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名校”则无“择校”

2013-08-15自由撰稿人张玉胜

中国西部 2013年9期
关键词:择校热名校教育资源

文/自由撰稿人 张玉胜

备受诟病的“择校热”缘何屡禁不止?尽管各地不乏破题招数,但由于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一般校与重点校的差异格局,导致所有行政干预措施都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名校独大”不仅凸显了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也大大压缩了周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这种有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怪象必须整治。而取缔名校无疑是终止择校、力推公平的治本之策。

也许,从道理上讲,名校的存在不无引领示范、以点带面的激励考量,但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名校”却并非是在资源相当、政策相同、竞争公平的环境中,依靠自我管理涌现出的高质量学校,而是由政策倾斜、资源垄断而人为隆起的教育“高地”。名校独大对整个教育生态的影响不是激励而是破坏,由此引发的“择校热”更是助推了“恃权”“拼爹”的教育腐败。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每所学校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我们不应该、也没有理由把孩子的受教育之所人为地排列为三六九等。义务教育的宗旨是让所有的孩子都受到一视同仁、均衡发展的良好教育,岂能如“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样的厚此薄彼。确保教育公平必须坚持在办学理念和教育体制上的“去名校化”,以制度保证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尤其是要向贫困地区和边远农村倾斜。

事实上,名校现象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与官员恃权谋私的狭隘认知不无关系。君不见,最能够成功“择校”的多为“拥权者”和“有钱人”,他们正是重点学校录取生源中“推优生”“共建生”和“条子生”的获益者。包括教育改革在内的任何改革都是对既得利益者的挑战。因此,名校能否被有效取缔,关键取决于政府官员力推教育公平的决心和意志。必须从完善教育投入和教育考评机制入手,规范权力对教育资源的支配和使用。

当然,鉴于名校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如何利用名校优势发挥其资源辐射带动作用,也不失为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疏导之举。杭州最早提出了“名校集团化”概念,以建立城乡学校共同体的方式,让乡村学校分享名校师资,共享先进教育理念,目前已取得了全省90个县市区中有62个实现“零择校”的治理效果。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重点名校逐步淡化乃至最终被取缔之时,便是“择校”怪象寿终正寝之日。

猜你喜欢

择校热名校教育资源
全国名校等差数列拔高卷(A卷)
名校介绍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刍议“择校热”背景下薄弱初中学校的语文教学
关于义务教育择校热政府责任的文献综述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的政策归因与改进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如雷鼾声惊醒“名校梦”,15岁少年不堪重负卧轨自杀
赶集挑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