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图书馆推介阅读服务体系的若干问题
2013-08-15宁锐
宁 锐
(佳木斯大学 图书馆,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人们是在快节奏的工作之余,为了充实自身的素养透过阅读缓解压力、汲取能量,阅读也可激励读者新的创意与思维,对个人解决问题能产生实质的效益和提升。不同群体的读者的阅读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之一,在后工业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国民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尤为重要。透过阅读,个人可累积与创新知识,提升自身素养,因而有助于综合国力的提升及开发个人智慧潜能。图书馆推介深度且大量的阅读模式,已成为世界潮流的新趋势。
一、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必要性
1.国外推介阅读模式的现状
阅读是各国图书馆界热议的共性话题。欧美等先进发达国家政府投入大量经费与资源,积极推展全民阅读活动。如英国全国阅读年有力推动了英国开展社会阅读的快速发展,美国亦专为阅读活动立法,通过卓越阅读法案。简而言之,上至国家及政府机构,下至民间组织极力推介全民阅读活动,以应对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图书馆联盟国际联合体(ICOLC)、国际文献联合会(FID)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部门,都组织过世界范围内的阅读活动,有力推进了世界性阅读氛围的构建。
美国:1995年陆续提出了多个阅读计划与法案,不断推动以立法的形式,将早期阅读能力培养法律化。1998年国会还通过了《阅读卓越法》。2001年布什总统提出了中小学教育法案,在法案中提出以“经费补助”与“师资培训”的方式来帮助提高学龄前及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俄罗斯:2006年11月,在时任总统普京的支持下,俄罗斯出版与大众传媒署与俄罗斯图书联盟共同制定并发布《国家支持与发展阅读纲要》。英国:自1998年9月起就提出“打造举国皆是读书人”的口号,逐步将读书周、读书月延长为阅读年,政府计划外拨出了数亿英镑的购书经费用于购置图书。2008年是英国政府确定的又一个“阅读年”,他们利用各种现代传媒工具,着重传播阅读信息,推出一系列活动。德国:参与阅读活动共有200多个促进阅读的社团组织,其中成立于1988年的德国促进阅读基金会,推动儿童早期教育工程建设,推出了候诊室图书馆和图书箱,来营造朗读“经历”,培养阅读动力。日本:一直是很注重阅读推广的国家。1997年推出了“学校图书馆法”,规定学校规模只要超过12个班,都必须指派学校图书馆员。2001年年底,“日本儿童阅读推进法”颁布,指定每年4月23日为日本儿童阅读日。国外的阅读氛围和提倡的阅读社会等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的范畴,更是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积极参与,从而形成了国家性的工程。
2.国内推介阅读模式的现状
阅读在中国图书馆界也越来越被关注,虽然在政府层面还没有像国外那样的重视和提供政策保障,社会的参与和认知度也相对有一定的差距。事实上,图书馆自其诞生之日起,就秉承着普及阅读的重任。20世纪80年代,我国图书馆界就开始推出“图书馆宣传活动周”活动;1982年启动了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2000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决定每年12月在全国举办“全民读书月”活动;2004年国家图书馆与中国图书馆学会联合举办了“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中国”活动,并向社会各界发表了“世界读书日”倡议书;2005年中图学会“新年峰会”将“社会阅读”作为会议五个议题之一;2006年中宣部等11个部门联合倡议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并主张将“世界阅读日”和全民阅读活动联合起来进行阅读宣传。2008年10月,中国图书馆学会在其发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中,将“促进全民阅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列为图书馆服务的目标之一。公共图书馆在此走的比较快,高校图书馆一般作为专业图书馆虽然开展了各类阅读活动,但大多不对外开放,拒绝了大量社会读者的介入和参与,因此,收效甚微。
二、图书馆推介阅读工作现状及瓶颈问题
1.对图书馆阅读服务现状的研究与分析
目前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通常对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定期做一些社会调查或采取不同形式的读者问卷,以此进行论证分析、规划调整,进而调整阅读服务手段和新颖的服务模式,使其达到文献资源的优化利用。通过摸底,掌握读者的心理和诉求,寻求共性规律和存在问题,采取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比如在高校图书馆,专业类、计算机、外语类文献的读者相对较大,其次就是集中在喜闻乐见的大文科,后者通常属于阅读范畴,因为这类读物具有趣味性、可读性、娱乐性很强的特点。阅读的本身就具有休闲功能,只是人们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解释而已。
2.阅读工作存在的瓶颈
