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对藏族学生汉语文作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2013-08-12周淑杰
周淑杰
【摘 要】汉语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是各民族同胞进行交流的通用语言。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汉语文教学,能够促进多民族融合,增进民族团结,是确保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课程。笔者从事民族教育已有多年,藏族学生汉语基础较弱,加上藏语与汉语语言习惯的差异,还有来自思维习惯、道德标准等多方面的隐性层次影响,使施教者深感汉语文教学的难度。
【关键词】藏族汉语文作文 口语 阅读
面对藏族学生汉语文教学的困难,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引发了点滴思考:
一 加强高中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口语与作文具有许多的相通之处,都是对人的思维表达,只是一个以口头语言为介质,一个以书面语言为介质。因此加强口语交际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对汉语文中作文能力(如叙事、议论、表情、达意等)的提高。人们的口头表达凭借语言去驾驭思维,并将思维整理后的文字读出音来反映。从人类历史的进化过程看,口头语言远早于书面语言,就一个人的语言发展过程来看,同样也是先有口头语言,后有书面语言。所以说,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书面语言是口语的发展,是根据必要性对口语做的文字记录,两者相辅相成。吕淑湘先生指出:“语言教学从口语训练入手,是顺乎自然,事半功倍的;放过口语训练,孤立地教学书面语言,是违背自然,事倍功半的。”说与写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具有比书面表达更广泛、更灵活、更及时、更便捷的特点,在训练中能提高学生快速构思和语言运用的能力,取得省时、增量、实用的效果。口语表达更注重交际环境的制约,在语言中加入了仪态、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因素,使语言的内涵更丰富,表现力更强。运用的技巧更多样,学生在训练中对语言的感悟也就更真切。所以,口语训练是活生生的语言实践,是行之有效的语言实践。
藏族学生生性豪放、淳朴,但有一部分学生却害怕用汉语与他人交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源于他们不太流利的汉语口语表达。为此,必须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加强他们的汉语口语训练,从而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是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宁说不写。而听、说、读、写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因此,可以以“说”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汉语文写作文时也有话可说。如果能在语文课堂上重视学生口头训练,同时进行说写结合的训练,无疑是具有新的教学意识的突破性改革。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为完成作文教学总体目标的奠基工程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言语的机会,让他们不惧于任何场合,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向别人倾吐出来。而且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汉语文作文直接挂钩,由观察到说话,由说到写,说写结合,以说促写,不断协调说与写的关系,这样学生的汉语文水平自然会得到稳步提高。
二 如何增加高中生的阅读,让阅读带动写作
自然环境海阔天空,社会生活瞬息万变,人们靠直接观察所获得的材料,只是凤毛麟角,必须要借助间接观察来大量补充。间接观察的重要手段就是阅读。钱谷融先生在接受中学生关于语文学习的采访时,就十分强调现代学生需要大量的阅读,增加“识度”,这是击中肯綮的。“腹中有诗书气自华”,学生阅读面狭窄是中学汉语文教学的严重失误,也是学生写不好汉语文作文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写好作文需要有积累,包括生活的积累和阅读的积累;写好作文需要有底蕴,包括文学的底蕴和精神的底蕴;写好作文还需要一个学习和模仿的过程。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阅读。
藏族学生的作文,往往容易写得索然无味,语言贫乏,词汇量小,这反映出他们知识面狭窄,甚至是语言不通等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广博的知识来源于读书,丰富的词汇来源于读书,良好的语感来源于读书。多给学生独立读书、背诵、品位的时间,对学生喜爱的教材篇目,可多学精学,适时将课外的美文佳作引入课内,作源头活水;注重感悟,重视阅读的整体性和文气文脉。教师要激励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空中尽情翱翔。语文教师可每周用一两节课让学生自己读书,或干脆定期将学生带入图书馆或阅览室,拓展学生自我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兴趣、产生动力、开发智力,在广泛的涉猎中,真正学会读书,体会读书的乐趣。
语文教师还要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报,进行知识积累,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可要求学生准备摘抄本,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用剪贴的形式进行专题积累。教师们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主动阅读,另一方面也要避免阅读的盲目性,让学生多读一些有较高品位和审美情趣的作品,特别是中外名著(国家教育部有中学生阅读的推荐篇目,且要求中学阶段每年课外阅读量不少于80~100万字)。组织学生畅谈读书体会,使学生成为一个“好读书、乐读书”且品位情趣高雅的人。要搞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需要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如图书借阅制度、心得交流制度等。这些制度有效地保证了课外阅读健康有序地进行。课外阅读交流看起来只是一种阅读信息和经验的交换,其实这项活动所覆盖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一个阅读阶段下来,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了,有些方面远远超出了我们预想的结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笔下生辉,非从阅读开始不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对于写作方面的要求,新课标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期待藏族地区对汉语文作文教学有进一步的提升与突破,让我们早日看到藏族地区的人才辈出的宏伟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