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的困境解析

2013-08-12王菲菲

行政与法 2013年7期
关键词:政务公众政府

□ 王菲菲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吉林 长春 130012)

2012年,我国政务微博的数量已突破6万家。在中央部委纷纷设立微博的同时, 基层政府政务微博的影响力和活跃度也日趋增大。 政务微博作为政府与公众对话沟通的新平台, 其发展和完善直接影响着公众参与。因此,研究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发展对策,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意义重大。

一、政务微博在公众参与中的作用

“微博”就是微型博客,最早是美国人埃文·威廉姆斯在2006年创办的twitter的微博服务网站。用户通过网页、 手机在个人微博上发布140个字符之内的即时消息,其理念为“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沟通”。2007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批微博网站。2010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2009年下半年,湖南桃源县官方微博“桃源网”出炉,成为中国最早开通微博的政府部门。紧接着云南省委宣传部的官方微博“微博云南”面世。随后,以“平安肇庆”、“平安北京”为代表的全国各地的公安微博以及各级党政领导的微博相继开通。 政务微博是指政府机构及其公务人员因公共事务而开设的微博。2011年被称为“政务微博元年”。政务微博作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方式, 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得到政府的支持及公众的认可,其在公民政治参与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凸显。

(一)丰富了公重参与的形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而来人们的利益意识逐渐觉醒、利益观念不断增强。因此,人民群众为实现自身利益需求积极要求进行政治参与, 在公共决策中发挥他们的影响力。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政务微博作为一种自媒体,给个人提供了独立地与政府进行信息沟通的平台, 有效地满足了公民实现参政议政的愿望。

(二)推进了公众参政议政的进程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 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与此同时,手机微博延续2011年快速增长的势头。截至2012年6月底,微博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提升5.3个百分点至43.8%, 成为使用率增幅最大的手机应用。[1]微博的广泛应用拓宽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

(三)激发了公众参政议政的热情

受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被动的参与,其特征为盲从、被动地根据某种外在的特别是政治权威所设定的目标参政。这种消极被动的政治参与极大地降低了公众参政议政的热情。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完善,相对于以往的报纸和电视新闻, 社会公众只能被动地接受的参政方式有所不同,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将自己的想法、要求,通过政务微博传递给政府、问政于政府。

二、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的现实困境

全球最大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始人说:“要享受微博的自由,也要接纳它的弊端”。笔者认为,政务微博发展面临以下四方面的困境。

(一)海量信息造成的“过失”

⒈信息“过剩”。2007年《新周刊》第18期刊登了《抱歉,我不想知道》一文,一时间,在“知情权”外,“不知情权”成为公众谈论的热门话题。“不知情权”首次由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于1978年提出。 他说:“除了知情权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的多。过多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 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今天,困扰人们的不再是信息匮乏,而是信息过剩。 在微博中有价值的信息占到的比例仅为4%,政府面临如何在政务微博平台中海量的反馈信息里发现真实社会需求的困扰。

⒉信息“失真”。全国政协常委曹小红在参加两高工作报告讨论时说,曾有人假冒她的身份开通微博,接连发布不实消息,令她感觉非常的恐怖。另外,闻“风”而动、嗅“利”而出的网络推手、水军恶意向政务微博平台注水,假借民意引导舆论,这也是“话语狂欢”背后的隐忧。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和审核,政府面临着微博信息发布后,公众真假难辨的尴尬。因此,如何保障信息的真实可信,也成为困扰政务微博发展的一大难题。

(二)对功能定位认识不清

⒈沟通观念缺乏创新。客观讲,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网络恐惧症”。其实,面对高速发展的网络,退不是好的办法,主动应对才是良方。目前,包括奥巴马、默克尔、萨科齐、卡梅伦在内的60多位外国首脑都在使用微博, 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甚至还开通了中文微博。可以说,微博已经成为国外政要们展现个人魅力、展现国家形象的舞台。因此,在自媒体时代,政府和官员必须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利用政务微博这一信息传播沟通工具在服务社会中的功能作用, 并在工作中充分加以利用。

⒉沟通内容缺乏规范。 个别的政府部门把政府网站上的信息在政务微博上重新发布, 把政务微博当成了政府网站的缩减版。 还有相当比例的政务微博在开通不久后就处于休克状态,沦为“空壳微博”。 2012年,在检察日报社正义网主办的“政法微博与社会管理创新”峰会上,正义网发布的《政法类微博影响力报告》显示, 经过对18038个政法微博的内容进行筛选剖析后,他们发现,在公、检、法、司四个系统开设的实名认证微博中,“空壳微博”账号共计2544个,占政法微博总数的14.1%,接近六分之一。因此,无论政府用什么态度对待微博,在政务微博上发表什么内容,都会受到媒体和民众的高度关注,稍有闪失,就会影响政府形象。

