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医院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13-08-15管晓飞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如东226400
管晓飞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 如东 226400)
急诊科是一个医院的窗口,急诊护理工作质量是衡量每所医院整体水平、服务质量、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1]。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人们的健康意识、维权意识不断的提升,对医疗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县级医院承担着上百万人口的保健任务,作者分析了以上形式下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 面临的问题
1.1 缺乏专业的120急救网络和调度人员: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县级120设备落后,急救用品缺乏,无车载对话系统等,联系仍以私人手机为主。救护车上的设备基本由各自医院负责,抢救设备不全,大多数救护车仍是以转运目的为主。县级120一般挂靠在县人民医院,120电话安置在急诊护士站,调度人员为急诊科全体护士,其中包括轮转的年轻护士,未经专业培训、工作经验不足,同时,调度环境吵杂,这就导致了指挥不当、地址、病情询问不清等,耽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1.2 人员构成不合理:近几年病员人数不断上涨,医院不断的增加病区,聘任了大批的年轻护士,导致护士年龄结构年轻化。据有关统计,46岁及以上的护理人员占总数的27.36%,25岁以下占31.84%,而26~45岁只占7.46%[2],导致中坚力量不足,初级职称人员占大多数。急诊医生为初级、中级职称为主,人员不能固定,由于专科性过强,导致急诊危重症抢救流程不熟悉,抢救仪器不能熟练操作。
1.3 工作职责区域多,职责不清:县级医院的急诊科肩负着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救治、观察室这三大块,护士人数有限,一个班次在负责接听120电话的同时还要负责院内抢救室患者的处理,导致患者交接过多,不能做到首诊负责制,尤其是同时多个危重症患者就诊时,护士兼顾不暇,存在安全隐患。
1.4 年轻护士综合能力不强:年轻护士均为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加上工作经验、社会经验相对缺乏,不能掌握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技巧,容易将矛盾升级化。应急处理能力因人而异,不是每个护士都能适应急诊,但是由于医院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不能做到根据个人的工作特长来安排岗位,导致科室培训任务加重、管理人员负担加重。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院外出诊途中穿刺成功率低,院内抢救过程中,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等。
1.5 投诉、纠纷多:急诊护患关系的特点是时间段,要求高,矛盾多[3]。病情较重且急,家属烦躁,没有耐心,加上现在的社会环境、媒体报道等,使得病员及家属就诊初始就没有抱着信任的心态来对待医护人员,出现错误后立即抓着不放,将错误无限放大化。
2 对策
2.1 建立省市县三级网络,培训出专业调度人员:积极配合省市县三级网络的建成,完善联网机制、车载对讲系统等,根据市120急救中心的配置标准,落实救护车上的设备。改革急诊护理人员配置,培训120调度员,设置专用120调度室,改善调度环境。
2.2 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实行区域化层次排班、细化岗位职责、区域组长负责制,规定岗内逐级带教的管理方法[4],依据各人的专业能力和专科护理水平,结合工作年资,合理搭配各班次,尽量缩小各班在技术力量上的悬殊,保证每个班次都有能够处理疑难问题的资深护理人员,避免出现薄弱环节[5]。全科医生送出进修,每个季度主任为轮转到急诊的医生进行专科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急诊核心制度、急诊沟通、病情交代技巧、急诊常见危重症抢救流程、急诊常用抢救仪器的操作等。
2.3 合理安排工作职责:在现有人力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本科室的特性及护理人员的职称进行工作安排,保证抢救力量的同时依据每天的护理工作量进行即时的动态调整。每天安排一名备班护士,24 h随叫随到,准备应急突发事件。
2.4 加强年轻护士综合能力培训:对年轻的护士首先要强化她们的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对待亲人的心态对待每一位患者,主动为患者提供所需的服务。制定专科分层次培训计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培训,1年内、2~5年、5年以上,落实每月具体内容,培训后及时进行理论及实际操作的考核。每天利用科会、下班后5 min时间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以增强法制观念。构思情景模式,角色模拟的形式进行沟通的训练,大家共同发表意见,加以指导、点评。
2.5 正确对待和积极处理纠纷:社会不断在进步,人群的健康意识、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对医院的要求也在逐渐地增多、提高。矛盾、纠纷的发生不要一味地认为患者蛮不讲理,要学会换位思考,从患者或家属的角度出发来考虑他们所遇到的事情。在急诊科发生的纠纷很多情况下并不是护理人员做错了什么,往往是前面的各个环节积累下来的怨气。护理人员遇到该类病员时,把握好语气,控制好情绪先为其解决首要问题,或者他认为重要的问题,待其冷静后,再分析给他听。
3 小结
县级医院急诊工作能力提升,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尤其是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加强急诊急救技术的培训,增强护患沟通能力,可减少纠纷的发生。
[1]席淑华,周 立,王雅芳,等.新时期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55.
[2]沈敏珏,章子琴,蔡红莲.基层医院临床护理人员配置研究[J].科技资讯,2012,9(7):252.
[3]仲剑平主编.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M].第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668.
[4]王玉梅.急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再造[J].吉林医学,2011,32(8):1574.
[5]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