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股利分配与资本融资的博弈关系探析
2013-08-13■施丹
■施 丹
股利分配和资本市场融资是企业两大重要的财务活动。企业的股利分配与其融资行为息息相关。股利分配方式、股利支付意愿、股利支付水平等因素对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融资方式融资成本等方面均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商业银行分红与融资的关系
1.分红比例与融资数额的关系
商业银行因为存在资本监管的要求,其股利分配和资本市场融资的关系有一定的独特性:商业银行分红比例过高,会减少企业的留存收益,为了满足监管机构和巴塞尔协议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商业银行在分红后同一般企业相比,其资本市场融资的动机更强;反之,如果分红比例较低或者不分红,则其资本市场的融资需求和融资数额也相对较低。商业银行的分红比例与融资数额呈现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2.分红与融资的时机关系
Stein(1996)提出了资本市场的择时假说 (MarketTimingHypothesis),即在股票市场非理性导致公司股价被高估时,理性的管理者可能发行更多的股票以利用投资者过度热情;反之,当股票价格被低估时,管理者可能回购股票。因此,基于此理论,对商业银行来说,当资本市场高涨时,银行的公司价值被高估,理性的管理者更愿意为了此时较低的融资成本而在资本市场上发行权益或债务工具融资,因此,这个时期可以实行较高的股利支付率,股利支付导致的资本水平下降可以通过资本市场低成本的融资弥补。相反地,当资本市场低迷时,企业的公司价值被低估,此时的融资成本较高,对理性的管理者来说并不是融资的好时机,而通过少分红维持较高的资本水平以满足资本监管要求则不失为一个理性的选择。
目前商业银行的分红现状
表1列示了2007-2011年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股利分配率及均值。从国内同业来比较,国有商业银行的股利分配率最高,城市商业银行次之,而股份制银行的分配率最低。在国有银行中,中国工商银行的股利分配率居所有上市银行之首,高达44.23%;城市商业银行中宁波银行的股利分配率最高,为31.68%,北京银行最低,仅为18.69%;招商银行向投资者分配股利最多,股利分配率以20.95%居股份制银行之首,最低的深发展银行股利支付率仅为3.35%,工商银行是其将近15倍之多。
从国际同业比较来看,国际上大银行例如汇丰、花旗、JP摩根、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UBS以及渣打银行在2001-2007年间平均分红比例分别为61%、67%、80%、49.3%、43.25%、50.6%、37.4%和52.3%。国际商业银行的分红比例明显高于我国的上市商业银行。即使在这轮危机中亏损的年度,也有一些银行例如花旗、富国银行等以分红比例上一年度已经确认为由,仍然进行了“分红”。看来适当控制分红增加留成固然是银行充实资本的一个重要渠道,但仅靠银行内生性资源积累要满足其长期发展的需要还是有压力的。因此,如何平衡分红和融资的关系是商业银行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平衡商业银行高分红与资本市场融资关系的途径
从近几年的分红比例来看,工商银行保持着40%左右的股利支付率,再下调的空间已不大。一是股东们的即期回报要求必须满足,这一点在我国银行业的股权结构下尤为重要;二是作为已在境内外上市的银行来说,市场的压力有时甚至比来自大股东的压力要更为强大。股利的信号理论认为,作为内部人的管理者和作为外部人的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管理者掌握着企业关于财务状况、盈利预测、现金流水平等信息,而股利则是管理者向外部投资者传递企业发展状况的重要信号。股利的支付水平高往往代表着企业的运转健康、发展情景良好,反之企业少支付股利或根本不支付股利会使投资者认为企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或遭遇了危机。因此,股权分红比例过低将直接影响市场形象。
表1 2007-2011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股利分配率
如何在保持较高的股利支付水平下仍能满足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对商业银行来说显得尤为迫切,而发展低资本占用的新兴业务,有节制的发展高资本占用的传统业务,走一条资本节约式的发展道路是平衡分红比例与资本约束关系的重要手段。
1.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强化资本约束观念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由以往的依赖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转而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如发行股票,发行公司债,企业对商业银行的依赖度逐渐下降,“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转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提出了挑战,商业银行对企业的存贷服务转而更多的为企业提供融资等全方位综合化的服务,比如资产证券化、债券承销、资产托管、现金管理、银团贷款等新兴业务。
2.扩展业务范围,挖掘业务深度,建立有效的产品研发机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银行监管的放松,我国商业银行的新兴业务不断涌现,但与国外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在业务深度和广度方面还与之存在的明显的差距。要努力缩小与国际商业银行的差距,就要实现新兴业务与传统业务、对公业务与对私业务的均衡发展。此外,银行产品的开发应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建立长久的产品创新研发机制。
3.引入战略投资者及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企业的生存根本在于企业的 “造血”功能,即盈利能力。市场化运行机制的完善是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商业银行业来说,引入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对,以国际理念引导改革,是解决我国商业银行渐进式改革受阻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不仅能为本土商业银行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更能为商业银行的管理带来先进的经营理念。
2011年,我国将 “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写入 “十二五”规划,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我国国内利率化的进程将不断深入,银行业应加速改变过去过度依赖存贷利差收入的传统赢利增长模式,逐步摆脱对贷款扩张的路径依赖,通过综合化经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形成 “低资本占用综合经营型”的多元化业务结构以及可持续增长的赢利模式。
参考资料
1.雷立钧.资本约束下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模式 [J].财经问题研究,2007(5):53-57.
2.陈嵘.现代西方股利政策主要理论的发展与评价[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07-209.
3.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分行课题组.构建突出价值创造的 “低资本占用综合经营型”盈利模式——农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探索,黑龙江金融,2011(2):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