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述《金匮要略》运用附子特点

2013-08-15胡华容湖北省通城县中医院通城437400

江西中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故用证治方中

★ 胡华容(湖北省通城县中医院 通城 437400)

《金匮要略》乃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之经典著作,全书共25篇,除附录3篇以外,在22篇之中所载方剂205首(其中4首仅列方名而无药味),而以附子配伍者23首,其所治病证达200余种,足见《金匮要略》用附子亦不少。笔者就《金匮要略》运用附子的条文(全书共22条)从12个方面试述管见。

1 助阳除邪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篇第23条曰:“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本条论述风湿而见表阳虚。前方治疗表阳虚而风寒湿邪逗留于肌表,故以桂枝附子汤温经助阳,祛风化湿。方中重用桂枝祛风,伍以附子温经助阳。后方所治是在服桂枝附子汤后,风邪已去,而寒湿未尽,故用白术附子汤祛湿温经。白术配附子逐皮间之湿邪,温经复阳。第24条曰:“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本条论风湿两盛,表里之阳俱虚。故以桂枝、白术、附子并用,兼走表里,助阳祛风化湿。

2 温经发汗

《金匮要略·水气病》篇第26条曰:“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本条论水肿病,脉沉小者,与少阴肾有关,是属正水。即使正水如表亦有水气者,也可象治风水那样,使用发汗的方法,以因势利导。但因脉沉细,故应照顾肾阳,方中麻黄伍附子温经发汗,则水气自去。

3 祛寒止痛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第8条曰:“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本条论述风湿历节反复发作的证治。病因风寒湿外袭,渐次化热伤阴,故以桂枝芍药知母汤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方中桂枝,麻黄祛风通阳,附子温经散寒止痛,白术、防风祛风除湿,知母、芍药清热养阴,生姜、甘草和胃调中。《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第7条曰:“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第9条曰:“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此2条均论因寒而致心胸疼痛的证治。前条论寒湿上聚胸膈,使阳气不达,胸痛急剧,故用附子温里祛寒,通阳止痛,苡米除湿宣痹,缓解筋脉拘挛。后条论阴寒痼结,寒气攻冲作痛,故用乌、附、椒、姜一派大辛大热之品,协同配伍,逐寒止痛,并用赤石脂温涩调中,收敛阳气。

4 温阳散结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篇第3条曰:“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本条言肠痈属慢性体虚邪恋,痈脓已成,故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排脓消痈,振奋阳气。方中重用薏苡仁排脓开壅利肠胃,轻用附子振奋阳气,辛热散结,佐以败酱草破瘀排脓。服后可使污脓瘀血俱从大便排出,则肠痈可愈。

5 温阳通便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篇第15条曰:“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本条论述寒实内结,阳气不足,邪实正虚的证治。方中大黄泻下通便,附子、细辛温经散寒,并能止痛。合而用之,共奏温阳通便之功。

6 温阳散饮

《金匮要略·水气病》篇第31条曰:“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本条论述阳虚阴凝,水饮不消,积留于心下,而致痞结而坚,如盘如杯。故用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温阳散寒,通利气机。方中用桂枝去芍药振奋卫阳,麻辛附子汤温发里阳,两者相协,可以通彻表里,使阳气通行,阴凝解散,水饮自消。

7 温脏安蚘

《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篇第7条曰:“蚘厥者,当吐蚘,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蚘上入膈,故烦,须叟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蚘。”第8条曰:“蚘厥者,乌梅丸主之。”以上2条论述蚘厥的证治。蚘厥是因蚘动而腹痛剧烈,以致手足逆冷。由于内脏虚寒,蚘虫上扰胸膈,故出现烦躁吐蚘等寒热错杂的证候。故用乌梅丸寒温并用,安胃杀虫。由于蚘得酸则伏,故以乌梅之酸伏之;蚘得苦则安,故以连、柏之苦安之;蚘因寒而动,故以桂、附、姜、椒温阳驱寒,使脏温蚘安,其厥自止。

8 暖宫安胎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篇第3条曰:“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本条论妊娠腹痛乃由阳虚不能温煦胞宫,阴寒之气内盛所致。故用附子汤温阳散寒,暖宫安胎。本方虽缺,但后世有人主张用《伤寒论》附子汤(炮附子二枚,茯苓,芍药各三两、白术四两、人参二两)。附子有破坚堕胎之弊,仲景用之,是本《内经》“有故无殒”之意,但临床必须用之准确,方能无殒。