(三)整体发展失衡

据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 完成的首份《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3月20日,全国范围内有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政务微博发展状况呈现以下特点。

⒈南北发展失衡。在各省级行政区域中,江苏省开通政务微博的数量最多,达279个。开通数量超100个的还有福建、广东、浙江、四川、江西等五省,均为南方省份。与北方省份相比,南方省份发展政务微博的意识较强。(表1)[2]吉林省政府官方(政务)微博于2011年5月12日正式开通。 此平主要台发布吉林省重要新闻和政务信息,并及时回应广大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 南方省份政府官员使用微博的数量也明显高于北方各省份。(表2)[3]

表1:全国政务机构微博地区排行榜

表2:全国政府官员微博地区排行榜

⒉部门发展失衡。据统计,使用政务微博较多的职能部门主要集中在公安、交通、旅游、司法、政府机关等。(表3)[4]公安微博所占比例是最高的。近几年,公安部门借助政务微博获取线索, 办案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表3:全国政务机构微博部门排行榜

三、引导我国政务微博健康发展的建议

当下的中国,随着微博的“井喷式”发展,公众的参与意识及行为越发强烈。然而,其制度化程度却远远低于其制度化的要求,这无疑会带来政治上的不稳定。因此, 要正确认识微博对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可能带来的冲击, 破解政务微博发展面临的困境并引导其健康发展。

(一)准确定位政务微博,牢固树立服务理念

政府作为特殊的微博使用主体, 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微博的定位。清晰、准确的定位直接影响政务微博在政府工作中作用的发挥。 政务微博作为政府服务大众的一个窗口,也是倾听民众呼声的一个平台。2012年6月4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标题是:“秀”在某种程度上应成为官员的必修课。 文章称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通过政务微博邀请农民工吃饭。对这位厅长来说,这场“秀”很有价值,收获的“第一手材料”为其今后决策会有帮助。笔者认为,这样的“秀”拉近了政府与民众的距离,是一种服务,应该鼓励。政务微博要努力做到线上交心、线下服务,线上问题线下解决,将服务进行到底。

(二)及时发布信息,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有人这样来描述微博: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任何权威不被轻易相信;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因为反权威的言论又被轻易相信。 据美国尼尔森公司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 约62%的中国网民愿意分享关于产品的负面评论,而全球网民的这一比例则为41%,说中国网民具有一定程度的“坏消息综合症”,倾向于相信和传播负面的信息。 因此, 要控制或减少负面信息的蔓延,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透明地发布信息,使公众的知情权得以真正实现,使政府以一个更加透明、更加公开、更加开放的形象进入公众的视野。政务微博作为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沟通和交流的一个新兴渠道, 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 政府必须借助这一平台及时发布信息,避免谣言散布,引导舆论的正确导向。

(三)完善制度建设,推动政务微博管理常态化

政务微博要想保持生命力就必须对其进行制度的规范和管理。 英国政府在2009年发布的 《政府部门Twitter使用指南》 提供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政务微博管理及使用的方法。其中值得借鉴的有:首先,关注“意见领袖”。关注他们的留言内容,借助他们来宣扬政府的施政理念。其次,考核使用效果。把政府微博纳入绩效考核之中,评估其使用效果。第三,从人性化、多样化、时效性等方面规范发布内容。[5]2012年,很多机关的政务微博都强化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出台了许多新的政务微博管理规定与考核办法, 为本地政务微博的规范发展提供了制度和组织保障。如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微博发展管理若干规定》、南京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建设的意见》、新疆颁布了《自治区政府系统政务微博应用管理规定》等。完善的制度将保证政务微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提升沟通技巧,加强培训

2012年5月14日,新浪微博发布全国首个《政务微博运营规范手册》, 公布了政务微博信息发布的诀窍,如“十二要”、“十二戒”以及官员微博信息“十三忌”等,让政务微博“接地气”,有规可循,引发了舆论关注。[6]目前,已有部分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成为“微博新秀”。为使政府工作人员具备运用新兴媒体的能力, 加强对政务微博博主的培训十分必要, 首先, 要注意语言的选择,在政务微博中发言,不能官话套话,要学会说“网言”、“网语”。其次,要注意态度的选择,尤其面对一些博友的批评、质疑甚至辱骂时,不能针锋相对,要有容乃大。第三,要注意内容的选择,不能有感而发,要时刻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

[1]《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发布[EB/OL].http:/ /www.zj.xinhuanet.com/2012market/2010whzs/2012-07/23/c_112508692.htm.2012-07-23.

[2][3][4]张志安,贾佳.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J].新媒体沙龙,2011,(06).

[5]唐亮.政府微博发展的理想思考[J].新兴传媒,2011,(05):57.

[6]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2012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EB/OL].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2012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EB/OL].http:/ /society.people.com.cn,2012-12-03.

猜你喜欢

政务公众政府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靖边政务中心:“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政务云上看政情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政务微信,你加了吗?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