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使命 找准位置 切实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工会工作调研与思考
2013-08-15黑龙江省工会干部学院调研组
黑龙江省工会干部学院调研组
(黑龙江省工会干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按照全国总工会提出的“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的要求,2012年10月黑龙江省工会干部学院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工会进行社会调研。农垦建三江管理局隶属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始建于1956年,位于富锦、同江、抚远、饶河两市两县交界处的三江平原腹地,辖区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00万亩,人口22万,下辖16个大型国有农场。这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工商综合经营并进发展的大型国有农场群,具有多元市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具有区域性、社会性、经济性的社会经济区域,是国家商品粮生产战略基地。2006年被国家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绿色米都”的称号。农垦建三江工会就是在这片黑土地上,创造了他们的工作业绩,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工作经验。
一、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方式,实现工资集体协商全覆盖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建三江工会按照全国总工会提出的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工作思路,对全局范围内的非公企业开展建会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一)分级负责,指导协商
一是建立工会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和干部分工包片责任制。层层签订“两个普遍”责任状,并且与工资挂钩;二是壮大指导员队伍,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各基层单位普遍建立了数量不等的专兼职指导员队伍,为使他们尽快掌握“工资集体协商”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工会先后下发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流程》和自己编印的《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模本》300余册。
(二)严格程序,规范协商
为了保证工资集体协商的规范,他们制定了严格的协商程序。一是制定谈判方案,成立协商谈判领导小组;二是做好谈判前的准备工作,收集相关法律法规资料,行业经济发展状况、最低工资标准、建三江人均GDP增长指数、消费价格指数、职工年平均工资等数据资料为谈判提供依据;三是确立谈判代表,由行业工会提名,召开员工代表大会通过员工谈判代表成员名单和首席代表名单;四是落实要约内容,员工谈判代表团向所有企业发出要约书和要约内容,双方收到相关文书,由领导小组确认后进行正式谈判。
(三)把握关键,认真协商
他们认为,当前工资水平较低,工资增长较慢,定额不合理等是他们在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中的焦点。在经济开发区米业行业工会工资协商过程中,有的员工代表提出,米业企业管理人员工资太低,公司高管层年薪才刚刚达到30000元,一般干部年薪才19200元。企业方代表说,工资不能再涨了,现在的工资水平已远远超过了国家和省制定的最低工资保障线,而且也高于周边地市国有企业工资标准。针对企业方的回答,协商代表指出,首先,建三江水稻资源丰富,各企业依托这个资源创造的效益较高,把建三江的企业和地方的国有企业相比,没有可比性。其次,建三江劳动用工高峰期价格每天高达二、三百元,一个正常劳动力只干春秋4个月的活就能挣两、三万元,企业如果不涨工资,他们就会离开企业,有的企业2012年出现的“用工荒”就说明这一点。再者,近两年物价上涨确实很快,居民购买力明显下降。基于以上,企业应该给职工涨工资。经过协商,企业方同意将管理岗位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公司副总、财务主管工资由2500元提高到2800元,调拨员由2200元提高到2600元,一般管理人员 (化验员、保管员、销售员)由1600元提高到1950元。最高增幅达25%,平均增长15%以上。此外,各企业都相应制定了工资增长标准,确立了职工工资增长机制。2011年,全局373家企业工资增长幅度均在10%以上,职工的社会保险也从2011年的“三险”增加到2012年的“五险一金”。
(四)完善制度,维护协商
一是建立台账制度和报表“双项制度”。及时、全面摸清私营企业“两个普遍”工作底数。二是建立巡视制度。管局工会聘请人社局、工商局、司法局等单位的有关领导担任“两个普遍”巡视员,定期不定期组织巡视员深入私营企业检查协商内容的执行情况。