9 回阳救逆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第14条曰:“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第45条曰:“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此2条,前者论虚寒呕吐,阴盛格阳;后者论寒厥下利,阴盛格阳。二者虽有呕吐、下利之不同,但阳气欲脱,阴寒内盛之病机一致。故均用附子温阳祛寒邪,回阳以救逆。

10 扶正固脱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篇第9条曰:“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本条论产后中风兼阳虚的证治。病邪在表,故有发热头痛;但面正赤,气喘,则为虚阳上越之象。病因产后正气大虚,风邪乘虚侵袭,以致形成正虚邪实之候。故用竹叶汤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方中竹叶、葛根、桂枝、防风、桔梗解外邪;人参、附子扶正固脱;甘草、生姜调和营卫。

11 温补中阳

11.1 温中止痛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篇第10条曰:“腹中寒气,雷呜彻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本条论述脾胃虚寒,水湿内停的腹满痛证治。故以附子粳米汤散寒降逆,温中止痛。方中附子温中散寒以止痛,半夏化湿降逆以止呕吐,粳米、甘草、大枣扶益脾胃,以缓急迫。

11.2 温里止泻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第36条曰:“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本条论述虚寒下利兼有表邪,但以里气虚寒为急,故先用四逆汤温其里。方中附子、干姜温中散寒,炙甘草益气和中。合而用之,共奏温里散寒止泻之功。

11.3 温脾摄血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篇第15条曰:“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本条言便血,乃由中焦脾气虚寒,统摄无权而血下渗所致。故方中用灶心黄土温中涩肠止血,配以附子、白术温阳健脾以摄血,地黄、阿胶滋阴养血以止血,甘草甘缓以和中,黄苓作为反佐以防温燥动血之弊。合而用之,共奏温脾摄血之效。

12 温补肾阳

12.1 温肾化气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第10条曰:“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括蒌瞿麦丸主之。”本条论肾阳不足,气不化水,水气内停,津不上承而致小便不利、苦渴的下寒上燥证治。方中括蒌、薯蓣生津润燥、以治其渴;瞿麦、茯苓渗泄行水,以利小便;炮附温肾阳以化气,使津液上蒸,水气下行。《妇人杂病》篇第19条曰:“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本条论妇人转胞乃由肾气虚弱,膀胱气化不利所致。故以桂附温阳暖肾,肾阳充则气化行,小便通利,其病自愈。

12.2 温肾化水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第17条曰:“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肾气丸亦主之。”本条论述微饮的证治。饮邪之成,若因下焦阳虚,不能化水,以致水泛心下者,其本在肾。故用桂附温养肾阳,以化其水,则短气之症亦除。

12.3 温肾摄水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第3条曰:“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本条言下消的证治。其消渴证因于肾虚阳气衰微,既不能蒸腾津液以上润,又不能化气以摄水。故用肾气丸补肾温阳。方中桂附配伍意即温补肾中之阳气,以蒸津摄水也。

12.4 温阳补肾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第15条曰:“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本条论述肾阳不足虚劳证治。腰为肾之外府,肾阳虚则腰痛,肾气不足,则膀胱气化不利,故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方中干地黄、山茱萸滋阴补肾益精,淮山、茯苓健脾渗湿,泽泻泄肾水,丹皮清肝胆相大,桂、附补命门真火以暖肾阳。合而用之,共奏温阳补肾之功。使肾气振奋,诸证自愈。

综上可知,附子一物,灵活配伍,奥妙无穷也。足见《金匮要略》一书,诚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矣。

[1]李克光,杨百茀.金匮要略讲义[M].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10.

[2]何任.金匮要略新解[M].第1版.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1982,5.

猜你喜欢

故用证治方中
完形乐园趣多多
“基于心,准于行” 党建与企业发展相融共生
五味子酒助眠
咽干,喝甘桔冰梅饮
高考英语全国卷中邀请信写作导练
《理虚元鉴》劳嗽证治刍议
《伤寒论》暑病证治规律研究
慢性泄泻证治体会
从伤寒六经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临床应用
细辛在经方中的应用规律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