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医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研究
2013-08-15居玲英毛良玉
居玲英,黄 玲,毛良玉
(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柳州 545005)
随着医药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知识的更新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高职高专医学生在校学到的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在对医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信息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合格的现代医学人才,是现代医学教育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承担着为基层、农村培养医药卫生行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到基层社区或农村从事医疗保健服务工作,毕业后继续接受医学教育的机会有限。因此,全面培养高职高专医学生的信息素质,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自我获取、自我更新医学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医学研究和临床诊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解高职高专医学生信息素质现状,课题组在深入分析国内外信息素质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专业特点,对我校在校生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发现,高职高专医学生的信息能力普遍不强,对计算机的使用熟练程度不一,缺乏高效获取信息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许多学生不能自觉利用新的信息技术和手段获取信息,信息能力有待提高。
1 数据来源及调查结果分析
1.1 数据来源
课题组采用自编的“高职高专医学生信息素质调查问卷”,对我校医学生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内容涉及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方面。共发放调查问卷1100份,回收问卷1086份,其中有效问卷1072份,有效回收率97.5%。调查样本如下:大专一年级学生782人,占72.9%;大专二年级学生290人,占27.1%。男生150人,占14.0%;女生922人,占86.0%。护理专业365人,占34.0%;检验专业206人,占19.2%;药学专业183人,占17.1%;临床专业162人,占15.1%;卫生监督专业156人,占14.6%。调查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1.2 数据调查结果与分析
信息能力指人们获取、评价、处理、保存、传递和利用信息的能力[1]。信息能力是医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素质的核心[2]。医学生信息能力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加工处理、分析能力,评判利用信息能力,信息传播交流能力等方面[3]。
本次问卷调查在信息能力方面共设计了18个问题,每个问题均有5个不同选项,根据不同选项赋予0~4分的分值,总分值为72分,分别从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识别能力、信息运用能力、信息保存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5个方面进行调查。根据方差统计法,总分值低于43分为信息能力中等偏下水平。统计结果显示,我校医学生的信息能力现状不容乐观,平均分值为34.71分,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分值在43分以下(含43分)者有781人,占72.9%;分值在43分以上者291人,占27.1%。可以看出,我校医学生整体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高,不能自觉利用新的信息技术和手段获取信息,在获取信息上存在一定障碍,缺乏相应的信息检索技能,缺乏对数据库内容以及使用方法的了解。尽管我校医学生具备基本的利用网络知识进行学习和交流的能力,但分析、评价、创新信息的能力比较差,而学校开设的医学文献检索课对绝大部分医学生提高信息检索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帮助。
1.2.1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指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医学领域。调查中,在问及“您会使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吗”,选择“运用自如”的学生不到6.0%,“会基本操作”和“会最简单的操作”的学生占49.0%,“基本不会”和“完全不会”的学生占45.0%;在问及“您会使用工具软件对各种信息(如图片、文字、音像等)进行处理吗”,25.1%的学生选择“熟悉”,41.2%的学生选择“不一定”,33.7%的学生选择了“不熟悉”。由此可见,学生整体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不高,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是少部分人,这可能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缺乏相应的学习环境有关,因为在问及“是否拥有个人电脑时”,有966人选择了“否”,只有106人选择了“是”,即不到10%的学生拥有自己的个人电脑。
1.2.2 信息获取能力 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主要包括了解各种医学信息源,熟悉基本检索方法,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需要解决问题,选取适当检索工具,制定恰当检索策略,构建检索式,检索所需信息[3]。
据调查,学生中“经常”上网查阅资料的只有4.0%,分别有52.0%、16.0%的学生“很少”和“偶尔”上网查阅资料,28.0%的人“从没有”查阅过。说明学生极少从网上获取信息,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还很薄弱。在问及“对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或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资讯)的运用情况”时,能“运用自如”的学生有5.9%,“会基本操作”的有23.0%,“只会最简单的操作”的有26.3%,“基本不会”和“完全不会”的有44.9%。说明有近1/2的学生不会使用这些最常用的数据库,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除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外,仍然是传统的印刷型文献而非新型的电子信息资源。据了解,学校购买的电子资源和一些免费数据库,基本是教师和科研人员在使用,学生极少利用这些资源获取信息,说明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意识淡薄,对本学科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向不关心,信息来源局限于课堂、课本和一些参考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单一,获取信息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在问及“您认为自己获取文献信息的障碍是什么”(多选题)时,32.1%的学生认为是“馆藏文献信息资料不足”,49.4%的学生认为是“不了解图书馆信息资源情况”,41.5%的学生认为是“缺乏文献信息检索知识”。
调查显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而影响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观因素主要是信息意识淡薄,对信息源不够了解,缺乏相应的检索技能,对数据库的使用不太熟悉。客观原因有学习任务繁重,压力大,部分专业对学生没有撰写毕业论文的要求,学生对信息的需求不迫切。另有部分学生认为馆藏资料信息不足也是影响获取信息的原因之一。
1.2.3 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医学生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主要指从自身需求出发,结合专业知识对所获信息进行分析,并能将所获信息纳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结合自己原有知识及对其新的理解,重构新的知识体系,同时有效利用信息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在问及“对使用网络资源(如学科教学网站)进行学习熟悉与否”这一问题时,2.2%的学生回答“非常熟悉”,分别有30.9%、34.6%的学生回答“比较熟悉”和“有些熟悉”,有29.5%和2.8%的学生则“不太熟悉”和“完全不懂”。表明医学生中有1/3 以上的人不太会利用网络资源,信息利用能力较差。