由于建三江工会作了大量的工作,到2011年年底,全局企业实现了工资集体协商100%,集体协商制度的建立有效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全局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奠定了基础。2011年9月28日,黑龙江省总工会工作现场会议在建三江召开,管局工会与鑫盛源米业分别做了典型发言,并提供了经济开发区私企集体协商等多个现场,得到了省总与农垦工会领导的好评。在全省工会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会议上,管局工会被授予“全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先进单位”,经济开发区工会主席陈林安被评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优秀指导员”,并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二、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社区工会工作的探索
调研中感触最深的是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垦社区工会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大胆创新。
(一)练内功,抓好组织建设,夯实工会工作的基础,增强社区工会的内动力
工会组织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工会作用的发挥。农场撤区并队后工会组织面临扩大覆盖面、工会组织重构接续、工会组织基础建设等诸多新问题。而农垦系统中的社区情况与城市社区相比有很大区别。调研中我们看到建三江垦区适应变化的形势需要,突出抓基层组织建设。他们把工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作为组织建设的重点,在深化工会规范化建设上,做到“五上、五有、五同步”,即“目标、任务、组织、职责、制度”上墙,“有班子、有牌子、有经费、有阵地、有活动”,同步建经费审查组织、同步建立劳动争议调节组织、同步建立女工组织、同步建立劳动保护监察组织、同步签集体合同和民主评议。
(二)抓重点,依法建制,打造维权工会,增强社区工会的凝聚力
“维权”无疑是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社区工会不断健全维权机制,着力完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着力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切实维护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维权实效。各个农场社区工会抓住合同制度这个关键,完善合同制度,加强合同的履行、管理和监督工作。集体合同到期后及时协商签订新的集体合同,签约达100%。在推进两个普遍工作中,加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工资协商既谈标准,又谈增长,使工资集体协商反映劳动关系双方的真实意愿,真正成为实现双赢,共同发展合作平台。
(三)重参与,加强民主管理,扩大民主范围增强社区工会吸引力
有农垦特色的社区工会的民主管理厂务公开工作在调研中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是社区工会的亮点工作、品牌工作。撤队并区后他们积极探索民主管理的新思路、新做法。社区组建工会后即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定期召开职代会,实行职工代表竞选上岗制度,每年对职工代表进行述职、测评,对于不履行代表义务的进行罢免,给测评合格的给予补贴。建立职工代表巡视制度。社区工会的厂务公开不仅按照管局的统一部署实施,还结合各个农场实际,分别推出有特色的举措。在公开方式上落实管局要求的“三栏 (公开栏、疑问栏、答疑栏)、双区 (生产区、生活区)、一站式”公开方式。八五九农场社区工会采取纳谏箱、接待日、职工座谈会、举报电话多种形式,数字化公开平台,透明社区阳光通道公开内容,实现了党务、政务、财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四)拓载体,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活跃居民文化生活扩大社区工会的影响力
为了让社区居民“搬得进、住得来、过得好”,社区工会注重发挥工会群团组织群众化的优势,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活跃社区文化生活,调动了广大居民热爱社区、热爱家园的积极性,扩大了工会的影响力。
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者实践者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建三江已经初具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的规模。早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时,他们就提出了坚持“稳农、快牧、强工、活贸、兴城、富民”十二字方针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垦区”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全局城镇化水平达到65%,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5平方米,城镇住房砖瓦化率达到100%,全局的城市化、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特别是近两年,建三江提出了以“耕作在广袤的田野上,居住在现代化城镇里”为宗旨,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但应当指出的是,建三江管局作为农业企业,与传统意义的农村有很大差异。在企业化经营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有着规范化的企业民主管理传统,因此,在社区工会运行机制上有着自身优势和特点。
(一)建三江管局的社区工会以建设“四会”为目标创新工会工作;发挥城镇载体功能、多渠道开辟服务公益性工作岗位,从保证民生上维权
1.以建设“四会”为目标创新工会工作
