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好自己的下属

2013-08-15汪金友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3年10期
关键词:乡民案子比作

文|汪金友

下属“出事”而“殃及”领导的新闻,时常见诸于各类媒体。对一个领导干部而言,最可以调动的是自己的下属,最应该信任的是自己的下属,最需要保护的是自己的下属,但往往给自己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的,也恰恰是自己的下属。

《聊斋志异》的“梦狼”篇中就有这样一个故事:进士出身的邹平县令李匡九,居官清正,公道廉明。但只因一个案子,却落得一片骂名。原因是有个乡民被人诬告,去衙门询问怎样才能打赢这场官司。一个门役告诉他,县令提出要二百两银子。乡民苦苦哀求,看能不能减半。门役说,到时候我会尽力给你求情,只怕县令不答应。开堂时,门役明知县令不吸烟,却走到跟前悄悄问:“吸烟否?”县令李匡九摇了摇头。门役即退下对乡民说:“适言其数,官摇首不许。”乡民信以为真,非常害怕。过了一会儿,知道县令喜欢喝茶的门役又到李匡九前问“饮茶否?”李匡九点了点头。门役回来马上告诉乡民:“二百两,适首肯,汝见之耶?”庭审结束,这个乡民果然胜诉。

一件小案,就要人二百两银子,这也太贪了吧!不出几天,几乎全县百姓都知道了这件丑闻,只有李匡九本人一直蒙在鼓里。他自以为很公正、很廉洁,自以为一分钱都没有收就办完了案子,却不明白为什么满大街人都骂自己贪受贿赂。所以异史氏曰:“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官自以为廉,而骂其贪者载道焉,此又纵狼而不自知者矣。世之如此类者更多,可为居官者备一鉴也”。

蒲松龄把贪官比作虎,把恶吏比作狼。即便官员不为虎,下属也可能成狼。而且这些狼的危害,还要猛于虎。官员的危险,就在于“纵狼而不自知”。自以为那些下属都在勤勤恳恳工作,规规矩矩做人,谁知道背后里却是吃喝玩乐、敲诈勒索,闹得一方百姓不得安宁。

管好自己的下属,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有些人觉得自己身居高位,一天到晚辛辛苦苦,享受一点特殊的待遇和照顾,也是理所应当。但他们却没有想到,自己敢开一尺的缝,有些下属就敢开一丈的缝。只有点点滴滴都严格要求,那些别有用心的下属才不敢随意下手。

管好自己的下属,最关键的是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无论办什么事情,都把其中的依据、制度、程序和实际情况搞清楚。如果高高在上,不体察民情,不了解实情,不亲自动手,就只能让下属忽悠和牵着鼻子走。

管好自己的下属,最根本的是消除特权。现在有一些领导干部,本位主义和特权思想非常严重,一事当前,首先考虑的不是群众利益和整体利益,而是部门利益和团体利益,所以经常“护短”,致使一些下属有恃无恐,为所欲为。

管好自己的下属,最危险的是姑息迁就。每一个地方都有矛盾,每一支队伍都有先进者和落后者。就像河南林州的“摔婴”案一样,一匹害群之马,令一支队伍蒙羞。对待这样的下属,最明智的做法不是遮丑和保护,而是依法严加惩处,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处理亲情问题的“三原则”,即“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习近平总书记也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既要严于律己,又要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能不能管好下属,对领导干部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猜你喜欢

乡民案子比作
比作诗
金块藏匿在哪儿
路遇乡亲
油菜花开
QQ包青天
『查案子』会『乱班子』
火是由谁引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