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活素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2013-08-15杨爱民刘春萍
杨爱民 刘春萍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是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转归,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难治性心力衰竭是指心功能分级在III-IV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在适当而完善的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神经激素拮抗剂治疗、消除合并症和诱因后,症状和临床状态仍未能改善或很快复发或进行性恶化,其5年死亡率高达5%[1]。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我科应用新活素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70~82岁,平均76.5岁,其中冠心病16例,风心病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扩张性心肌病1例。病程最长达10年,最短10 d。所有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均为IV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40%,表现为心悸,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尿少,全身水肿等。
1.2 治疗方法 2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均按照美国2005ACC/AHA心衰治疗指南,给予标准化抗心衰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吸氧、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醛固酮抑制剂、控制感染等诱因、治疗原发病等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且有加重,在继续应用上述治疗措施基础上,我们加用新活素。根据患者体重,给予1.5 μg/kg静脉注射,再以0.0075 μg/(kg·min)的速度静脉泵入,持续应用3~4 d。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心悸、呼吸困难、紫绀、全身水肿等心力衰竭的症状消失,心功能提升至少I级以上;有效:上述症状有程度不等的改善,但没有达到基本消失的情况,心功能仅提升I级;无效:患者上述几项中都没有好转或加重。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0例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其中无效2例中1例为年龄82岁,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冠心病、急性非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的患者,另1例为严重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患者,其左室舒张期末内径为80 mm,射血分数为20%。
表1 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及BNP比较(±s)
LVD(mm) LVEF(%) BNP(mg/L)治疗前50.3±6.5 52.1±8.2 450.6±41.8 67.3±12.7 30.5±10.5 2210.0±36.8治疗后
2.2 不良反应 多数患者应用新活素过程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仅2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情况,调整用药速度后血压恢复正常,并继续应用。1例患者用药前已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用药后血肌酐轻度较前升高,停药后恢复,并较前下降,考虑为心功能改善,肾血流增加,肾功能亦改善。
3 讨论
随着治疗条件的不断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逐渐增多,反复发作,病情逐渐加重,治疗到一定时期可发展为顽固性心力衰竭,常规的心衰治疗,效果不佳。新活素(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是20年来美国FDA首个批准的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药物,近年来成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新药。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具有32个氨基酸,与内源性BNP具有相同的氨基酸排序、空间结构和生物活性,因此具有相同的作用机制[2]。与特异性A型利钠肽受体结合激活下信号途径产生药理作用,该受体广泛分布于心、肺、肾、肾上腺等器官,所以新活素有多种作用:扩血管、利尿、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抗心脏重塑。新活素可降低患者体循环的阻力,降低心室的后负荷,可迅速缓解呼吸困难和全身症状。可减少肾素和醛固酮的分泌,拮抗垂体后叶素和交感神经的保钠、保水、升高血压的作用,从而降低循环血量,降低心室的前负荷,改善血管和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平衡[3]。新活素没有正性肌力作用和正性心率作用,不会增加心肌耗氧量,不诱发心律失常。
本组研究的对象是在常规方法抗心力衰竭治疗无效的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新活素在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时有显著疗效,总有效率达90%,超声心动图指标及BNP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而副作用仅有低血压,且可通过调整速度而继续应用。
综上所述,新活素能明显改善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可作为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一线药物。
[1] 陈灏珠,实用心脏病学第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669.
[2] WeberM,Hamn C.Role 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NT-pro in chinical routine.Heat,2006,92(6):843-849.
[3] 刘思泰,蒋涛等,新活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西部医学,2010,22(1),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