四会是指“有为工会”、“特色工会”、“满意工会”和“品牌工会”。“有为工会”就是搭建建功立业平台,在经济发展中建设有为工会;在探索创新学习型工会组织、提升工会干部综合素质上建设有为工会;在探索“事故隐患监控法”,安全生产监督上建设有为工会;坚持以职工致富增收为目标,引导职工发展自营经济上体现有为工会。“特色工会”是指搭建依法维权平台,在创新民主政治建设上建设“特色工会”、在强化企业民主管理、依法维权、开展“送法上门”三个方面体现出特色。“满意工会”就是搭建“帮扶平台”、在创建和谐社区上建设“满意工会”,实施“扶低保扶”工程让农场领导满意、实施再就业工程让职工满意、开展送温暖活动让职工满意的三满意工会。四是搭建科学发展平台,在工作创新上建设品牌工会,即以宣传报道打造工作创新品牌、工会组建打造工作创新品牌、文体活动打造工作创新品牌。
2.发挥城镇载体功能、多渠道开辟服务公益性工作岗位从保证民生上维权
近年来,建三江管局在总局党委“抓城、强工、带农”战略的指引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地“造城运动”。经过建城3年决战,该局共投入资金84亿元,累计新增建筑面积523万平方米,搬迁居民点317个,11万人搬进新城,城镇化率由3年前的42%达到现在的92%。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他们积极发挥城镇载体功能、多渠道开辟服务公益性工作岗位,从保证民生上维权。如七星农场社区工会协调民政等部门以“富民稳居”工程为载体扶低共富;新城社区通过“以岗扶低”等途径帮助困难居民实现就业,解决生活困难,仅物业中心就已帮助90余人实现就业,真正使社区居民“搬得进、住得起、过得好”。
(二) “居家养老”:社区工会作为职工之家,与民政、社区卫生服务站等相关部门配合来共同完成
社区工会作为职工之家在社区服务站中处于重要地位,以“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形式服务于社区的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重点是保障老人群体中的失能老人和特殊群体老人,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灵活多样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按照服务为先的原则,由农场民政局牵头,社区负责承办的方法积极动员各界力量参与日间照料,以社区为依托,积极发挥农场主导作用,广泛动员各界力量,充分利用社区现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以解决其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使场内老人在社区得到很好的照顾,努力为老年人提供最理想的养老选择。
(三)以文体中心为载体,丰富社区居民生活,延伸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到社区,形成社区文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观念的变化,人们的闲暇时间会越来越多,而大部分闲暇时间都要在社区里面度过;在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基本满足之后,将会增加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以文体中心为载体,丰富社区居民生活,延伸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到社区,形成社区文化,为构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四、搭建平台,努力开展扶低共富行动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建三江工会还从践行为民服务理念、构建和谐三江的高度上,大力实施职工共同富裕行动,推动“保、扶”提档升级工程上水平。2012年,全局共投入帮扶资金8902.74万元,对2632户鳏寡孤独、身残智障家庭进行救助,对1887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低收入家庭进行帮扶。在保障救助方面,共建设局、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责任爱心超市15个,总面积达2781平方米,投入资产总额1676.74万元,全面构建了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入学救助等六大救助体系,工会、民政部门共救助生活困难人员9705人次,救助资金1115.7万元。在帮扶工作方面,通过以地、以业、以岗帮扶,实现了对需巩固、纳入、拓展、倾斜的1887个家庭帮扶成果的提档升级,有1414户实现人均收入13000元,占被帮扶户数的75%,473户达到8200元-13000元,占25%。
(一)领导重视,制度规范
建三江管局党委把扶低共富“保、扶”提档升级工程确定为党委的重点工作,制订了具有建三江特点、符合实际的《扶低共富“保、扶”提档升级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帮扶重点、工作目标、基本方法和保障措施。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管局还建立了“党委负责、行政保证、工会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成立了由管局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工会、民政等22个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管局还与16个农场、20多个局直单位签订了责任状,形成了一盘棋统筹推进扶低工作的态势。
(二)重点突出,对象明确
