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技资源配置与开发助推烟台蓝色经济区建设

2013-08-13董志强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3年1期
关键词:经费支出烟台市烟台

■董志强

以科技为先导,这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烟台如何加强科技资源的配置与开发,从而有效推动本地区的科技进步,为发展蓝色经济提供充分的科技支撑,这是烟台建设蓝色经济区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将对此作一些粗浅探讨。

烟台科技资源配置与开发现状分析

(一)烟台科技资源配置与开发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以来,烟台以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为指导,大力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培养高端科技人才,重视科技平台建设,在科技资源配置与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1.科技投入方面。 “十一五”期间,全市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支出(R&D经费支出)以年均超20%的幅度增长,2010年全市R&D经费支出达85.7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即科技投入强度)为1.97%,远远高于山东省1.72%和全国1.76%的平均水平。

2.人才储备方面。 “十一五”期间,烟台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2010年全市拥有研究开发活动单位数296个,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21511人,其中博士818人,硕士2253人,每万人拥有科技研究人员达到31人。高级人才方面,至2011年底烟台市有院士2人,进入国家 “千人计划”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87人,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6人,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13人。

3.平台建设方面。至2011年底,全市累计建设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3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51家;省级以上企业重点实验室11家,其中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0家;全市共有各级企业技术中心166家,其中国家级13家、省级47家;山东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5家,山东省企业院士工作站14家。

上述科技资源的配置与开发,为“十一五”期间推动烟台的科技进步,引领烟台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烟台在科技资源配置与开发方面与先进地区的差距

在看到烟台科技资源配置与开发所取得的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烟台在科技资源配置与开发方面与济南、青岛等山东省的先进地区之间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人力资源与先进地区比相对匮乏。与济南、青岛相比,烟台的科技人力资源拥有量尚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

第一,从数量来看,烟台与济、青两地相比,无论在有研究开发活动单位数、R&D人员数、高学历人数,还是每万人拥有研究人员数,都差距甚远。其中:有研究开发活动单位数,济青两地都比烟台多出50%;R&D人员数,济青两地都比烟台多出1倍有余;在高学历人数方面,济青两地分别是烟台的3.4倍、2.5倍;万人拥有研究人员数济青两地分别是烟台的2.1倍、 1.7倍 (见表1)。

第二,从科技人力资源的质量来看,烟台与济、青两地也有较大的差距。在2010年三地R&D人员的构成中,高学历占比分别为14.3%、23.3%、16.7%,烟台最低。在三地的高级人才拥有量上,烟台各项数据几乎都明显低于济、青两市。其中,与青岛的差距尤为突出,从表2可以看出:截至2011年,青岛市目前拥有两院院士2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补助职员863人,国家 “千人计划”12人,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17人,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41人;而烟台有院士2人,国家 “千人计划”5人,山东省“万人计划”10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87人,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6人,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13人。

2.科技财力投入与省内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虽然烟台近几年在在科技财力投入方面增长幅度很大,科技投入强度也远远高于山东省平均水平,但我们也要看到:

表1 2010年济、青、烟三市R&D人员情况

表2 2011年济、青、烟三市拥有高级人才对照表

表3 2010年全国R&D投入强度前10名的省市

第一,山东的R&D经费投入强度(1.7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76%),与全国先进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见表3)。因此,如果将烟台置于全国范围,则烟台的科技投入强度不仅要远远落后于如北京、上海和天津这样的大城市,也要落后于苏、浙、粤等许多省份的中型城市,如2010年R&D经费投入强度,无锡为2.5% (R&D经费支出144.83亿元)。

第二,即使在山东省内,烟台的科技财力投入与先进地区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2010年烟台R&D经费支出增长幅度为27.91%,低于山东全省的29.33%,也低于青岛的28.70%;2010年烟台R&D经费支出为85.75亿元,而青岛的R&D经费支出为124.45亿元,超出烟台将近50%;2010年烟台的GDP增速超过了济南和青岛,而在科技投入强度方面却落在了这两个城市的后面,比青岛低了0.23个百分点。这说明烟台的科技投入虽然也有较高幅度增长,但其强度与GDP的增速是不相称的。

