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一新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①

2013-08-15张国忠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隐性新生辅导员

张国忠

(佳木斯大学 物资管理处,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教育阶段是大一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也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最终目标的实现。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一新生的适应能力,消除他们初来乍到的孤独感、自卑感、失落感与失望感,缩短同学们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期,这无论是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进步,还是对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一新生在入学新阶段所呈现出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大一新生大都出生于90年代,被誉为“90后大学生”,这些同学身上普遍具有着90年代青少年的一些共性,他们先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普遍比较优越,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思想比较活跃,敢作敢当,但他们身上也具有着一些需要加强的方面,如耐挫能力弱,个性比较强,不善于团结合作等。进入大学新阶段,普遍呈现出如下一些问题:

生活空虚。从小到大,同学们都目标明确,那就是考大学,在这个清晰的目标作用下,同学们动力十足,尽管学习很苦很累,但却非常充实。而进入大学后,考大学的目标实现了,不免感觉突然变得很茫然,加之高中的学习氛围十分紧张,而大学的学习又相对轻松,只有少数的专业课举行期中考试,而大部分课程只有在期末才进行考核。所以,很多同学感觉无所事事,尤其是双休日,更不知做什么,于是就经常去逛街、玩游戏,以此消磨时间。

情绪低落。很多过去是尖子生的同学,长期处于优越于他人的地位中,已经习惯了老师和同学以他为中心的生活,而步入大学以后,人才云集,很多同学的优势不复存在,面临着新的竞争与挑战,优秀与平庸之反差,使很多同学产生自卑感,情绪低落,甚至有些同学自暴自弃,自甘堕落。

自理能力差。在中学时期,很多同学几乎都是被父母“抱大的”,尤其是高中,大部分同学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早晨上学有人叫,晚上放学有人接的依赖式生活。到了大学,很多同学早饭都来不及吃,于是经常看到一些同学,一边啃面包,一边往教室走。还有些同学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日常开支,往往是开学初花钱大手大脚,期末却只能天天吃方便面。

略感孤独。中学时,主要是以学习为主,很多同学不善于交际,两点一线式的生活路线和学习排在第一位的压力使他们根本无暇顾及交际能力的培养。本人曾对100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其中有80%的学生从来没住过寝室,这种集体的宿舍生活让他们开始很不适应,加上同学们又都来自于不同的省份,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也比较大,这种从陌生到熟悉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的长短又因同学的生活性格差异而不同。于是很多同学,初入大学,感觉有些孤独寂莫,甚至有些同学开始寻找恋爱对象来排解这种烦恼。

悲观失望。从小到大,同学们的最高理想就是考大学,大学在很多同学的心里,是一座理想的神圣殿堂,是他们放飞梦想,成就伟业的地方。这种美好的幻想与真正的现实之间的差距,使很多同学进入大学后,产生了强烈的失望感,加之先前过高的期望值,使他们更是带着近乎挑剔的心态去衡量现实的大学生活,所以,不免产生失望感。

二、加强大一新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增强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后,所达到的效果。以往,人们总是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网络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变迁,因循守旧的传统方法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潜移默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却越来越明显,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受教育者所处的场景,所接受的文化,所参加的活动,所接受的管理形式与手段中,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受教育者自觉地去感知和理解教育内容,使他们在无意识中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依托是“两课”教育,虽然“两课”教育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效果也越来越不明显。很多学生机械地去背书本知识,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不能深入人心,更不能转化为实际行动。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更大程度地利用学校一切教育资源。使以校园环境为主的物质资源,以教风、学风、校风为主的精神资源,以各项规章制度为主的制度资源都会对学生起到教育效果。

3.缩短大一学生的新环境适应期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优势就是教育内容是隐藏的,教育形式是间接的,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借助受教育者接触的场景、活动、管理、网络甚至规章制度,无时无刻、无言无形的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使大一新生无论是漫步于校园,还是苦读于教室,无论是参加军训,还是聆听入学教育,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的接受大学的教育,这种教育,情景交融,以情感人,将会有效地缩短大一新生不适应大学新生活的时间,使他们尽快地投入到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中。