图书馆因自身对阅读理论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办馆条件没能提供和构建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更没有深度研究阅读行为、阅读对象、阅读群体、阅读模式等,呈现出对阅读关怀不够人性化,导致馆藏纸质文献年阅读量呈下降趋势。虽然人们普遍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热衷于网络阅读或电子阅读,但仍出现阅读力度不够理想或不尽人意的现象。在高校图书馆,随着大量电子文献的入藏,由于很多大学生在阅读方面,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系统性,大都是随意的阅读,缺乏生活的创意性,盲目进入阅读阶段,出现了“浅阅读”趋势。诸多瓶颈问题可能与阅读推广活动政策导向缺乏长期性、整体性,及缺乏新意的管理模式有关。基于人文精神,对阅读关怀,图书馆的确面临一场艰难的挑战。但是现实中仍然有相当多的人无法走进图书馆,这是因为还存在着不少阅读障碍。其实,图书馆确立阅读研究的目标,就是探索如何消除公众的“不读”、“不会读”、“读不会”的阅读障碍,促进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
另外,图书馆因经费短缺、办馆条件、专业人才等问题的约束,导致阅读推广活动中举办频次太低,不能可持续开展,更缺乏阅读推广人才,适应不了社会公众等诸多需求,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读者的积极性,降低了公众对图书馆的认知度。由此可见,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全民阅读活动是一项国家性的系统工程,这一点毋庸置疑,鉴于目前图书馆的宣传力度、专业人员缺乏、资金有限,很难担此重任。为了更好地提高阅读推广的效果,图书馆应借助与社会其他团体合作,共同构建良好地阅读氛围。
三、图书馆推介阅读的途径
图书馆的责任旨在努力促进全民阅读,为读者终身学习提供保障,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促进社会公众的阅读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尊重和满足公民的文化权利是衡量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准。高校图书馆也不应置身度外,逐步对社会开放、享有公益性的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是公民实现文化权利的重要方面。
1.图书馆常见阅读服务的模式
除了常规的借阅服务,图书馆应加大数字资源和电子类文献的建设和服务力度。同时,编辑出版推荐书目、专题性的二次文献等资料,适时地针对特定主题选择特定的读者对象进行阅读指导。结合举办各种形式的导读活动,如读书杯征文、读后感、读书演讲比赛、专题讲座、培训班、新书展览、书评、读者座谈会等形式,配合当前形势及热点,推出一大批相关图书,吸引众多读者共同参与读书活动。高校图书馆应利用校园网络开展阅读指导,推出很多的导航、阅读指南、操作流程、新书通报、特色数据库等举措,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积极开展个性化和特色服务;提供便捷的网上浏览平台,避免读者盲目浏览,节省读者时间,提高了网络资源利用率。
2.构建更大的社会阅读氛围
公民阅读问题已上升到世界性议题,各国政府已纳入到国家性工程,需要国家政策保障,需要政府关怀,需要公民的参与。能否提供更大的社会环境背景下的阅读关怀,是图书馆阅读服务功能中应当重视的问题,需要我们借鉴发达国家开展阅读活动的模式,动员社会力量,由政府机构、出版商和书店、图书馆、协会和民间团体、传媒机构强强联手,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创阅读社会的美好蓝天。使每项阅读活动更能彰显全社会的力量和民族意志,形成一个社会搭台、百姓唱戏的大好局面。
图书馆在推介阅读活动的同时,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应保证自身的基本素质和具备基本条件,树立持之以恒的信念,在制度上确保阅读活动的科学合理性、主题完整性、计划可行性。保障活动善始善终,使读者心情愉悦,流连忘返,有受益匪浅之感,切不得半途而废。二是保证互动的新颖性、可读性、针对性、可操作的活动场景,避免出现尴尬的局面。三是利用干练的、专业的阅读推介人才来组织活动,让其既体现人文理念、人文关怀,又把“不会读”、“读不会”的群体带入到活动中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图书馆应迎合读者的阅读兴趣,营造多元化和人文化的阅读氛围,使阅读指导服务面向社会,肩负起社会公众阅读诉求的重任。
[1]洪文梅.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作用与对策探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7):85-88.
[2]程亚男.图书馆学与阅读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2):1-4.
[3]崔波,岳修志.图书馆加强阅读推广的途径与方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4):37-39.
[4]程亚男.关于阅读推广的几个问题[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9,(4):1-5.
[5]朱伟,李静,郑丽仙.将阅读变成一种生活需要—图书馆和全民阅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11):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