包开发背景、编写理念、板块介绍几方面入手,采用讲座、课例回放、点评引领等方式进行通识培训,其次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主题解读、课堂教学展示等形式进行培训。

第五,广泛交流。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广泛开展交流活动。借助我区教育网络平台和定期刊发的实验简报,及时将实验动态、优秀课例、实验教师随笔、家长感言等资源在网上共享。

整个实验推进过程体现了研究工作和行政工作的有机结合,一线教师、行政人员、教科研人员和高校专家多方结合,使实验推进工作既是行政决策又是科研项目。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根据国家的课程计划,将生命生活社会课程资源包的实施纳入学校课程课时计划,每周0.5 课时,引导学校处理好3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课程与生命生活社会课程资源包的关系。要做到在不削减主干课程和课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资源包提供的资源,结合本校实际,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二是处理好生命生活社会课程实施中集中进行生命教育和在国家课程中或学校其他教育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关系。

三是处理好实施生命生活社会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关系。实施中强化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向学生免费提供生命生活社会课程资源包的文本材料,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

规范的学校课程管理,使学校承担起生命教育的责任,为有效实施生命教育课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3年的实践探索,我区以生命生活社会校本课程为载体推进生命教育,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是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对生命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相应的技能也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内心情感世界不断丰富,珍爱生命的意识和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参加了“乘车和过马路的安全”主题活动后,有95.5%的学生表示通过活动,不但学会了如何过马路、乘车,知道了过马路和乘车要注意的安全事项,而且能够初步应对在上学和放学路上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更懂得了生命的珍贵。又如榆中街小学学生在参加了“生命拒绝噪音”主题活动后,学生说道:“以前,我写作业时,习惯用脚勾板凳,总把它弄出‘吱、吱’的声音,非常刺耳,有时也会用劲把门‘砰’地一下关上,从没想过这有什么不好。学习了这节课后,我深刻地理解了噪音对人体的危害,也改变了自己以前不对的做法。现在上课或下课同学们起立时,板凳发出的声音明显小了。下课后,同学们也不会在教室里吵闹了,说话声音变小了,班里的纪律变得好多了。”显然,通过这样的主题活动,学生的认知和习惯都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

二是在此过程中家长参与了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实施,促进了三位一体教育的有机统一。实验期间,30所学校共3万多位学生家长走进了课堂。许多家长由原来的课堂教学观摩者变为活动的参与者,与孩子分享体验和感悟,共同接受生命教育。课堂上呈现出教师、家长、社会有关人士(地震专家、儿科医生、民警、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共同研究教育,共同关注学生成长问题的新景象。例如,在白道坪小学三年级“身体健康需要营养”主题教育活动中,20 位学生家长走进课堂,接受科学饮食的教育。课后,家长谈道:“以前一直认为让孩子吃饱就行,学了这一课才知道营养需要搭配,合理搭配一日三餐,才能让孩子长得更健康。”这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教育课程对家长的教育意义。家长走进课堂,为亲子交流提供了机会,也为家长自我教育,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搭建了平台。课堂上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学生与家长的互动,家长之间的互动,增进了家庭与学校、教师与家长和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理解。总之,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使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得以实现,使课内外、校内外、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认知教育与行为实践有机统一,将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充分得以体现。

三是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助推了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方式的改变。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发展从以往的行政管理转换为知识管理,改变了以往行政命令的管理方式,积极参与生命教育课程设计、听课、评课活动,并将其作为自己重要的工作内容和形式;教研部门也不再扮演忠实执行者的角色,而是切实发挥引领和学术支持作用,成为生命教育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不可或缺的力量。这项工作一开始是由教育局整体推进,但又不是完全的行政命令,是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很多学生获益的基础上推进的。教育行政部门不仅要管好人、财、物,还要对教育发展的全局有谋划力,除了统管全局、落实方针政策外,还要寻找关键点,实现工作的突破。而推动生命生活社会校本课程体现了“以小搏大”的工作思路,这虽然算不上影响全局的大事,但是抓住这件事就抓住了学生核心素质的问题,其推进方式影响着整体课程教学,形成“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对全区的生命教育课程教学产生新的影响。

我区生命教育课程实施过程,是一个开发与研究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进和提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校得以发展,教师素质得以提高,学生需求得以满足。■

猜你喜欢

校本生命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我心中的好家长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家长请吃药Ⅱ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