“保”,就是通过不断提高低保标准,保证全局无劳动能力的鳏寡孤独、残疾智障,以及无劳动能力低保家庭的生活持续提高。“扶”,就是要通过“以地扶低、以岗扶低、以业扶低”使有劳动能力的四类贫困、低收入家庭实现共同富裕。一是要巩固的帮扶家庭。经过帮扶的但人均收入仍低于13000元的低收入家庭,使人均收入比上年增长10%以上。二是要补充的帮扶家庭。新列入帮扶计划的可扶持的贫困户、低收入户,确保三分之一的家庭人均收入不低于当地人均收的60%,三分之二的家庭人均收入不低于当地人均收入的50%。三是要拓展的帮扶家庭。将原纳入保障救助的有部分劳动能力的低保家庭拓展为帮扶家庭,确保3年内人均收入年递增20%。四是要倾斜的帮扶家庭。将帮扶工作的重点向局场“两直”倾斜,确保被帮扶家庭年人均收入递增20%。为保证帮扶责任落实到位,局、场、区各级组织建立了严格的帮扶工作责任制,组织帮扶人员和帮扶对象迅速对接。同时,管局机关深入推进100名处级领导干部与局直地区100名贫困、低收入家庭结对帮扶,形成了“一帮一”的良好局面。
(三)体系健全,措施完善
为推进扶低共富工作的顺利实施,管局着力在构建帮扶、保扶体系上下功夫,由多个部门联合行动,共同实施。在帮扶工作方面,持续深化以地扶低、以岗扶低和以业扶低,全局在2011年出让土地31.7万亩的基础上,2012年又有1486个党员干部、大户出让土地17.2万亩,直接受益1466户;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288个;133户从事蔬菜大棚种植和养殖,靠丰富职工“菜篮子”增加收入。在保障救助方面,持续深化困难职工 (居民)帮扶中心、责任爱心超市两位一体建设,全面构建了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入学救助、职业介绍与培训、法律援助、信访援助等六大救助、援助体系,实现了保扶工作的全覆盖。2012年上半年民政、工会等部门共救助生活困难人员5700多人次,救助资金480万元。
(四)广开渠道,保障资金
为了促进扶低共富的顺利实施,全局各农场普遍采取帮助贫困户和低收入户中的种植户协调贷款、减收部分利费或实行下打租金;管局工会在2011年联合省总工会干部学院举办三个班次的困难职工技能培训班的基础上,2012年3月又在阿城原种场举办了林下经济、果蔬栽培、玉米种植等3个班次、108名困难职工参加免费技能培训;16个农场还分别拿出200万元作为帮扶启动资金,管局机关及附属事业单位、农场机关和管理区干部又从工资总额中提取3%的“党员干部助困基金”,设立专储账户,专款专用。
五、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不断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建三江工会适应新形势,根据建三江的实际情况,并按照《黑龙江省总工会关于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深入推进职工素质工程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制定了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规划。
(一)利用职工学校,广泛开展提升职工科学文化素质活动
全局16个农场全部创办职工学校,职工学校教师达321人。局工会利用各农场职工学校,大力开展对职工的全员培训工作。各农场职工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以充分调动职工学习兴趣为主并结合职工的需求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比如:前进农场的做法:结合农业季节特点设置课程。针对农业春播、夏管、秋收、冬闲的特点将理论知识教育放在冬季,生产季节则以实践指导为主。七星农场结合职工群众所需要的课程设置。根据职工对新兴项目的浓厚兴趣开办了真菌、花卉、编织等新技术培训。二道河农场结合重点工作设置课程,大力发展了高效经济作物和畜牧养殖业。通过学习,提高了职工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为农垦建三江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
(二)利用“职工书屋”,广泛开展职工读书活动
目前,全局共建设职工书屋106个,总面积8418平方米,总藏书量达57万余册,音像制品6807件,书架715个,电脑1391台。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工会,以第二届黑龙江职工“读书学习节”为契机,利用各农场“职工书屋”,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读书”活动。前进农场工会,在干部职工中开展了“读书征文”和“读书演讲”比赛活动;在全场广大职工中开展“书香伴我行”系列活动,取得了很好的读书效果,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模范职工书屋”光荣称号。
(三)利用工人文化宫,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局工会利用各农场都有工人文化宫这一有利条件,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文艺、体育活动。八五九农场工会自从2009年文化体育中心投入使用以来,共开展各类主题文化、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30多场次,举办踢毽子、排球、轮滑、健身操、台球等比赛25场次,参与职工达到6800余人次。职工在参与活动中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同时陶冶了情操,增强了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发展。
(四)弘扬北大荒精神,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工会注重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吸纳优秀青年大学毕业生、文艺骨干,让文化人才组织有保障、活动有载体、培训有阵地、发展有舞台。特别是由垦区作家梁平女士编剧,由创业农场职工主演的话剧《太阳照在别拉洪河》,聚焦了当前垦区城乡一体化、城镇现代化大潮中有关房屋拆迁、土地流转等热门话题,深刻演绎了垦区领导干部面对诱惑淡然拒之,面对困难坚守原则,以及忘我奉献的工作作风和高尚品格,是新时期垦区文化精品创作及演出活动的一次探索和尝试。农场将这部话剧打造成绿色米都建三江的一个文化品牌。
