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地气”才叫实干

2013-08-15唐剑锋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3年10期
关键词:接地气政绩责任意识

文|唐剑锋

什么叫“接地气”?形象地说,就是“人往基层跑、钱往基层花、物往基层送”。在“接地气”中养成自觉并擅长与群众打交道的好习惯,才能理清群众工作思路,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办好群众要求的事情。

基层群众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要想不脱离群众,就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因为他们最了解实际情况,最善于思考,最富有创造精神。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就是我们要接的“地气”。只有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物质和心理需求,我们才能明确工作的方向,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掌握决策需要的第一手材料,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领导干部要有做事、做成事的责任意识。没有实干的责任意识,几年下来,一届任满,却是山河依旧,面貌未变;有了实干的责任意识,就会产生赶超跨越的紧迫感。什么叫实干?为人民谋事、做事、做成事,才叫实干。有位省级领导在《人民日报》撰文说:“对一个领导干部而言,工作中很多缺点是可以原谅的,但不为老百姓干事是不能容忍的。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要扎扎实实干一番事业,把琢磨个人发展转变为谋划区域发展,不要有浮躁之气,一两年就想挪个地方。”

人是一切生产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一个地方要加快发展,关键靠人,没有人的思想解放和深刻变化,就没有持久的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尽快改变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面貌。领导干部只有把联系群众、“接地气”当成一种工作常态,才能增强责任感,进而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共同为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而奋斗。群众是最讲究实际的,他们最反感领导干部“今天激动、明天慢动、后天不动”。因此,领导干部要坚决去掉急躁、浮躁之气,以脚踏实地的精神状态,为群众的利益忘我工作。

新形势下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是我们过去工作中没有遇到过的。诸如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征地、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一系列问题,群众反应强烈。我们只有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来想问题、找办法,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因此也可以这样说,“接地气”本身就是群众工作。一个党员干部不“接地气”,就不知道工作有多虚,有多空,一旦“接了地气”,才会逐渐懂得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是多么的必要。脚跟扎在群众之中,我们所做的工作、所作的决策,才会多为群众想,妥善为群众办,才是代表了群众的利益,党的惠民政策也才能实实在在地落实到群众头上。

是不是实干,你自己说了不算,而是要听群众说。群众认可的“实”才是实。如果群众说不实,证明你“地气”“接”得不够或“接”得有问题,甚至是你把“接地气”当成了邀功求赏的“政绩工程”。在你自己看来,你确实“干事”了,甚至“干了很多事”,但在群众眼里,这些事脱离实际,好大喜功,哗众取宠,是为了你自己调动或升迁捞取政绩。

为了做事、做成事而去“接地气”,才叫“主题鲜明”。领导干部做工作要有鲜明的主题,那就是为群众干事、为群众干成事。说得再好,不干事、干不成事,又有什么用?工作做得实不实、好不好,政绩怎么样,群众自有评价的标准。他们不会只听你怎么说,而是在看你怎么做,做得到位不到位。在他们眼里,谁诚心实意地“接地气”,谁就是在实干;谁夸夸其谈、浮躁潦草,谁就是在做秀。

干实事的人即使工作再忙也会创造条件到群众中去“接地气”,而那些图虚名的人即使去了基层也不会真心实意做实事,甚至借机自我标榜,捞取政绩。党员干部要做哪种人,希望大家都能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启示,做出正确的选择。

猜你喜欢

接地气政绩责任意识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政绩”何以成“政债”?
中水电,在老挝“接地气”有回报
制度建设:培养媒体责任意识的重要基石——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为例
正确对待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