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生态观下学工信息系统信息流转机制研究: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
2013-08-06潘明风
潘明风
一、信息流转机理
将生态学中生态链概念引入信息生态领域,衍生出信息生态链,而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流转就是通过信息生态链来实现。在信息生态链中存在不同种类、功能需求各异的信息生态主体,主要包括信息生产者、信息服务者和信息消费者,它们之间具有链式依存关系,其表现为信息服务者与其它信息生态主体之间共生、互动、合作的相互依存的多元关系。[1]信息生态链本质上就是以信息服务者为中心的信息流转链,其功能是为不同种类信息生态主体之间完成信息流转,包括信息流动和信息转化两个方面。信息生态链中的各信息生态主体对信息生态链的存续和运转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地位,不存在生态链中的高级、低级之分。同时,信息生态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在信息流转链的各个环节中共同合作、共同生存、共同发展,各信息生态主体之间的和谐运作是维系信息生态链持续、高效运转的前提。信息生态链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异常可能引起信息生态链的失调,从而降低信息生态链的信息流转效率;如果某一个信息生态主体退出生态链,将导致信息生态链瘫痪,重则导致整个信息生态链解体。
二、学工系统信息生态链
学工系统信息生态链是指在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生态系统中,以学工部门信息服务者为核心,由参与学生信息生产、信息收集、信息组织、信息传输以及信息利用等活动的各个学生信息生态主体组成的、具备学工信息流转功能的链式依存关系。学工系统信息生态链中包含了学工系统内部生态主体和其他教育信息系统生态主体,即微观学工信息生态链和宏观学工信息生态链,其中,微观学工信息生态链主要由负责学生一线工作的学工、院系等部门组成,宏观学工信息生态链主要由协助微观学工信息生态主体的其他各信息生产部门和信息消费部门组成。学工系统信息生态链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在学工系统信息生态链中,不同种类的信息人角色不同,作用有异。学工信息生产者是学工系统生态链的源头,是学工生态系统运行的信息源;学工信息服务者是学工系统信息生态链的核心环节,其中,技术部门为学工生态链辅助生态体;学工信息消费者是学工信息生态链的终点,是学工信息流转的归宿。
三、学工生态系统信息子类
根据笔者所在单位实际情况,笔者所在单位学工生态系统信息生态链涉及10个宏观生态主体和7个微观生态主体。10个宏观生态主体包括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学生处、团委、计划财务处、图书馆、实践教学与网络信息中心、保卫处、基建后勤处和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7个微观生态主体包括金融系、投资保险系、会计系、国际商务系、经管管理系、信息技术系和人文艺术系。涉及信息子类72个,宏观生态主体与信息子类对照表,如表1所示。
图1 学工系统信息生态链
从表1可以看出,个别信息子类会涉及多个宏观生态主体,如学生基本数据子类涉及到招生就业处和教务处;办理离校手续子类涉及到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图书馆、计划财务处、保卫处和基建后勤处等。
表1 学工信息生态宏观生态主体与信息子类对照
四、学工生态系统信息流转方式和模型
(一)学工生态系统信息流转基本方式
学工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信息生态主体的信息流转主要是通过以下七种基本方式实现的:(1)信息摄入(简称II):指学生信息服务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摄入学工生态系统必需的且符合学工生态系统要求的信息;(2)信息受理(简称IP):指信息生态主体接受其他信息生态主体提供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转换、变换、重组、压缩、汇总等;(3)信息排泄(简称IV):指信息生态主体对接受的信息和自身产出的信息进行处理,将冗余信息、失效信息和错误信息及时排出;(4)信息吸收(简称IA):指信息生态主体将经过处理和排泄的有用信息存储起来,并结合自身的需要发挥作用;(5)信息产出(简称IO):指信息生态主体结合自身内部消化、循环、作用将产出各种新的信息;(6)信息供给(简称IS):指上游信息生态主体将产出的有用信息提供给信息生态链中下游信息服务生态主体,以保障信息生态链的延续;(7)信息反馈(简称IF):指下游信息生态主体将信息反馈给上游信息生态主体,涉及对上游信息生态主体所提供的信息的评价与答复方面的信息,以及对上游信息生态主体有用的其他信息。
(二)学工生态系统信息流转模型
