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课堂生成资源的把握与运用

2013-08-15徐科慧

镇江高专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预设案例笔者

徐科慧

(镇江市实验初级中学,江苏 镇江 212004)

一节课使人难忘、值得回味的往往是学生生成问题以达到目标的那一瞬间。有专家指出:“课堂是涌动着的生命,生成资源的课堂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1]那面对课堂生成资源,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1 正确理解课堂生成资源的含义

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现场伴随着教学过程而产生的能推动教学进程的各种教学条件和因素[2]。它主要是由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的反应、状态等引起的,一般具有以下两个特性:

1)不可预测性:教师在预设时较难预测到流动的课堂中出现的情况、事件及成果。

2)不可重复性:教师对发生的情形作出立即的反应,“就在这一刻”的调整、应变,使教学朝着更有意义的方向前进[3]。

充分运用师生双方的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互动生成具有高生命力的课堂。而这一切是不可以重复演练的。

2 课堂生成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教师、学生本身就是珍贵的课堂资源,他们在交往互动中时时生成着课程资源[3]。一次精彩的即兴发言,甚至一次看似干扰课堂教学的突发事件,只要我们注意发掘,都有可能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资源,以进一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4]。下面以解读案例的方式,就课堂常见的生成资源谈谈自己的看法。

2.1 课堂亮点——燎原的星火

案例1:笔者曾经上过有关生命健康权的一节课,记忆深刻。那段时间,笔者教的那个班有位学生因贪玩而溺水丧生,全班都沉浸在震惊和悲痛之中,为了警示学生,化悲痛为力量,笔者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计划,把《护佑生命安康》提前先上了。尤其是对“尊重和爱护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意义”这一版块,没有照搬教材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通过对意外丧生的那位同学生前事例的回忆和再现,以及他走后留给亲人和朋友的悲痛感受入手,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生命健康的重要性,联系日常生活中一些影响生命健康的不适当表现谈谈自己的想法,从这个角度,让学生对生命健康权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明白一个人活着对他人、社会,还有国家都负有道义和法律上的责任。整节课是在既悲伤又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的,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发言,其中有一位学生甚至还说出了这样一段话:“我祝愿**一路走好,并让他放心,我们会好好活下去,好好努力,争取把他那份价值给活出来”,对于怎样有意义地活着,我想这时候什么话都是多余的了。

案例解读:在上述案例中,针对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教师加以适当引用,在这种特定情境的诱导下,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或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亮点[2],就是所谓的课堂生成性资源,是一种珍贵的课程资源。本案例成功之处在于教师用可预设的情境引导学生产生不可预设的结论,从而让教学目的得以进一步升华,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这种可预设的课堂亮点自然应该善加利用,常被忽略的是不可预设的课堂亮点,如课堂突发事件,面对这些又该怎么办呢?

2.2 奇谈怪论——“歪”出的精彩

案例2:笔者曾经到外校借班上了一节《我爱我师》的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懂得教师的伟大,师爱浓浓。笔者设计其中的一个环节就是通过观察自己班级教师的日常生活细节来反映他们的辛苦,通过课前准备搜集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从而为实现本节课目标进行铺垫,大部分学生观察的都是自己的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等,从他们批改作业、忙着备课、上课、找学生谈话及反馈作业等一系列工作中,感受到了教师的不易。笔者正沾沾自喜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一位男生插了句嘴:辛苦什么啊?我经常看到有的教师在办公室下下棋、看看电脑电影,不知道多舒服呢!这句话一说完,就有很多学生跟着笑了,有的学生点头赞同,有的已经开始低头议论了,课堂一下子热闹了起来。由于对这个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不熟悉,这个话题又是不经意中提出的,笔者干脆把这个问题抛回给学生,问:对于刚才这位同学的说法你们有什么看法?让笔者惊奇的是,对于这个问题在学生中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教师是神圣的职业,应该给学生作表率,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另一种则认为教师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休闲爱好,适当放松也是应该的,平凡之处也可显不平凡等等,无意间一场激烈的辩论赛展开了……。教学计划被打乱了,笔者临时改变了课堂结尾部分,没有用原来设计的歌颂教师的歌曲结束,而是用“老师,我想对您说……”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很多学生都趁机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如某某老师,您要一直笑,您这样笑很可爱,我们喜欢。还有的说:某某老师,您最近胖了,说明您过得很舒心,但愿您一直都这样,胖点好!甚至还有学生由衷地对上课的我说:谢谢您,老师,感谢您为我们上了这节课。说实话,上了这么多年的课,还是第一次听到学生当面说出这样的话,非常感动。

案例解读:上例中学生的脱口而出,虽然是突发事件,却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显而易见,这类课堂资源有效生成更是弥足珍贵。那如何才能挖掘和利用好这类资源呢?

1)教师的睿智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是挖掘这类资源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具备较快的应变能力,能应付突发状况,学会就地取材。案例2中,面对学生的不一样声音,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是非曲直由学生自己说,其实问题对与错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的求证过程[5]

2)教师要尊重主体,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长期以来,我们总认为“端上桌子的就是好菜”,习惯于分析作品中的成功之处,缺乏批判的眼光[5]。课堂中学生是主体,学生应围绕教师的思路积极思考,主动接受知识,教师应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它变成学生的舞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把握资源,组织好教学。说不定“歪理”也能“歪”出一道亮丽的风景。

3 结束语

当下的课堂是活跃的,学生会提出形形色色的问题,课堂也会变得难以控制,“意外”也随之而来。如何让这一次次的“意外”生成一次次的“精彩”呢?这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控制能力和教学应变能力。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提升,从平凡中看出神奇,练就善于发现的眼睛。学生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6],要及时把握和珍惜这种资源,善加利用,创设富有生机的、积极互动的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车丹.基础教育定义综述[EB/OL].[2012-10-03.]http:∥jljk.chinajournal.net.cn/EditorB/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jljk.

[2]缪惠安.思想品德教学资源的整合实践与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4):8-9.

[3]黄鲲.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和反思[J].新课程导学,2011(1):5-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1-2.

[5]程丹.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EB/OL].(2010-12-21)[2012-10-03].http:∥www.17xing.com/class/diary/detail.html?diaryid=2370548&id=525434.

[6]吉尔·哈德菲尔德.课堂活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4-15.

猜你喜欢

预设案例笔者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