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代大学生道德观重构——基于学习、弘扬雷锋精神的视角
2013-08-15朱姝
朱 姝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2012年5月4日,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青年从来都是开风气之先的力量,应该主动走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列,为开创社会新风发挥积极作用。广大青年一定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品德修养,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新风正气,用高尚的道德行为推动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而大力开展学习弘扬雷锋精神的活动,乃是当代大学生重构道德观的最佳选择。我们要深刻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性,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思考雷锋精神与重构当代大学生道德观之间的联系,探索重构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具体模式,从而达到从学校教育的角度重塑学生的完整人格,落实和谐校园构建和文化治国的理念。
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性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至今已近五十年。半个世纪以来,党和国家的历代领导人始终坚持学习传承雷锋精神,持续发出全国性号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顺应群众期盼,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雷锋精神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进步,在它的强大动力引领下,走雷锋式的路、做雷锋式的人成为许许多多人的自觉追求。雷锋精神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代表。周恩来曾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在新的历史时期,雷锋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学雷锋这样一个群众性实践活动,能够在中华大地沧桑巨变的历史进程中延续不断,影响整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很重要的是雷锋身上闪烁着永恒的道德光辉,展现了社会主义崭新道德的强大力量。因而,我们要让雷锋精神不断得到升华和发展,让雷锋精神贯穿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之中。
评价中国道德现状不能以一时风气、一事得失简单定性,应把握全面的道德现象,从整体和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在看到道德问题频发、局部道德滑坡的同时,更要看到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日益变革的大背景下,我们的道德状况总体上是进步的。三十多年来,我国公民的尊严权利得到提升,自由民主、公平正义的意识进一步建立,道德建设也在逐步完善中。然而,必须承认,倾全国人民之力认真反思我们目前的道德建设状况已是刻不容缓的现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对于肩负着培养祖国新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任务的高等院校来说,重构大学生道德观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之一,应采取各种手段教育学生将雷锋精神逐步内化为其自身内在的素养与品质,使之积极参与社会进程,不断提高公民意识,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品格的养成等往往依附于社会转型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变迁。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集中表现为三个方面,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认识,以采取切实而有效的手段引导其道德观的良性发展。
1.诚信意识薄弱。由于社会转型期导致的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等现实状况,使得部分学生产生了对社会不满的情绪。以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为例:有些学生针对政府提供的各种资助,认为理所应当,加之地方上对于三级证明等此类证明的开据审查不够严格,让很多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凡是缺乏感恩意识的学生,诚信意识也相对薄弱。有的学生一毕业就更换联系方式,使得催还贷款的工作无法顺利进行;有的学生虽然口头答应还贷,可是始终没有行动。
2.集体主义精神减弱。独生子女已成为新时期大学生中的主力军。2009年以后高校正式进入90后学生的时代。由于长期被视为家庭的中心,加之社会风气、电视舆论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形成了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观念,更加关注个人利益和价值的实现,以致集体主义精神相对减弱。
3.理想目标缺失。一些青年学生对于人生未来没有太多规划,“啃老”“迷茫”成了他们的代名词。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物质成就,使得部分大学生即便浑浑噩噩也可衣食无忧。然而,物质层面虽得到了满足,精神层面却有些“衣不蔽体”。一切向“钱”看成了社会上一些人的追求目标,部分大学生也受到了这种价值倾向的误导。“不问该不该,只问利不利”,助人为乐、默默奉献、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越来越缺失。
三、学习、弘扬雷锋精神,重构当代大学生道德观
1.充分理解雷锋精神的当代内涵。针对“雷锋同志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等观点,最好的驳斥方式是让人们深刻了解雷锋精神的当代内涵。雷锋精神不仅仅是扶老人过马路,做好事不留名,50年来,雷锋精神时代化的进程已开始稳步推进。雷锋精神正在从一种个人道德行动扩展为社会公德行动,从个人美德修养范畴扩展到家庭美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社会公共道德建设各个领域和层面。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了解雷锋精神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爱党爱国的高尚情操。雷锋精神的核心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这个信念激励着大学生自觉地将个人追求与党的事业、国家命运结合起来,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奋斗目标。一个组织想要顺利发展,关键不在于组织成员个体力量有多大,更在于成员奋斗的方向要始终协同一致,以形成组织的最大合力。只要大家目标一致,听党指挥,紧跟党走,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安定和谐、长治久安作出贡献。第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雷锋精神的实质,无私奉献、助人为乐是雷锋精神的基本标识。