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文体特点 提高学生记忆力

2013-08-15葛敏芸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3年1期

葛敏芸

(江苏扬州市沙口小学,江苏 扬州 225003)

学习能力包含着学习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情绪控制力、意志力、创造力等诸多能力。其中记忆力是一个重要方面。

人脑的记忆力非常惊人,据估计,大脑在人的一生中可储存一千万亿信息单位,相当于五亿册书籍的知识总量。人的记忆力的强弱虽然与天赋有关,大脑皮层的神经过程比较灵活的,容易建立暂时神经联系,记忆力就较强,反之记忆力就较弱。但记忆力主要靠后天的培养,在于阅读实践中掌握合理的记忆方法。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等科学领域的研究告诉我们,除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多种识记的方法,运用遗忘规律、防止遗忘的方法之外,还应该充分利用记忆的条件,采用合理的记忆方法和技巧。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文体极为丰富多样。诗歌、散文、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神话、传说、戏剧、人物传记、科学小品、说明文、应用文、简单的论说文,应有尽有。每一种文体在结构和语言上都有自己的特殊点,教学时关注文体特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累字、词、句、篇,习得记忆的方法,培养语感,定能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对于上文提到的不同文体课文,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这样容易记忆。古诗最擅长用最少的语言表现出最丰富的内容和思想。不直接表达情感的诗歌语言多通过比喻、通感、双关、象征等方式表达语意,从而使人感到含蓄、朦胧。现代诗采用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它高度凝练,大幅跳跃,富有暗示性,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苏教版教科书中有一种“文包诗”的课文,它文中有诗,“诗”是“文”的故事中心和思想升华,“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解语言,品味语言。学生理解了,对记忆的对象就很容易记住。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在初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依”“尽”“欲”“穷”“更”等,再连起来说说句意。理解句子后,再让学生把全诗意思连起来说。这样字与字之间形成了意义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就记得快。散文类的课文语言一般都讲究文采,或浓墨重彩,或淡笔轻彩,着力表现散文的“诗情”和“画意”。如冰心先生《只拣儿童多处行》中:……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描写海棠花开得旺的词句,体会春天的勃勃生机,再通过朗读记忆。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对某种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印象就深刻,也就容易记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描述,展开想像,使材料形成形象来加强记忆。《新课标》中对小学古诗文的要求:“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教学《江雪》这首诗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悟的过程中,力图让学生在头脑中将简短而深邃的文字转化为形象而灵动的画面,真正走进古诗所呈现的幽远意境,然后再练习背诵,自然水到渠成,记忆更加牢固。散文往往通过浓郁的诗意和理趣来感染读者。其诗意的浓度同作者感情的深度总是成正比的。教学时,主要可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朗读品味,想像感悟,达到感情的共鸣。《草原》中: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教师要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充分展开想像,加强朗读品味,乃至熟读成诵。

现代记忆比率的实验研究证明:多种感官并用,记忆效果较好。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眼、耳、口和手,协同记忆。如《安塞腰鼓》这篇散文语言有着韵律美,节奏快而激越,与安塞腰鼓的动感非常一致。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以生动形象的直观演示,多种形式的朗读、抄写、听写,多种感官参与,刺激大脑,协同识记,从而增强记忆。

联想是记忆的动力。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的文体的课文比较抽象,要引导学生利用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联想形象记忆。《莫高窟》一文要求背诵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这篇课文在表达方式上与学过的课文《小镇的早晨》有某些相似之处,在进行阅读指导时可适当引导迁移,引导发现,习得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并通过联想进行记忆。《春联》一文中的五副春联。如“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芳草绿”对“杏花红”,“千山秀”对“百业兴”,可引导学生明白春联上下联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的特点,联想记忆。

朗读是一种心到、眼到、口到并发出声来的阅读方式。朗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传出语言文字的情趣,引发读书的情感,帮助学生增强记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美文,特别是要求背诵的课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针对文体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记忆。如所有体裁的课文都可以进行教师范读、引读、学生跟读学读,个性化朗读、竞赛性朗读;故事、童话、寓言体裁的课文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性朗读、体验性朗读;散文体裁的课文可以进行诵读、诗意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感情,品味意境,熟读成诵,增强记忆。

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公认的中国文化独特魅力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吟诵是高效的学习方法,用这种方法,不仅记得牢,而且理解得深。吟诵里,已经包含了句读、格律、结构、修辞等一系列的知识,寓教于乐。广州的陈琴老师创“素读经典”教学法,现已经推广到全国,其中已经使用了自创唱诗的手段;上海的戴建荣老师推行吟诵朗诵法,也已经在全国推广;上海的彭世强老师进行吟诵教学,效果显著,被评为特级教师,也在十几个省传授过经验;厦门的陈水龙老师把闽南语吟诵引进教学,坚持了十多年。教师要学习规范的吟诵方法,注意传承,将其引进古诗词体裁的课文教学,增强学生的记忆。

关注课文的体裁特点,利用多种途径增强学生记忆力是提高学生学习力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