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职与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对接内容思考

2013-08-15肖友荣郑全军郭英英

镇江高专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办学分类

肖友荣,郑全军,郭英英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a.教务处;b.学生处,海南 琼海 571400)

从理论上讲,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应该属于同一教育类型。不管是中职教育还是高职教育,它们的教学模式都应该是完全一致的,即都应该避免出现普通教育的知识性、高等教育的学术性的定势特征,而应该突出实践性、操作性的职业教育特点[1]。例如:特色显明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综合应用型的教学资源(教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实验实训基地高度仿真的建设、对学生“双证书”的毕业要求、对教师的“双师型”或“双师素质型的要求”,诸如此类的内容,中高职都有其共同的特点。但我国当前的中职与高职教育却有着“井水”与“河水”之分。为了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就要在中职和高职教育之间建造一座立交桥,进行创造性的突破,探索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职和高职之间的深度对接。如何使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中高职教育有哪些内在联系?回答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讨论中高职对接的内容,其中有如下几点因素值得思考。

1 培养目标的对接是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前提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对接是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层次的对接,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对接,更重要的是职业技能的对接,即高层次专业人才要在同类教育培养的较低层次的基础上培养。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都是依据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和规范而确定的,他们的本质都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对职业技术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要求在程度上有所不同,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当前国际上公认的“职业带”理论,其具体的观点是将社会的人才结构简化为“技术工人—技术员—工程师”三个层次。借鉴这条理论,我国的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这样理解:即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技术工人和部分技术员,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较高层次的技术员和部分工程师[2]。明确了中高职培养目标,也就解决了中职和高职对接的关键之处。

2 专业设置的对接是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基础

中职与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基础就是在高职教育中有中职学习者对口或相近的专业。中职学习者大幅度地跨专业学习高职专业的可能性不大。那么,中职的专业设置是否必须都要在高职专业中找到“接口”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因为社会中很多岗位,比如服务类、简单的操作类岗位只需要具有中等职业技能,不需要较高层次的人员,也即高职教育没必要设置这些专业,这些岗位对应的专业就不需要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接轨。

如何实现中职与高职专业对接?在此,建议我国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在对所辖的中高职院校开设专业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论证,对高职专业特别是中高职可能对接的专业提出意见,分类指导。中高职能否有机对接,其所设专业是否合理,是否一致或相近,是一个重要因素。

3 课程的对接是中高职协调发展的核心

中高职对接的瓶颈问题是课程的对接,明确了中高职对接的培养目标,其课程及其标准的对接也较明朗化了。然而目前我国中高职协调发展主要是以学校为中心的协调发展模式,大致分为中职分类对接法和高职分类对口招生法两种。中职分类对接法是指将中职按行业、职业进行分类(一般宽于专业分类),每一类都有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高职各专业分别选择对口某一类,然后以这一类的课程标准为基础设计高职课程,从而实现对接。高职分类对口招生法是指将高职专业分成若干类,每一类都制订入口标准(包括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实践课内容),按标准进行入学考试并录取学生入学[3]。

如果中职和高职协调发展采用中职分类对接法,中职教育完全就是高职教育的前期阶段,中职与高职实现无缝对接,课程设置是一气呵成的,不存在任何问题。如果中职和高职协调发展的对接方法是高职分类对口招生法,因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体制、学制及生源也较复杂,在课程上如何与中职对接还是未决的难题,有待深入挖掘。

4 教学内容的对接是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关键

当高职的生源来自于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时,高职教育阶段开设的课程往往与上述教育阶段开设的课程有重叠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的对接是关键,因为这些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如果再重复简单的技能知识,那就是资源的浪费。这时在高职教育阶段便可以用更多的精力讲授专业知识,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主要地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使其由中职阶段的“理论到实践”,到高职阶段的“再理论再实践”。这种高职阶段的“再理论再实践”不是中职阶段的简单重复,而是更高层次的内容[4]。

5 学制的对接是中高职协调发展的表现形式

目前,我国中高职学制对接主要有如下3种形式:

1)对口升学形式。职业高中生、中职生完成本层次学业后,通过高职考试进入高职院校进一步深造。这种办学模式的招生对象比较广泛。

2)3+2办学形式。3+2办学形式是指三二分段教学,即学生前3年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中等职业技术课程,后2年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习高职教育课程。前3年学生的学籍按中职教育进行管理,后2年学生的学籍按高职教育进行管理。这种办学模式招生对象是应届初中毕业生[5]。

3)五年一贯制。五年一贯制办学形式是指连续五年制教学,即在高职院校内将中职教育学习阶段与高职教育学习阶段结合为一个整体完成学业。这种办学模式招生对象也是应届初中毕业生。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本区域政策和自身情况灵活地选择不同学制办学模式。

6 结束语

职业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对我国其他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意识形态上加强中高职协调发展的认识,从行动上建立中高职对接联系,使中职和高职教育均发挥最大的效应,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1]邢晖.试论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衔接——兼议高职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0,14(1):52-53.

[2]卢文丰.中职与高职教育突破与衔接思考[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4):97.

[3]严雪怡.有关中职与高职衔接的若干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1998,(12):20-21.

[4]张凤君,左雷.中职和高职的衔接对大学生专业学习动力影响的研究[J].硅谷,2009,14(1):126.

[5]陈培青.谈服装设计专业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衔接[J].职业教育研究,2005,(12):148-149.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办学分类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分类算一算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