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从点滴做起,身体力行,关心他人,关心学校的发展。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各方面热心地帮助他人,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同学。第三,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雷锋精神在事业上体现为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这能够鼓励大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以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伟大的志愿。第四,勤俭节约的社会公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党优良的革命传统。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提倡勤俭节约更加侧重的是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支持。大学生应当避免同学间爱面子、讲排场的不良风气。
2.探索重构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具体模式。2001年,中共中央制定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既代表着我们时代崇高的道德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学习传承雷锋精神与公民道德建设高度契合。对雷锋精神的学习传承,正是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具体方式。我们要积极探索重构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具体模式,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以实践活动教育人。青年学生是开展学习雷锋精神活动的重要主体,学校始终是学习雷锋活动的重要阵地。活跃在各种救助、志愿活动中的高校青年志愿者,正是雷锋精神在高等院校的传承者。鼓励学生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就是要将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深入到青年学生中。截至2011年底全国注册青年志愿者人数已达到3392万人,建立各类志愿服务站(服务中心、服务基地)17.5万个。这些年,每个大灾大难的场景中,都有志愿者无私奉献的身影,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延伸到许多需要帮助的社会角落。志愿者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社会大多数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赤诚心,是社会道德发展的主流。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化对雷锋助人为乐、甘于奉献精神的理解,同时也增长了才干、认识了社会。第二,以校园文化熏陶人。一个良好道德观的形成来自于社会各方面的合力,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需要相互衔接配合,从而在个人持续的成长道路和道德观形成上起到系统有效的作用。学校教育是道德观培养中最厚实、关键的一个环节。保证学习雷锋精神常态化,必须坚持不懈,营造好、培育好整个校园学习雷锋精神的道德文化氛围,筑起“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基础。要着重培养学生主动践行雷锋精神的意识,重构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学校应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开展多种教育活动,比如诚信校园行、校园文明征文、文明宿舍创建等,探索雷锋精神与学生培养之间共通之处的良好载体。第三,以理论知识引导人。学雷锋要注意把握雷锋精神的实质,首先要学的就是雷锋的爱国主义精神。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支部会、党课、团课、班会等形式组织学生集中学习雷锋精神和党的相关理论知识。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理论清楚,才能形成正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意志,作出正确的选择。我们既要通过学习与弘扬雷锋精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矛盾,使他们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还要坚持把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与培养大学生讲奉献、顾大局结合起来,从点滴做起,身体力行,把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化为学习动力,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第四,以创新手段影响人。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往往停留于单纯说教,形式单一,内容也不够丰满立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现、创新更加符合学生认知习惯、接受能力的教育手段势在必行。学校教育要将学雷锋活动的内容深化、形式扩大化,可以利用常见的主题报告会、演讲征文比赛、宣传板、宣传栏等,更可以以网络为依托,开展微博访谈、BBS交流、拍摄宣传雷锋精神的视频等。总之,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增强学雷锋活动的吸引力。
雷锋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我们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学习、弘扬雷锋精神,重构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要求学生结合本专业情况深入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和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从实际出发将雷锋精神落到实处,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学生干部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让雷锋精神这一永不褪色的时代主题在神州大地熠熠生辉。
[1]杨永国,曾义青.扬雷锋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浅谈[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版),2007,(23).
[2]白彦刚.弘扬雷锋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理论与实践),2011,(3).
[3]刘晨晔.人文雷锋精神是助推和谐社会建设的宝贵思想财富[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4).
[4]马兴瑞,蒋洁敏,王京生.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求是,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