学工生态系统中学工信息子类在上、下游信息生态主体之间任意流转,上游信息生态主体可以供给下游信息生态主体,下游信息生态主体可以反馈上游信息生态主体,同时,信息子类在信息生态主体内部进行信息转换,信息流转过程中信息子类信息量会随着信息产出和排泄而不断增减,此过程可以用学工生态系统信息流转模型来表示[2],如下图2所示。
五、影响学工生态系统信息流转效率的因素
信息技术生态主体是学工生态系统中较特殊的一个主体,其为学工生态系统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区别于信息生态链中的其他信息生态主体。信息技术生态主体提供的信息技术的好坏也将直接影响信息流转的效率,信息流转效率又将直接影响学工生态系统是否能够有效、有序运行。影响信息流转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图2 学工生态系统信息流转模型
(一)信息流转速度
学工生态系统功能节点的数据决定了信息生态链的长度,信息生态链长短、信息流转环节数量对信息流转速度有直接影响。同时,学工生态系统中信息生态主体内部的信息受理、信息吸收、信息产出和上下游信息生态主体之间信息供给、信息反馈速度也会影响信息流转速度,而每个环节的流转速度又取决于信息摄入、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
(二)生态系统复杂程度
学工信息生态链中生态主体的种类、数量及其下下游生态主体间业务关系决定了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复杂程度直接影响信息流转效率。
(三)信息流转程序
信息流传程序包括信息生态链之间的连接方式及生态主体的信息技术标准。生态链之间可采用手工连接或自动技术连接,手工连接方式将大大降低信息流转的效率,而自动技术连接则流转速度快且准确率高。信息生态主体间信息技术标准的统一规范将加快信息流转的效率,而采取不同技术标准的信息生态主体之间则会出现信息流转困难。
(四)信息人素养及协同程度
信息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素养以及信息生态主体之间协同程度高低都将直接影响信息流转的效率。信息能力差异太大的信息生态主体之间很容易出现生态失衡,导致信息生态链断裂。信息生态主体的协同程度越高,信息生态链的运作效率就会越高,反之,运作效率会降低。
六、提高学工生态系统信息流转效率的措施
(一)完善信息生态主体功能
以信息生态观整体设计学工信息系统,设计时信息生态主体之间的功能定位要准确,要综合考虑信息生态主体之间的功能协同和互补,尽可能避免因重复建设而导致生态链断裂。并且,要不断的通过应用新技术来提升信息生态主体信息受理、吸收、产出和供给能力完善学工生态主体功能,保持学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二)优化信息生态主体结构
要合理配置学工生态系统中生态主体的种类和数量,其种类和数量的配置要根据信息生态环境和信息用需求的依托,要根据环境和需求的变化不断地调整信息生态主体结构,保证生态系统有最高的运转效率。
(三)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
要建立信息生态主体之间的协同、互动的运作模式,将信息生态主体整合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在确保生态系统核心功能的同时,要兼顾信息生态主体自身功能,这将有利于信息生态主体的稳定协同运行,提升学生生态链运行的整体性能。
(四)提高信息技术主体能力
信息技术主体要经常学习与研发新的信息技术,将创新的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学工信息生态系统,改善信息生态主体内部和信息生态主体之间的协调运行。信息生态主体的发展应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提高,因此,提升信息生态主体中信息人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工生态系统的平衡。
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各“物种”各司其职,相互交织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信息子类在系统中流动和循环,共同组成一个多要素、多层面的错综复杂的信息生态系统。笔者以信息生态的观点阐述了学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生态链,基于信息生态链来分析了学工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子类,信息流转的方式和信息流转的模型,并给出了影响学工信息生态系统信息流转效率的因素,提出提高信息流转效率的措施,从而揭示系统运行的本质——信息流转机制,以此打破笔者单位学工信息生态失衡现状,为生态观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1]娄策群,周承聪.信息生态链:概念、本质和类型[J].图书情报工作,2007(9):29-32.
[2]程现昆.教育信息生态模型的建构方法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8(2):104-106.