三、大一新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和利用

1.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曾经指出,大学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要想切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发挥全体教师的共同作用。

首先,要切实提高所有教师的素质。大学四年中,大一新生对教师的敬畏和依赖心理最强,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时期,要充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为大一新生今后的学习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严于律己,率先垂范。

其次,要切实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素质。辅导员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学生最常见到的就是辅导员,依赖感最强的也是辅导员,尤其是大一新生,长期对中学班主任老师的依赖会转化成对辅导员老师的依赖。第一,辅导员要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同学,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新生,在做学生工作时,讲方法,懂技巧。第二,辅导员要在新生中树立起威信,真心诚意地去关爱他们,切实有效地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和感召他们。第三,辅导员要加强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现在的大学生,知识面广,思想活跃,辅导员必须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底蕴,才能折服他们。

2.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

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潜隐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是对大一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如开展文艺体育、科技制作、学术研讨等活动,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使大一新生即充实了精神生活,又提升了道德水平,还能进一步培养他们与新同学的团结协作意识和对新班级的集体主义情怀。再如,聘请专业课教师及优秀校友为指导,开展“热爱专业,立志成才”教育活动,培养大一新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3.发挥校园环境的感染与熏陶作用

学生天天生活在校园之中,校园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

首先,校园的设施布局要合理、美观、健康,“力争让每一幢建筑都能传情,每一棵树木都能说话”。同时,校园建筑物的设计,还要做到外形、颜色、装饰协调美观,生动活泼并且体现着教育思想。如我国著名的爱国华侨陈经伦先生,为家乡捐资兴建的经伦中学,教学楼建筑呈现出笔筒和墨水瓶的形状,使学生触景生情,认识到学习只有饱蘸墨水,辛勤笔耕,勤奋刻苦,才能学有所成。这些建筑物好似一位位沉默而又极具内涵的老师,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其次,重视校园的绿化和美化工作。1997年,清华大学率先提出了创建绿色校园的号召。所谓绿色校园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手段,对校园内的脏、乱、差问题进行有效地治理,进而形成一个整洁、优美、绿色环保的校园环境。这就要求学校要保证具有一定的绿化面积,创建花园式学校,使校园呈现出绿草如荫、树木掩映的自然风光。

4.发挥校风校训的感召与渗透作用

一所大学,悠久的历史,先进的办学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长期的积淀,会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这些精神,会直接通过校训、校歌、校徽等有形的载体表现出来。良好的校风能对受教育者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良好的校训能对受教育者产生一种巨大的激励和鞭策作用。所以,对大一新生可以通过背校训、戴校徽、唱校歌等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这些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内化为学生的信念,外化为学生的行为。

5.发挥老生的传帮带作用

老生同学与新生同学具有共同的学习生活环境和相仿的年龄,易于沟通,在某种程度上更容易对新生产生影响。所以,要积极发挥老生同学的传帮带作用。

首先,可以在老生同学中开展“我为新生做榜样”活动,让他们有意识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为新生同学树立学习的模范。其次,召开新老生经验交流会,如开展“我们是祖国的栋梁,共同开创美好明天”入学教育系列活动。再次,可以通过结对子的方式,如对于一些学习积极性不高,适应能力不强的同学,为他们选择一些表现优秀的老生同学结成“一帮一”对子,使他们尽快地调整心态,积极地投身于大学生活中,奋发有为,立志成才。

[1]葛立东.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2]邓姗.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开展途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3]赵越.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D].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0.

[4]王艳秋.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9).

[5]王淑琴.关于加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0,(1).

猜你喜欢

隐性新生辅导员
重获新生 庇佑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新生娃萌萌哒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新生改版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