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创新分析
2013-08-15潘志华
潘志华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0023)
新形势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创新分析
潘志华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0023)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职业院校也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但是面对当前新形势下对于人才的更高要求,职业院校对于体育方面的教育方式已经远远适应不了时代的要求。体育教学的创新和改革已经成为了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职业院校目前的教育现状;其次又分析了影响职业院校体育创新教育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具体的改善措施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体育教学 创新 职业院校
1 我国目前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1.1 教学观念陈旧,目标定位难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关于体育教学一项存在诸多问题,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阻力颇多,问题的成因也是多种对样,因此就造成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难以有效开展的严峻现状。在综合研究后,我们发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之所以步履维艰,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落后是有历史成因的,我们知道,我国高职院校的出校要晚于普通高等院校,它是一个新型的综合性的院校,这就使得它在发展过程中先天不足,在缺乏历史积淀、深厚教学经验的天然缺陷下,自然难以积极推动其自身体育教学事业的有效开展。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方面基本上处于探索阶段,严重缺乏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大纲,只能借鉴其他高等院校或者中学体育教学经验,弥补其不足。
第二,高职院校领导往往忽视体育教学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教学质量评估中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这一块投入不足,这就导致很多教学器材无法得到及时更新,并且体育教师队伍整体工资水平较低,体育老师上课动力不足,甚至有懈怠现象发生。还有有些高职院校的产生是由几个中专、技校组合形成,体育老师教学水平有限,也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水平不高的一大原因。
第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理念与学生实际需求不相适应,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为实用型人才,这些实用型人才在毕业后往往很快就找到一些高强度的工作,这些工作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极高,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开设的体育教学内容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很难让学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
1.2 教学内容缺乏系统化,课程过于单一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在系统化、多样性方面仍有缺陷,不可忽视的是,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就关于课程方面作了一些改进。但是,在体育课程设置上仍然有亟待改善的地方,如在教学内容上一直沿用陈旧的教学方式,缺乏新颖性,并且,在体育教学课时安排上还存在不同意见,很难达成统一。目前,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上过于冗杂,学生很难学到自己喜欢的课程,更别说系统的掌握某一门课程了。这种情形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下降,随之而来的也就是学生的体质逐渐下降了,而这与高职院校开设体育教学的初衷大相径庭。
1.3 体育师资力量不足,评教系统作用不显著
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时很多高职院校存在的共同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有:(1)是高职院校领导阶层缺乏加强师资力量引进的意识,他们更多关注专业课程,把有限的名额分配给引进专业教师上。(2)是体育高师院校毕业生对高职院校认识片面,认为这类学校的学生较为调皮,体育课不好组织,从而很多人都不愿去高职院校担任体育教师。(3)是由于高职院校在引进体育教师的时候盲目追求教师学历,而对于具有高学历的毕业生来说,这类学校对他们缺乏吸引力,从而招不到人。此外,由于现在用人单位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忽视,只看重他们的业务能力,学校也更加强调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使得学校专业知识课程和实习训练课程时间进一步变多,体育课程占用的课时越来越少。体育教学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越来越边缘化。学生的体育能力被学校和企业忽视,使得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和体育文化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很多学生将体育课程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再多的激励也很难激发他们对于体育的兴趣。高职体育要想闯出自己的路,就要找到自身的特点,发展适合自己的体育模式。
2 影响职业院校体育创新教育的因素
2.1 应试教育
对于我国来说,应试教育是阻碍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我国的教育模式都是较为单一的,而且教育方法也极其呆板。教师仅仅是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过分的看重了分数,而忽视了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特别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对于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来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教育目标不明确,更谈不上创新教育,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上,都较为陈旧。此外,教学设施也极其老化,进而造成我国体育教学模式单一化。
2.2 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影响我国职业院校体育创新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活动。当前,对于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来说,仅仅对一年级的学生开设体育课程,而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每学年仅仅对其进行一次体制达标检测,这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体育教育模式的创新。
2.3 主体意识差
主体意识差,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欲望,造成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差。因为学生是创新的主体,创新最终要靠他们来完成,因此主观能动性是一个绝对不能忽视的因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宣传创新教育,合理引导学生的思维。创新本身就是弃旧更新的过程,因此要鼓励学生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树立自信、克服惰性、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勇于创新。
3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的具体措施
3.1 体育教学观念的创新
要想改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进行体育教学理念创新为首要之举,要深刻认识体育教学的内涵,体育教学的真正意图,从而研究新的体育教学观,突破以往陈旧的体育教学观念。当今,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更加丰富,随之而来就是追求身体健康,快乐生活。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理念创新就应当从这方面入手。我认为从学生走出校门为国家做出贡献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良好的体质角度讲,学校有责任有义务践行“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此理念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并且这种兴趣不是短暂性的,而是要保持一辈子,坚持一辈子的。那么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中就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对体育的热爱程度、认识程度、身体情况、爱好哪项运动等方面,然后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该学生的体育锻炼计划,让学生主动的、自觉的进行体育活动。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
3.2 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
体育教学内容创新是一个很好的改善措施,因为教学内容直接关乎到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上体育课的效果及作用。从这个方面来说,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势在必行,那么如何进行体育教学内容上的创新是首先要深究的。关注个性发展、个性培养十分有必要,高职院校在开设体育教学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情况,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身体素质、锻炼次数等,然后把相似情况的学生归类,进行集中教学,这样就可以定制适合学生的体育课程以及体育教材,这样体育教材和题英语课程必定能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也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积极落实自己的体育计划,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身体素质肯定能有一个质的提高。
3.3 培养更多的专业教师
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培养专业的体育教师队伍必不可少。专业体育教师在体育专业知识、实际教学经验、体育事故处理等方面有着过硬的知识储备,在体育教学中能够游刃有余的进行教学活动,他们能够开展一些有意义但却存在安全隐患的体育活动,因为在出现教学事故时他们具备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与知识,也可以尽最大能力避免事故的出现,而这些对于普通体育教师来说是做不到的。
3.4 注重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
理论总是服务于实践的,但是只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才能有效指导实践有序开展,对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也是如此,注重提升体育教学理论水平,对于指导体育教学活动意义非凡。我们要将那些散乱的、旧的、甚至错误的体育教学理论进行总结、进行升华、进行改进,提出能够有利于体育实践活动的新理论,并且老师还要很好的掌握这些新理论,在体育知识教学中明晰的讲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听懂,并按理论展开体育活动。只要理论正确了,就会让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少走歪路,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
3.5 加大对体育俱乐部的扶持力度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在目前来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原因即在于经费不足,收费太高学生难以负担的起经常性锻炼,要想解决好此项问题,最直接的突击就是为高校体育俱乐部解决经费不足问题,具体的解决办法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从高职院校体育部来讲,就是要说服上级领导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上级领导重视,获得体育教学经费拨款;第二,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可以引进校外比赛,并且可以允许校外人进入体育馆观看比赛,但前提就是收取合理费用,以此缓和体育馆经费不足问题。体育馆经费一旦充足,收费降低,学生就可以经常去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4 结语
对于我国职业院校来说,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体育教育的实施就是为了达到这种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帮助学生正确的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技能,从而促使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职业院校必须充分意识到体育教育创新的重要性,正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使得他们今后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1]彭曼,康冬宁,韩金磊.浅谈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的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0(24).
[2]刘力,殷国玺.未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的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1).
[3]夏晟,陈珍银.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G807.01
A
2095-2813(2013)09(a)-0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