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力资源优化的思路探讨
2013-08-15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淮南232007
兰 影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淮南 232007)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一个极为重要的部门,主要为医院各个临床科室提供无菌器材、无菌敷料以及相关手术治疗物品等,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护理质量以及医院对感染控制的力度等。所谓护理人力资源,指的是护理工作人员所具备各项素质诸如智力、专业观念、技术、健康状况以及学识等的综合表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以及完善,医院竞争状况越来越激烈,医院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其中消毒供应中心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甚至已经成为了衡量医院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人员不但需要有高度责任感、突出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心理素质,还应该具备突出的专业素质。我院从2010年始对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护理人力资源优化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共16名。所有护士均为女性,年龄35~54岁。其中大专学历护士6名,中专学历护士10名。职称是主管护师的有8名,护师8名。
1.2 方法: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近年来存在的问题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中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人力资源的现状并以此为根据指定针对性的优化措施。
1.3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力资源优化方案
1.3.1 培养科室护理骨干:作为科室护理骨干,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还有知识,另外还需要有突出的身体素质和工作热情、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对于自身知识的补充能够做到与时俱进,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渠道不断补充与专业相关的新知识与新理论。在进行培养的时候应该注重其相关理论知识还有技术操作。带领科室护理人员做好日常护理工作,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
1.3.2 加强培训与教育[2]: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科内培训、定期进修、网络学习以及教班学习等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巨具体如下:①让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切实掌握卫生部分布的《关于消毒供应中心六项卫生行业标准》(2009年);②随着消毒供应中心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仪器还有相关消毒技术更新速度会越来越快,需要培训工作人员尽快掌握新型仪器技术的操作规程以及质量控制方法;③接受计算机培训,这是为了让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这种最新型的工具来掌握相关工作信息;④提升工作人员的学历还有能力,通过自习的方式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才不会和消毒供应学科有脱钩的情况出现。
1.3.3 留住人才:当前很多医院在招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时候大部分都要求其学历在大专或者以上,在进入医院之后还需要接受一段时间的规范化培训,通过严格的筛选以及培训之后,工作人员本身专业素质会有极大程度的提高,使得消毒供应中心焕发出强大的活力。还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养,树立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了解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对于医院的重要性,培养其对自身工作的兴趣,这样对人才留住有重要意义。
2 结果
在进行护理人力资源优化之后,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无论是思想还是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工作人员存在明显的危机感,感觉到不努力则会被淘汰,对自己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充满热情与活力。在完成了分内的工作之后还会协助上级进行科室管理[3-4],促进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管理模式的改善,不仅提高了消毒质量,也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3 讨论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1],我国当前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力资源存在有以下不足,人员配置数量不均衡,护理人员在消毒供应中心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大多数护理人员的学历偏低,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护理人员偏少,年龄偏大,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缺乏工作热情等。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因为消毒供应中心并不属于医院的创收科室,因此医院领导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没有进行合理安排。由于医院领导思想会间接影响着工作人员的思想指标,导致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也不重视这份工作,认为自身工作不会对医院有太大的意义,因此没有太高的热情,消极对待;在进行人员调配的时候也是认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并不重要,所以在人员结构上没有深入考虑。
综上所述,而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人力资源优化之后护理工作人员有了更大的工作热情与动力,具有巨大的效益反应。虽然消毒供应中心不是医院的创收科室,但是其工作直接关系到了医院的运转,需要改善优化其护理人力资源,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
[1]王 维,钱蒨健.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10,15(17):133.
[2]张 露,冯海平.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和开发展望[J].护理研究,2006,25(18):105.
[3]邹美华.医院消毒供应室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与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1,17(11):109.
[4]林典惠,林晓珠,黄悦珊,等.消毒供应室合理安排人力落实集中式管理的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2,33(20):4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