3.科技平台建设总体上落后于先进地区。在科技平台建设方面,烟台在山东全省处于前列,但与济南、青岛等先进地区相比,总体上仍然落后,有些方面甚至差距颇大。从下面的青岛、烟台两市科技平台建设对照表(表5)可以看出,烟台在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方面与青岛都差距悬殊。其中,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青岛比烟台多48家,是烟台的5倍有余;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青岛比烟台多19家,比烟台多达4倍;在各种省级以上科技平台拥有量上,烟台几乎全面落于下风。

表4 2010年济、青、烟三市科技投入比对表

表5 青岛、烟台两市科技平台建设对照表 (截至2011年底) 单位:个

加强烟台科技资源配置与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一)大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人力资源是一切科技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是科技进步的关键,也是烟台发展蓝色经济的一个决定性因素。针对烟台科技人才不足的严峻现实,我们认为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做好 “引、培、用、留、激”5个环节的工作。

1.引,就是要加大引进力度,拓宽引进渠道。截至目前,烟台市委市政府已经相继出台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10多个突破性优惠政策。对引进的高端创新人才,最高可给予500万元的科研资助经费、100万元的安家补助;对引进的高端创业人才,最高可给予200万元的创业启动经费,提供贷款贴息和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应该说,烟台的 “引才”优惠力度是空前的,在全国范围内也颇具竞争优势。今后,除了要密切关注其它地区的引才政策,保持这种优势之外,更重要的是拓宽引才的渠道。烟台毕竟只是一个中型城市,虽然近年来全市上下通过不懈努力,为烟台增添了许多亮丽的名片,但科技环境、学术氛围与济南、青岛这些名牌大学云集、科研院所林立的山东省大城市相比仍有不足,烟台在引进人才的先天条件上是逊色不少的。因此,必须在拓宽引才渠道方面找出路,想办法。一是要重点以烟台市高校为平台,以特聘教授等多种形式推进高端人才引进;二是要积极争取上级科技管理部门支持,广泛开展与国家级院所的合作,争取通过 “筑巢”实现 “引凤”;三是通过政府的专项引才计划,充分发挥人才服务平台的引才作用;四是重视挖掘企业的引才潜能,在引进项目的同时引进人才;五是要深挖 “乡情”资源,“以情动人”。据 《2008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出生地在烟台的两院院士有20人,远多于济南的15人和青岛的13人。这个例子说明,从某种角度来看,烟台的科技人才资源还是很有潜力可挖的。相关部门在人才引进时,要充分关注高级人才的乡土情怀,鼓励、引导他们为烟台的发展作出贡献。

2.培,就是要重视科技人才培养。按照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标准,每万人拥有R&D人员要达到100人,烟台市目前为31人,离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今后应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中重视学生研究和试验能力的培养,在企业加强研发团队建设,不断加深烟台市科技人才的储备。

3.用,就是人尽其才。要为引进的人才创造发挥才能的舞台,实现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4.留,就是能留住人才。要为引进的人才在科研、创新、创业等方面落实好各种政策,提供周到的服务,营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5.激,就是要重视对引进人才的激励。一方面,对做出贡献的人才要及时给予荣誉和物质方面的奖励;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就是要特别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分配激励,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采用技术入股、股票期权、技术提成等多种有效形式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激励。

(二)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改善科技投入结构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虽然烟台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R&D经费支出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科技投入总体上仍然不能满足全市科技创新与蓝色经济发展的需要。以2010年为例,烟台2010年GDP总量为4358.46亿元,在全国和山东全省都属经济较发达地区。如果按国际上创新型国家2.2%的投入强度标准,全市的R&D经费支出应为95.89亿元,而实际烟台仅投入了85.75亿元,在总量上有10亿多元的欠账。因此,我们认为应该从政府、企业等多渠道继续加大烟台的科技投入力度。

1.继续加大财政资金对科技的支持。如果从R&D经费支出来源分析,烟台科技投入力度不够主要原因还是由于财政科技支出的不足。按照国家建立创新型城市的指标要求,政府在科技方面的支出应占财政总支出的4%。根据这一标准,2010年烟台全市财政支出完成323.86亿元,在科技方面的支出应达到12.95亿元。实际烟台市仅完成3.40亿元,少投了9.5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仅为1%。从2010年济、青、烟三市的R&D经费支出来源构成 (表5)也能明显看出这一问题,在2010年R&D经费支出的政府资金占比中,烟台的数据为3.96%,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8.76%,更远远低于济、青的15.4%和13.7%。因此,我们建议:在今后的财政预算中,要抓住建设蓝色经济区这一契机,按照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要求,战略性地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使烟台市财政支出更多地向科技倾斜,实现财政科技支出的跨跃式增长。