1.2.4 信息交流能力 信息交流能力指利用各种工具和途径,与他人进行协作交流,有效沟通,以达到传递信息,共享资源的目的。在调查学生“能否利用E-mail、BBS、实时聊天工具与他人进行讨论”时,选择“能够”的学生占18.5%,有30.0%的学生选择“不一定”,选择“不能够”的学生则有51.5%。说明学生利用网络交流信息的能力较差。
2 建议
2.1 明确高职高专医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目标
由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明确了对医学本科毕业生信息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一是从不同数据库和数据源中检索、搜集、组织和分析有关卫生和生物医学信息;二是从临床医学数据库中检索特定病人的信息;三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帮助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以及对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监控;四是懂得信息技术的运用及其局限性;五是保存医疗工作记录,以便进行分析和改进;六是懂得根据从不同信息源获得的信息在确定疾病的病因、治疗和预防中进行科学思维的重要性和局限性;七是通过个人判断来分析和评论问题,主动寻求信息而不是等待别人提供信息;八是根据不同来源信息,运用科学思维去识别、阐明和解决病人的问题[4]。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可参照上述要求,明确对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目标。
2.2 多途径培养医学生的信息能力
2.2.1 建立贯穿于医学生学业始终的信息素质培训模式[5]信息素质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医学生进行信息能力的培养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将其贯穿于医学生学业的始终,并应分层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新生入学教育期,主要讲授图书馆利用知识,使学生了解本馆馆藏资源,掌握初级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进而启发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意识。第二阶段为大一下学期,开设文献检索课,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的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检索技能,信息获取、处理、保存、传递和利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第三阶段为大二上学期,在学生已具备基本的信息检索技能的基础上,学科专业教师根据专业课程特点,有计划地融入专业信息能力的培训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能去思考、解决,学生通过检索信息并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利用、加工、组织等,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巩固其所学知识,提高其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
2.2.2 改革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开设医学文献检索课由来已久,在培养学生信息素质方面收到一定实效,但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校,由于学生对这门选修课程不重视,选修的学生人数不够多,很多学生失去了接受信息素质教育的机会。据统计,国外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必修课往往是通过网上自学课程进行的,并配有网上测试,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信息素质课程的学习,学校规定,所有一年级的本科生必须通过网上信息素质课程的学习和测试,才能读二年级[6]。这种信息素质教育方式可以达到很好的普及性,值得借鉴。学校可采取网络教学的形式,辅以教师辅导,让学生修完课业。
信息素质教育应是全方位的教育,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仅仅依靠文献检索课是难以完全承担的,应该与各学科专业的教学紧密结合,将信息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的教学中。从国外的教育实践可知,将信息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课内教育是理想的教育方式,它以图书馆员与学科教师的合作为前提,将信息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整合,使信息素质教育循序渐进地渗透到专业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受到良好的信息素质教育,而较高的信息素质又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6]。
2.2.3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学校开设相关课程,由专业教师授课,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生学会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所需信息,学会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及检索工具,追踪学科发展动态,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运用到学习和实践当中。
2.2.4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为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首先,学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及其现代化设备是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物质基础。对于在校生来说,图书馆和网络是两大主要的信息来源。图书馆应重视信息资源建设,满足学生对各种信息资源的需求。
其次,利用校园网进行读者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在线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图书馆馆藏资源及分布情况,读者服务项目,各种规章制度,检索基础知识,馆藏资源的检索利用,新书推荐介绍,最新图书出版信息,不同学科领域的主要信息源,网上免费资源,各类数据库及电子图书的检索利用,各种专题讲座,自助式文献检索课网络课件等。
再次,举办各种宣传活动,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书评征文,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举办各种学术讲座,让学生掌握新技术、新进展、新动态,了解各领域最新学术进展。
2.2.5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和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研究能力 信息时代的学生不仅要善于获取信息,更要善于利用信息,培养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和课题研究,对信息收集、利用的全过程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可快速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1]谢穗芬,艾雰.对“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指标体系”的评价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4):79.
[2]余恩琳.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05,4(6):370.
[3]余恩琳.医学生信息素质内涵构建研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1):73.
[4]张肇达,周同甫.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刘建国,党亚茹.从统计结果看高等学校的信息素质教育教学——基于高校在校学生信息能力的调查分析报告[J].图书情报知识,2005,107(10):64.
[6]王晓力.国外高校信息素质教育[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1):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