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小结师生对话话“得失”
2013-08-15江苏省无锡市格致中学
☉江苏省无锡市格致中学 何 勇
☉江苏省无锡市雪浪中学 戴倍琪
一、关于课堂小结
课堂教学需要艺术,适时精彩的课堂小结更能体现出教学的智慧和艺术.“编筐编篓,重在收口”,通过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网络,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知识的精华所在,这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重点,在理解感悟中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提炼所学知识与内容,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好的课堂小结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高潮,启迪学生的智慧,提炼知识“纯度”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度”,使课堂小结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现根据苏科版教材七年级下册“因式分解”(第二课时)的课堂小结实录(片段)谈一下笔者对教学的思考.
二、课堂教学片段
师: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提取公因式”的基础上,研究“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相信同学们对因式分解更多了一些理解,对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更多了一些方法,请结合下面三个问题说说你的思考和见解.(课件出示)
1.对自己说,你有哪些收获?
2.对同学说,你有哪些温馨提示?
3.对老师说,你有哪些困惑?
生1:我说第1个问题,我加深理解了因式分解的概念,掌握了因式分解的方法有提取公因式和运用公式法,而且解题时应按照先提取公因式再运用公式的步骤进行.如“把多项式4x2-16y2分解因式”,第一步提取公因式4得到4(x2-4y2),第二步运用平方差公式得到结果是4(x+2y)(x-2y).如果不按步骤直接运用平方差公式可能就会把(2x+4y)(2x-4y)当成最终结果,这样就没把题目解好,即使有同学能够检查出来两个因式(2x+4y)、(2x-4y)都还可以继续分解,但也不是最简洁的方法,更不是最优方法.
生2:可以使运算简捷,如计算982+98×4+4,可变形为982+2×98×2+22,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成(98+2)2,这样计算多简单啊.开始时不太明白,跟公式对不上号,现在明白了.
师:说的很好,不仅说出了自己的学习收获,而且还结合具体例子说清了解题思路和步骤.
生3:我想对同学们说两点,一是分解因式的时候,要恰当处理好符号,并且提公因式时要提的“干净”,以免留下“后患”.如“把多项式3m(x-y)-6(y-x)分解因式”,因为x-y和y-x是符号互为相反的两个多项式,应该先适当改变符号,我认为改变y-x比较好,即变原式为3m(x-y)+6(x-y),第二步提取公因式3(x-y)而不是(x-y),有的同学可能会出错.二是分解因式一定要分解到底,即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我以前就经常犯符号方面的错误,所以提醒大家做题时要谨慎.
师:这两点总结的很重要,提醒很有必要,以前犯的错误现在改掉了,这就是进步.符号问题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确实是容易出错的地方,分解因式一定要分解到底,这就像学习一样,一天下来,要检查一下,回顾一下,反思一下,看一看一天的任务完成没有.在3m(x-y)-6(y-x)中,你变的是后面多项式的符号,能变前面的吗?
生3:当然可以,不过我感觉没有变后面的顺.
师:说的真好,学习数学做题和做事情是一样的道理,当你真正理解、真正掌握之后,你的方法就灵活了,做题也就顺了.
生4:我想举一个例子来进一步说明学生3的两点注意,如“把多项式-a4+2a2b2-b4分解因式”,第一步提取“-”得-(a4-2a2b2+b4),第二步对括号内的多项式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得到-(a2-b2)2,千万要注意,到这里并没有结束,还要对括号内的a2-b2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得到-[(a+b)(a-b)]2,最后运用积的乘方得到-(a+b)2·(a-b)2才算结束.
师:这个例子举的很好,学习数学就是要通过例子来理解,真是一个好例子胜过千言万语.
生5:我想问问老师,我给因式分解的方法和步骤总结了4条,是“一提二套三灵活四到底”,不知合适不合适?
师:一提指的是提取公因式,既是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也是因式分解的重要步骤,二套应该是指套用公式,四到底大家也容易明白,是指要检查每一个因式是不是都不能再分解了,同学们明白“三灵活”是什么意思吗?
众生:(摇头)不明白.
师:那你就解释一下“三灵活”是什么意思吧!
生5:老师不是常常告诫我们学习数学要灵活嘛,我认为因式分解的灵活也包含丰富的内容,比如符号的变化、项的位置的调整,如果把-a4+2a2b2-b4写成2a2b2-a4-b4的形式,方法也是一样的;对于4x2-16y2,是先提取公因式后运用平方差公式,还是先运用平方差公式后提取公因式,只要真正理解都不是问题;因为(x+3)(x-5)=x2-2x-15,所以多项式x2-2x-15也可以逆过来分解成(x+3)(x-5),这也是一种灵活呀.
师:你总结的真是太精彩了,既是因式分解的方法,又是分解因式时的步骤,而且形象、短小精悍,便于记忆.“三灵活”解释的也很好,很有内涵,你的总结值得推广,我想通过逆过来的例子,要分解x2-5x+6也不难了.
生6:我有一点儿困惑:我不明白分解因式有什么用,前几天刚刚学习了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现在又学习分解因式,不就是把原来的又倒过来了吗?我感觉好像编书的和数学老师一道在“折腾”我们学生.
师:一会儿整式乘法一会儿因式分解,这样变过来变过去的确挺“折腾”人,你认为学习它们有必要吗?
生7:我来替他说,类比因数分解在约分中的作用,可以猜想因式分解肯定会在分式运算中用得到,再说,学习数学能使人聪明,“折腾”我们就是让做我们多做“思维体操”呀!
师:有人认为是“折腾”,有人理解成是锻炼“思维”.老师想问问,你是怎么知道以后要学习分式运算的呢?
生7:猜想的呗,小学时学习了整数运算之后又学习了分数运算,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加减,现在又学习了整式的乘法,不就是整式的运算吗?因此我猜想以后也应该会学习分式运算的.
师:真是不得了,学生7能够站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来理解数学,把类比、联想、合情推理都用上了,注意到了知识间的联系、运用与发展,怪不得思考问题能够多角度、深层次呢.希望同学们向善于思考的同学学习,多交流、多讨论,遇到问题一定要多想想,注重理解.
三、启发与思考
有创意的课堂小结,熔入了教师与众不同的教学智慧,闪烁着教学艺术的光芒,展示了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再次激发了学生原有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的又一次思维高潮,增强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树立了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很好地体现出新教育观的理念和思想.这样的教学能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从而激起学生对下一次学习的强烈渴望.苏霍姆林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这样的课堂小结不仅仅是让学生谈收获,而且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是对同学的温馨提示,也可以是对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或困惑.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中,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体现了学生是真正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师生对话的过程中,体现了教师教学的民主、和谐,彰显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主张.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之所以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小结的对话中,是因为学生的参与欲望被激发出来了,在对话与展示的过程中,他们真正体会到了自己是数学学习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内容回顾、知识小结的主人.如果我们备课时都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一想,认真地备好设计好每一节课,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想我们的学生学的会更起劲、更主动,而且是越来越爱学习,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学会更灵动、更有效,老师也会因为更多学生的精彩表现而自豪.
1.姜鸿雁,庞彦福.好钢用在刀刃上——结合解题教学浅谈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J].中学数学(下半月),2013(1).
2.庞彦福.教师写作的素材从哪里来[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2(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雷玲.听名师讲课(数学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