2.加大企业向高校的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在政府财政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企业的科技投入成为烟台科技支出的中流砥柱。根据2010年济、青、烟三市R&D经费支出来源构成(表5),烟台市企业资金占全市R&D经费支出高达94.66%。这说明烟台市企业在依靠科技实现 “转调”方面已经越来越具有自觉性。但是,烟台市企业在科技开发方面还是习惯于 “自力更生”,在与高校的联合方面尚有待加强。按照国家创建创新型城市标准,一个城市要成为创新型城市,其高校科研经费的20%应该来自企业资金,而2010年,烟台市高校的科研经费只有5.2%来自企业,因此,建议有关科技管理部门与企业主管部门,应积极地为校企联合牵线搭桥,加大企业向高校的资金投入力度。这对于提高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率,强化专业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具有一举两得的功效。

3.逐步改善科技投入结构。除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在烟台市的科技资源开发过程中,我们还应特别关注科技经费的投入结构问题。从2010年济、青、烟三市R&D经费支出方向构成 (表6)可以看出:烟台市在R&D经费总支出中,重点支出方向为试验发展,而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则明显被忽视。与济南、青岛相比,烟台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的投入严重偏低。基础研究占R&D经费总支出的比重,济南、青岛分别为5.26%、3.92%,烟台市只有1.23%;应用研究占R&D经费总支出的比重,济南、青岛分别为11.40%、7.29%,烟台市只有1.68%。因此,我们认为:今后烟台在科技资金投入过程中,应克服短期功利化倾向,逐步改善资金投入结构,尤其是政府资金,应优先重点考虑基础应用研究。

表6 2010年济、青、烟三市R&D经费支出来源构成 (单位:万元)

表7 2010年济、青、烟三市R&D经费支出方向构成 (单位:万元)

(三)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科技创新平台是支撑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科技基础条件,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目前许多地区已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举措。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烟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基础工程,是烟台超越先进地区的必然要求,也是烟台发展蓝色经济的迫切需要。我们认为,当前烟台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继续加强企业研发平台的建设与培育。要加强已建和在建的各类国家级、省级企业研发平台的建设,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完善运行机制,不断增强自身的持续创新能力。同时,相关部门要积极帮助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加大争取力度,积极组织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进一步扩大与重点院校的科技合作,推动基础应用研究平台建设。近年来,烟台在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重点科研院所和高校在开展科技合作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批省级、国家级科技平台得以建立。这些科技合作既推动了烟台基础应用研究平台建设,带动了全市企业的科技创新,也为烟台吸引、培养了大批人才。以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为例,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是中科院与山东省、烟台市共建的创新性国家研究机构,该所拥有国家级实验室和省级实验室各1个。目前,全所有在职职工15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职工102人;科研岗位人员110余人 (其中研究员19名,中科院 “百人计划”入选者8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1名,山东省泰山学者1名),在读博硕士研究生137人。该所成立后,与东方海洋等企业进行了科技项目合作,在烟台市多家企业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对烟台的科技进步起到了突破性的拉动作用。这种与重点院校的科技合作,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中科院在几年间就在烟台市建立了计算所、海岸带研究所,下一步还准备建立药学所,这对烟台市基础应用研究平台建设,对烟台蓝色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地推动。因此,我们认为,今后在科技平台建设方面,应进一步扩大与重点院校的科技合作,缩小与青岛等地在基础应用研究平台建设方面的差距。

3.积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发展需求和各方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可以说它是对科技平台进行整合,有效利用现有科技资源的最佳方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带动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对照与济青等先进地区的差距,今后,烟台市相关政府部门应发挥好媒介作用,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纽带,积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和发展。

猜你喜欢

经费支出烟台市烟台
中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的公平性研究
——基于Gini 系数和Theil 指数的测算
《灌木丛篁图》
烟台市苹果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教育中的探索——以烟台市博物馆为例
烟台优利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论高校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的工具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