六、关注弱势群体,促进和谐发展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农垦建三江工会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并做了大量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工作。特别是鸭绿河农场在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经验。
(一)关注特殊群体,努力消除心理障碍
对于心理健康方面出现问题的职工群众,该农场一是积极开展社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二是做好心理疏导。通过和风细雨、循循善诱的思想工作影响弱势群体,改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把“疏导”建立在对对象的尊重和实际需求上。三是提前进行心理干预。注意把握弱势群体的共性心理需求,区别个性心理特征,坚持提前介入、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二)关注上访群体,努力化解不良情绪
由于历史原因和多年积淀,该农场上访老户较多。对此,他们一是以尊重、理解、关怀的态度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把相关政策和规定向他们交代清楚,积极帮助他们解除思想困惑,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平衡。二是给予可能的人文关怀。在不违反政策原则的基础上,在农场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三是建立上下沟通的良性机制,把矛盾解决在基层。
(三)关注弱势群体,努力解决实际困难
该农场党政领导注重站在人文关怀的高度思考处理问题,把弱势群体当做亲人,从思想上、物质上、行动上关心弱势群体。一是在全场弘扬关注弱势群体的风气。二是给予弱势群体必要的生活补助。该农场在经济不很宽裕的情况下,决定自2012年起,每年为全场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营养补助金,具体标准是:80—89周岁发放1200元,90—99周岁的发放1800元,百岁以上老人发放10000元。三是帮助弱势群体排忧解难。做到理解、关心、爱护弱势群体,把他们作为保护对象,为他们遮风挡雨。
七、存在的问题
(一)从建三江的社区工会发展上看,城市管理方式的社会化趋向,拓宽了社区工会的工作领域,城市发展的区域化特点,提升了社区工会的地位和作用。但也使工会的管理布局、组织体制和职能分工发生了变化,社区工会组织体制如何确定,这点在建三江的社区工会中显现得还不是很清楚。
(二)从建三江城镇化建设上看,社区建立以后如何使社区建设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如何向规范化社区发展是建三江工会面临的新课题。
(三)从建三江扶低共富行动上看,有些贫困户脱贫思想不积极,消极懒惰,存在等、靠、要的想法。目前还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以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脱贫致富。
(四)从建三江提高职工整体素质上看,要加大力度,把企业文化,特别是北大荒文化有机地融入到职工文化建设中。因为北大荒文化是一种独具特色的黑土地文化,它具有特殊的地域性、人文性、时代性。农垦建三江作为纯正的北大荒,在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上,应更多地体现北大荒文化的价值观,并在推动过程中实现与时俱进。
八、对策建议
(一)社区工会面对职工队伍的变化,面对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工会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而频繁流动的职工,给会员的会籍管理、会费收缴增加了难度。对于不断产生的新的经济组织形式,社区工会在职责分工上能不能很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变化都是需要关注和探索。
(二)建三江管局在宜居、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方面是地方乡镇无法比拟的,而且各方面配套设施还在进一步完善中,下一步是要进行软环境的建设与硬环境协调,以实现社区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三)在实施扶低过程中不能简单的局限于物质帮扶,要采取全方位的“立体帮扶”方式,即要思想帮扶、资金帮扶、政策帮扶、科技帮扶、项目帮扶,等等。在帮扶上建立精神上扶志、生活上扶贫、能力上扶技和经营上扶业等有效机制,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工会要树立终身教育观念,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工会工作一件大事来抓,要向职工灌输终身学习理念,使学习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要把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与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加快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由体能型向学习型、知识型、智能型和创新型、复合型转变,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