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套路串联法教学研究

2013-08-15严锋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8期
关键词:手型弓步步法

严锋

(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 江苏如皋 226500)

在日常武术套路教学中,为了改变教师教一式,学生练一招的单一练习方式,尝试以套路中动作的方向路线为教学突破口,采取先将构成套路的动作有序地教给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再由学生根据其方向路线的不同变化,将套路动作串起来、联成套路的方法实践教学。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被动练习武术套路转变为主动学习,改变武术套路教学过程中学生单调、枯燥的跟随练习方法,变为学生要串出动作、联成套路,就要在认真学练套路动作的基础上,主动探究套路动作的方向路线的各种变化。

1 串联能力的培养

要具备一定串联套路动作的能力,在学练基本动作阶段,就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学练单个手型、步法,引导学生感受动作与动作之间不同的组合方法及合理的转换,并尝试串联出自己的动作组合。

1.1 基本手型、步法

一些基本手型、步法的动作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如冲拳与推掌,其动作方法的相同之处均是“从腰间旋臂向前快速击出”。教学时,可基于这点,学练一种基本手型或步法后,而不接着教授下一种手型或步法,改为引导学生对比之前学的手型或步法,自己模仿,尝试练习。如:先教会学生冲拳、砸拳等有关拳的基本练习,再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找出其相同之处,尝试推掌、劈掌等有关掌的基本练习。

虽然只是简单的从被动模仿练习变为主动的模仿尝试,却能提高学生主动学练的意识,为动作间串联方法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

1.2 动作间的串联

动作间的串联,就是基本手型与手型、步法与步法、手型与步法之间的组合。为培养学生的串联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从单一步法结合一种手型开始教学,接着引导学生尝试一种步法配合多种手型、不同步法搭配、不同手型的练习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动作间串联的不同形式和方法,体验到串联动作时手型与手型之间、步法与步法之间方向路线的变化。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动作间串联的方法及合理的转换,初步形成串联动作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学生对串联动作名称的认知,知道动作命名的一般方法、规则,能正确说出相应动作的名称。动作名称一般以下肢的主要动作配合上肢的主要动作而命名,如“弓步冲拳”、“弓步顶肘”等。在练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知道自己练习的是什么动作,名称是什么,练的同时大声喊出动作名称。可由教师或同伴演示若干简单动作,看谁能准确地在第一时间说出动作名称,或说出若干简单的动作名称,比比谁做得准确、做的快。

(2)提高学生串联动作时发力方法的合理运用能力及身体协调配合的能力。出拳出掌时,要学会借助后腿蹬地和拧腰转体的发力方法,以达到“寸劲”发力的效果,并做到上下肢协同一致,避免出现上下肢动作间的脱节、断拍。如“弓步冲拳”,就要做到力生于足(右腿蹬地发力),起于腰(向左侧转体拧腰),达于手(前冲右拳,力达拳面)。并做到“左腿前跨成弓步的同时,收左拳、冲右拳”,而不是先“左腿前跨成弓步”,再“收左拳、冲右拳”,或者先“收左拳、冲右拳”,再“左腿前跨成弓步”。

(3)注重串联动作时教学方式的多样性,避免单一乏味的练习消耗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体验动作间组合不同变化的乐趣。如可根据“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规则,结合动作的串联形成游戏:“弓步推掌”替代“剪刀”、“并步抱拳”替代“石头”、“马步分拳”替代“布”。游戏时,可运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如学生一对一的挑战,小组之间的对抗,教师亦可参与其中,与全班学生一起游戏。

学生在尝试串联自己的动作时,不要一味强调动作的新,而要着重于已学动作的二次串联。要注重学习小组的作用,发挥集体的智慧。教师要适时引导,给予建设性的意见和积极的评价。

2 串联套路动作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串联能力,并不意味着能串起动作联成套路,还要在不断尝试串联套路动作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为了增强学生串联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践教学。

2.1 套路动作的分析

在套路动作教学过程中发现,套路中命名的动作,一些是单个动作,如健身拳第三式“抽拳弹踢”就是一个动作;而一些是由多个动作构成的动作组合,如健身拳第二式“戳掌冲拳”则是由“弓步戳掌”、“马步摆掌”、“跪步冲拳”等三个动作组合而成。

为了便于学生区分之间的不同,易化套路动作串联的难度,特将套路动作名称对应一个动作的,称为单式动作;将套路动作名称由多个动作构成的,称为复式动作。在串联过程中,遇到复式动作时,采取先引导学生串联出复式动作,再与其他动作进行串联的方法进行尝试。如复式动作“戳掌冲拳”与单式动作“抽拳弹踢”的之间串联,若将复式动作“戳掌冲拳”的三个动作依次教给学生,就与单式动作“抽拳弹踢”直接串联,就会破坏原有的套路结构,使学生误认为这是构成套路的四个动作;若直接让学生串联复式动作“戳掌冲拳”与单式动作“抽拳弹踢”,则会增强学生串联的难度;只有先引导学生串联出复式动作“戳掌冲拳”,并告知这是由三个动作构成的复式动作,再与单式动作“抽拳弹踢”进行串联,这样才既不破坏套路结构,又降低了学生串联套路动作的难度。

2.2 套路动作的方向路线

串联法教学,就是让学生主动探究套路动作的方向路线,即套路动作之间身体各部位运动方向的各种转换、运动路线的不同转变。

为了理清其中的变化,降低学生在串联时的难度,采取先方向后路线的方法,即先引导学生弄清运动方向的转换,再理顺运动路线的转变,最后协调身体各部位运动方向、路线的变化,完成套路动作间的串联。如健身拳第五式“转身按摔”是复式动作,在学生串联这式动作时,首先应学会构成“转身按摔”的“弓步勾手”、“跪步按摔”两个动作;其次弄清两个动作之间“身体向左后方拧转”的运动方向转换,理顺下肢“右腿屈膝下跪”、上肢“左手平掳变拳收到腰侧,右勾手变掌随之下按”的运动路线转变;最后协调一致其方向路线的变化,串联出“转身按摔”的动作。

2.3 套路动作的攻防技击性

串联套路动作,并不能仅局限于套路动作方向路线的变化。毕竟套路动作的攻防技击性才是武术套路的本质。这也是学生学练武术套路的兴趣点之一。套路动作攻与守的方法及涵义,是要靠套路动作方向路线的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因此,加强学生对套路动作攻与守方法的演练,不仅不会影响学生串联套路动作,反而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套路动作方向路线的理解。

在串联套路动作时,对一些攻防技击性较强的套路动作,可引导在学生感受套路动作攻与守的同时,体会串联套路动作的方法。如健身拳第九式“跳步顶膝”是攻击动作,教学时可通过强化练习“下拉对方头颈的同时,用膝上顶”的攻击方法,让学生体会其“左脚落地的同时右腿屈膝跳顶,同时双掌拍膝”的方向路线改变,进而串联出复式动作“跳步顶膝”。

2.4 套路动作的递进式串联

在学生串联套路动作时,不能将所有的套路动作都一次性教给学生,就让学生去串联,这样不仅套路串联不出来,反而会消磨学生的兴趣。而要采取递进的方式,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尝试串联。

(1)根据一节课预设的套路教学任务,依次教学套路动作。可采取学练本课教学套路的第一式动作、第二式动作—尝试串联—学练第三式动作—尝试串联……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可从本课教学套路的最后一式动作开始教学,采取依次往前教一式动作,串联一次的方法进行教学。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要注意对已串联动作的复习,不能只关注是否能串联出套路动作。也要注意对串联难易程度的掌控。若是简单的动作间过渡,就可让学生直接尝试串联;若是连续多个简单的过渡,也可让学生直接尝试;若是变化相对复杂的动作间过渡,则要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尝试,教师也要适时给予指导,以提高教学效率。

(2)在学生具备较强串联能力的基础上,可发挥武术图解的作用。在学生明白图解中运动方向如何确定、理解图解中运动路线如何表述等知识之后,引导学生根据图解尝试串联已学会的套路动作。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引导他们根据图解中套路动作的图示、动作的名称、要领说明等,共同探讨,自学套路动作,并进行串联。

[1] 张英.浅谈武术美学价值[J].搏击(武术科学),2011(6).

[2] 鲁勇,方汝辑.情动于中而形于技——武术套路“意境”与中国传统文化[J].运动,2011(8).

[3] 段三真,金嘉鹏.武术传承之原始目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1(14).

[4] 高航,王建华,高嵘.中小学武术教材教法改革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

猜你喜欢

手型弓步步法
浅谈钢琴演奏中的手型问题
钢琴手型的重要性
大众武术健身之步法问题辨析
六步法创建有效的企业合规管理体系
强迫症
女子跆拳道49 kg 级优秀运动员比赛步法使用成效
以钹对枪法
金刚霸王肘
教琴
勤于思 敏于行
——武术《手型变换操》一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